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毗盧洞

鎖定
毗盧洞位於安嶽縣城東南的石羊鎮赤雲片區油坪村塔子山上,距縣城50公里。安嶽至大足的公路橫穿塔子山腳。宋代匠師們在此冗石鑿窟,開鑿龕窟20個,造像區長達118米,現存摩崖石刻造像465尊,分別集中於毗盧洞、幽居洞、千佛洞、觀音堂和玉皇閣內。有碑刻18通、崖墓10座、佛塔2座。“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
中文名
毗盧洞
地理位置
安嶽縣城東南的石羊鎮
距縣城
45公里
類    型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毗盧洞簡介

毗盧洞石刻造像是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佈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毗盧洞 毗盧洞
安嶽至大足的公路橫穿塔子山腳。毗盧洞其實是毗盧洞、幽居洞、千佛洞和觀音堂的總稱,現存摩崖石刻造像465尊,碑刻題記32處。

毗盧洞歷史痕跡

據明代萬曆年間碑文追述,毗盧洞的石刻造像開創於五代後蜀,之後歷代都進行過培修、補刻。這裏曾經是五代至北宋年間四川佛教密宗的主要道場之一。尤其是觀音堂內雕刻的那尊“水月觀音”,羣眾稱她“紫竹觀音”,英籍華人作家韓素英把她譽為“東方的維納斯”,是全國少有的北宋石刻藝術珍品。這尊紫竹觀音高3米,懸坐於那凸露的峭岩石窟之中。她背倚浮雕的紫竹和柳枝淨瓶,頭戴富麗華貴的貼金花冠;蛾眉上豎,鳳眼下垂,直鼻微隆,朱唇略閉;上身穿短袖薄裟,袒胸裸肘,臂戴膀圈,瓔珞象隨身而瀉的金色瀑布,網墜於胸腹;下身長裙薄如蟬翼,緊貼於腰腿之間,衣裙飄逸,富於動感。她坐在一張3米長的弧形荷葉上,上身稍左側;左手撫撐葉面,右手放在膝蓋,五指自然下垂;一雙秀麗的赤腳,左腳懸於蓮台,輕輕踏着花蕊,右腿彎曲上翹,腳踏蓮葉,故人們又俗稱她“翹腳觀音”。紫竹觀音彷彿就是一位丰姿綽約、温柔瀟灑的妙齡女郎。她既具少女的嫵媚,又具女神的儀容,世俗風味極濃,人們又愛稱她為“風流觀音”。看了紫竹觀音,令人不得不為宋代雕刻大師們那出神入化、巧奪天工的精堪技藝所折服。而如今,因為建國初期對文物保護的不得當,導致紫竹觀音的右手掌遭竊,當再次找到右手掌時,卻無論怎麼接都不能恢復到原來的勻稱,所以,如今的右手不是原來的形態。

毗盧洞景點特色

另外,毗盧洞、幽居洞雕刻的密宗第五代祖師柳本尊造像也別具特色。特別是在高6.6米,寬14米,深4.5米的毗盧洞中,雕刻的柳本尊的“十煉修行圖”構圖嚴謹,造像生動,通俗易懂,堪稱精品。它主要通過以煉指、立雪、煉踝、剜眼、割耳、煉頂、舍臂、煉陰、煉膝十種苛苦修行來宣揚密宗教義。兩側還刻有神態威嚴的執斧、仗劍的護法金剛。來到洞裏,大有陣陣寒氣襲來之感,令你對佛法的神聖肅然起敬,或者望而生畏。毗盧洞的“十煉圖”就像一幅幅講經説法的連環畫,是研究四川密宗和考證柳本尊生平的寶貴實物資料。
毗盧洞圖刻
毗盧洞圖刻(11張)
毗盧洞石刻造像是宋代佛教藝術的結晶,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和遊覽觀賞價值。2001年6月,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毗盧洞所獲榮譽

2020年11月18日,當選“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