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比較法研究

(中國政法大學主辦的學術期刊)

鎖定
《比較法研究》創刊於1987年,雙月刊,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國政法大學主辦的學術期刊 [1] 
據2019年11月期刊官網顯示,《比較法研究》編輯委員會擁有委員11人,編輯部有編輯5人,設主編1人、副主編3人、主任1人、副主任3人 [2] 
據2019年11月11日中國知網顯示,《比較法研究》總被下載1996600次、總被引50061次、出版文獻共2292篇,(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4.139、(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2.285 [3]  。據2019年11月1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比較法研究》載文量為1504篇、基金論文量為384篇、被引量為9862次、下載量為49765次,2015年影響因子為1.58 [4] 
中文名稱
比較法研究
外文名稱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語    言
中文
類    別
法理、法史
主管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
中國政法大學
編輯單位
《比較法研究》編輯部
創刊時間
1987年
出版週期
雙月
國內刊號
1004-8561
國際刊號
11-3171/D
屬    性
中文核心期刊、CSSCI
編輯部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25號
現任主編
高祥

比較法研究辦刊歷史

1987年,《比較法研究》創刊,季刊,內部發行。
1993年起,該刊開始公開發行 [5] 
2003年,該刊刊期變更為雙月刊 [6]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7] 

比較法研究辦刊條件

比較法研究欄目方向

  • 主要欄目
《比較法研究》主要設有論文、書評、編後小記、譯文、學人札記、人物與思想、法學譯介、法政時評、人文對話等欄目 [5] 
  • 報道內容
《比較法研究》主要報道比較法學研究的學術論文,反映中國比較法研究的成果,介紹對各國法律制度與思想的比較研究等內容 [5] 

比較法研究人員編制

據2019年11月期刊官網顯示,《比較法研究》編輯委員會擁有委員11人,編輯部有編輯5人 [2] 
《比較法研究》編委會名單
職務名單
委員陳光中張晉藩潘漢典丁玫林林曲新久姚新華宋英輝宣增益
曹義孫薛剛凌
編輯丁潔琳劉馨楊琦萍幸顏靜倪鑫煜------------

比較法研究活動交流

2012年4月12日,“《比較法研究》發展座談會”在北京市舉辦。來自北京市部分法學類核心期刊的主編和編輯參加了該次會議 [8] 

比較法研究辦刊成果

比較法研究出版發行

據2019年11月11日中國知網顯示,《比較法研究》出版文獻共2292篇 [3] 
據2019年11月1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比較法研究》載文量為1504篇、基金論文量為384篇 [4] 

比較法研究影響因子

據2019年11月11日中國知網顯示,《比較法研究》總被下載1996600次、總被引50061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4.139、(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2.285 [3] 
據2019年11月1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比較法研究》被引量為9862次、下載量為49765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比較法研究》影響因子為1.58,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359名,在法律類排名(65種)中排第15名 [4] 

比較法研究收錄情況

該刊被以下機構或數據庫收錄
中國知網中國法學核心科研評價來源期刊”(CLSCI)上海圖書館
萬方數據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報告(2014年)教育學類核心期刊中國法學會
維普數據庫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9-2020)來源期刊(含擴展版)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
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
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 [1]  [3-5]  [9] 

比較法研究文化傳統

比較法研究辦刊宗旨

旨在促進中國比較法學基本理論的研究和探討,對不同法系、不同國家的法學理論和法律制度進行比較研究,尋求人類普遍適用的法律原則和法律規則,傳承世界先進法律文明,反映中國國內外比較法學發展的動態和研究成果,為中國法治建設提供具有啓發性、可行性的借鑑和思路 [5] 

比較法研究封面演變

《比較法研究》期刊封面文化演變過程如下: [6] 
封面演變

比較法研究期刊領導

比較法研究現任領導

據2019年11月期刊官網顯示,《比較法研究》編輯委員會領導名單如下: [2] 
《比較法研究》編輯委員會領導名單
職務姓名
主編高祥
副主編丁玫、林林、丁潔琳
主任江平
副主任張桂林、張保生、高祥

比較法研究歷屆領導

職務姓名
主編歷任主編依次為:董璠輿、潘漢典、張晉藩、廉希聖、朱維究、米健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