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比米尼大墙

比米尼岛附近景点
比米尼大墙是位于巴哈马群岛比米尼岛附近海域的水下巨石建筑遗迹,主体由延绵约1600米的巨大石块构成,单块石料规格可达长5米、高3米、厚1米。该遗址于1967年由飞行员罗伯特·布拉什首次发现,1968年经法国研究者迪米特里·勒彼科夫与迈阿密科学博物馆专家组成的探测队进一步考察,确认其包含70米×10米的多边形石板地面及精准堆砌墙体,部分石块内侧可见人工凿刻痕迹,结构设计可抵御海浪与飓风侵蚀 [1]
探测研究表明墙体由四根石柱支撑,建筑材料包含类似水泥的黏合物质,证实为古代人造工程,但具体建造年代及用途尚未明确。遗迹现为巴哈马群岛重要潜水探索景点,其神秘的技术细节和形成背景持续吸引考古研究与旅游观光 [1]
中文名
比米尼大墙
地理位置
比米尼岛 [1]
线    长
1600米
发现时间
1967年
发现人
罗伯特·布拉什
材    料
巨大石块

发现

播报
编辑
196蜜连立7年,飞行员罗伯特·布拉什曾飞越过百慕大地区应催喇巴哈马群岛中的安德罗斯岛和比米尼岛。在飞行途中,他发现在水面下几米深的辣体寻地方有一个长方形的灰色物体,它的几何图形十分完整,布拉什立即意识到这是人类的建筑物,于是他拍下了不少照片。
过不多久,他把这些照片送到了法国人迪米特里·勒彼科夫手里。布拉什的照片引起了勒彼科夫的极大兴趣,勒彼科夫带着布拉什的照片找到了在迈阿密科学博物馆工作的朋友曼森·瓦达项伦丁。曼森·瓦伦丁曾是耶鲁大学的教授,纸恋屑遥同时他又是研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前的美洲文化的专家。他看到照片后,毫不犹豫地当即组织了一支探险队奔赴现场考察。探险队乘一架水上飞机在安德罗斯岛海域上空来回盘旋搜寻。
在巴哈马群岛的大礁带,水并不太深,因此水面下隐藏的东西比较辨篮容易看清。探测队的队员们果然找到了罗伯特·布拉什照片上的那个物体:一道30厘米厚的“墙”,周围积满了泥沙,看上去是一座长30米、宽25米的建筑物的地基。
探测队在1968年9月2日出发。队员们发现水底有一片宽阔的由扁平的、长方形或多边形石块铺成的石板地面,这个地面上的石块每条边有5米长,厚度从50厘米到150厘米之间不等,估计每块石头有25吨重。整个石板地面长70米,宽10米。皮埃尔·卡纳克说,这地面似乎是由“大块大块的齐整的岩石用一种类似水泥般的东西胶合起来的”。后来,人们给这个棕埋删规模宏大的协洪朽建筑物起了个名字:“比米尼大墙”。

探索研究

播报
编辑
比米尼大墙
迪米特里·勒彼科夫发表于《另一个世界》杂志第6期上的一篇文章谈到1968年9月发现的大墙时写道:“这道墙的正面十分挺拨,墙上面的石块砌得十分平整,使整个建筑牢固平稳。”
“石块的内侧有一些痕迹,据考证那是工具凿琢留下的。考古学家们吃惊地看到,这么多年来,这些墙竟顶住了海浪的侵蚀和飓风暴雨的袭击。
“随后,一支新的探测小组又发现上层石块是盖在4根柱子上的。从此,考古学家们再也没有怀疑的余地了,他们发现的肯定是人的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