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比斯開灣獵潛戰

鎖定
比斯開灣是一個狹長的水域,其東面和東北面是法國海岸,南面是西班牙海岸。海灣僅寬約300海里,但它卻是德國3/4的潛艇往返作戰的必經之地,德軍鄧尼茨元帥的“狼羣”就由這裏出發撲向大西洋,撲向加勒比海,撲向北美洲的東海岸,貪婪而殘忍地嘶咬着大洋上的“羊羣”——同盟國護航運輸隊。
名    稱
比斯開灣獵潛戰
地    點
比斯開灣
類    型
歷史事件

比斯開灣獵潛戰水域簡介

同盟國損失慘重,正如德國廣播電台得意洋洋報道的那樣:“您聽到過鐘擺的響聲嗎?鐘擺每響一聲,就有一噸物資沉入海底,然而,使您感到神經緊張的鐘擺聲仍然不停地響着……”盟國的戰爭決策者們發誓要向“狼羣”開戰,比斯開灣的航道頓時成了雙方關注的焦點,在這裏,盟軍航空兵與敵潛艇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

比斯開灣獵潛戰歷史故事

地獄的燈光
1942年6月5日凌晨,一艘德國潛艇“盧吉託臘利”號在比斯開灣西南角的水面航行。當時正是黎明前的黑暗時分,海面上一片漆黑。  突然,潛艇指揮室值班員發現艇首方向一盞耀眼的白色燈光迅速向潛艇接近。下潛已來不及了,那很可能是一架英國的飛機,為規避其攻擊,值班軍官命令左滿舵,全速航行。約20秒種之後,燈光消失,一切恢復了平靜。  燈光確實來自一架英國飛機。它是英國皇家空軍第172中隊傑夫·格雷斯韋爾空軍少校駕駛的“威靈頓”式飛機,該機首次使用利式探照燈作戰。機上雷達員在約6英里的距離上用ASV雷達捕捉到目標,隨即引導飛機向目標飛去。機組人員進入戰鬥崗位,放下利式探照燈。飛機逐漸降低高度,直到有照明的高度計讀數為250英尺為止。這時雷達員報告:“目標一英里。”  坐在機首的特里格少尉打開探照燈,慢慢轉動面前的操縱手柄、燈光由近及遠地移動,越升越高,但他卻什麼也沒有發現……特里格又將光束向下照射,一艘大型潛艇在左機翼的下方一閃而過。格雷斯韋爾氣惱地詛咒着:“他媽的,溜掉了。”因為他憑自己的經驗知道,在他重新進入攻擊位置之前,敵艇有充分的時間下潛到安全深度。  這時,在潛艇指揮室裏,正進行着一場熱烈的爭論。艇員們解釋着剛才的現象:“一定是一架己方的飛機,否則為什麼不進行攻擊呢?”因為意見不能統一,於是決定發射識別信號彈。  正當格雷斯韋爾調整航向準備再次進入攻擊位置的時候,吃驚地看到紅、綠、白三顆火球騰空而起。於是飛機的機內通話也變得活躍起來,飛行員們爭論着,就像下面潛艇裏發生的情況一樣:這是不是一艘英國潛艇呢?但飛行員們很快想到,英國潛艇不向空中發射識別信號,它們只在水面點燃各種顏色的浮燈。於是爭論結束,準備攻擊。  潛艇的信號彈給格雷斯韋爾提供了潛艇的準確航向,在信號彈的亮光熄滅之前,雷達員已準確地捕捉到潛艇回波。格雷斯韋爾再次向潛艇接近,又降到250英尺的高度,在距離目標34英里處,特里格打開了探照燈。他按通常的辦法將光束慢慢地由下而上照射,果然發現了一艘潛艇。格雷斯韋爾聽到一聲喊叫:“目標正前方!”便立即投彈。操縱機首機關炮的皮利少尉開始射擊,一串炮彈直奔潛艇指揮室。格雷斯韋爾將飛機下降到50英尺,在潛艇的正上方投擲了4顆250磅深水炸彈,每顆間隔35英尺。  深水炸彈幾乎就在潛艇下方爆炸,潛艇遭到重創。電羅盤被打碎,操舵裝置嚴重損壞,蓄電池起火。艇長命令把彈藥艙淹沒在水線以下,以避免發生爆炸。潛艇已無法繼續進行作戰巡航,艇長決定將潛艇駛往最近的一個己方港口,即比斯開灣東南角的法國小港聖讓德呂茲,準備在那裏進行一下小修,然後開赴波爾多再進行大修。  6月5日一早,這艘嚴重毀壞的遊艇以15節航速,保持正東航向,搖搖晃晃地航行在距西班牙海岸約6海里並與海岸平行的海面上。大霧向潛艇逼來,由於羅盤已部分損壞,未能指出艇首已過於向右舷偏轉。艇長猛然發現,在100碼遠的地方,聳立着西班牙佩尼亞斯角的岩石海岸。艇長大喊全速倒車,但已經來不及了,艇首重重地撞在了岩石上。  兩艘拖船救出了這艘潛艇,把它拖到了西班牙的小港阿維萊斯。地方當局態度明確:按照國際法規定,軍艦隻允許在中立國港口停留24小時,超過時限則要受到拘留。如果到6月6日午夜意大利潛艇還不離開西班牙領土,它將被永遠扣留在這裏。沒有別的辦法,這艘可憐的潛艇於深夜以4節航速緩慢而又艱難地駛離阿維萊斯。出港後向東轉向,與海岸相距3海里向法國航行。幾乎在潛艇轉向的同時,澳大利亞空軍第10中隊的埃傑頓少尉駕駛着“桑德蘭”式水上飛機,離開德文郡的蒙特巴頓基地,在比斯開灣內的西班牙海岸以北進行反潛和反艦巡邏。7日晨,飛機發現了這艘倒黴的意大利潛艇,於是便進入攻擊。潛艇艇員用100毫米甲板炮和13毫米機關炮反擊,飛機遭到損傷,兩名機組人員受傷。然而埃傑頓仍然堅持攻擊,他連續投擲了8顆250磅深水炸彈,潛艇在飛濺的水霧浪花中消失了。然而當浪消霧散後,它又頑強地浮了上來,只是舵裝置遭到了更嚴重的損壞。  這艘倒黴的潛艇所受的折磨並未結束。 第10中隊約曼上尉駕駛的另一架“桑德蘭”式飛機趕到了出事地點, 在潛艇上方盤旋。潛艇上的炮手主動向飛機開火,擊傷了飛機尾部。被激怒的約曼調頭進入攻擊,雙方互相射擊,飛機尾部又一次被擊中。憤怒的約曼向潛艇四周連續投擲了8顆深水炸彈,潛艇被拋出水面,又跌回水中。兩架飛機燃油耗盡,不得已返回基地,而這艘意大利潛艇經過輪機兵15分鐘的努力,又向西班牙的桑坦德港駛去。艇體嚴重傾斜,全體艇員站在甲板上高坡的一側來保持平衡。潛艇終於靠岸了。它已無法離開中立國國土,西班牙當局宣佈扣留這艘潛艇。  然而故事並未結束。潛艇在港口進行了臨時修理。一個月後,準備進行大修並移交給西班牙海軍。在拖入內港的途中,意大利艇員起動了一個發動機,割斷拖纜,急速駛向公海。它逃掉了。  後來這艘潛艇由意大利轉交給德國,又由德國轉交日本,日本投降後它又落到美國人手中,最後於1946年由該艇的第6個主人炸沉。
比斯開灣“十字架”
(德語中“十字架”與“通行”為同一個詞)
顯然,德國潛艇夜間遭到攻擊的原因是盟軍飛機裝備了ASV雷達和利式探照燈。然而,這兩種裝備的誕生卻經歷了器具戲劇性的過程。  1939年11月,英國研製的第一批ASV機載雷達開始試驗。其中有一部於12月進行試驗,以確定其能否有效地測定潛艇位置。一架“赫德遜”式飛機載着這部雷達,與英國潛艇事先擬定了一套用飛機的燈光和照明彈進行識別的信號。英機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出現了,潛艇便發出了識別信號,然而它這自作多情的“媚眼”卻遭來一陣炸彈的攻擊,原來這是一架偶然飛過的德國飛機。潛艇急忙下潛,等它再次浮上來時,己方的飛機已飛過這裏到別處去了。後來又飛來一架飛機,艇員們又一次發出信號,這次遭到的卻是英國戰鬥機用機槍進行的掃射,潛艇不得不再次下潛。又過了很長時間,這艘潛艇的艇長才和“赫德遜”式飛機聯繫上,完成了實驗。  在1940年末使用的雷達有一個嚴重的缺陷——其最小觀察距離總是稍大於夜間目視觀察潛艇的最大距離。理由很簡單:當雷達發射一束短促的大功率脈衝時,異常靈敏的接收機在近距離時必須關機,否則便會被燒壞,這樣便使雷達對附近大約34英里處的目標有一個盲區。因此,當潛艇夜間位於水面狀態時,幾乎總能夠避開空中攻擊。  1940年9月,英國空軍上將鮑希爾向所屬部隊發佈通知,要求全體軍人為打敗潛艇而獻計獻策,解決夜間攻擊潛艇的技術難題。  利空軍少校當時是岸防航空司令部的一名行政官員,本不應當知道英軍高度機密的ASV雷達的情況,更不應當知道它有那些缺點可被潛艇利用。然而,他不知從什麼渠道知道了這些情況:用ASV雷達能在夜間發現潛艇,但當飛機接近到1英里以內時,雷達會自動關機,潛艇將從雷達屏上消失。除非有月光或燈光使潛艇能在1英里以內被目視發現,否則將無法實施攻擊。  利想到了探照燈。他設想在飛機上安裝一個探照燈,到1英里以內時打開探照燈,便可發現德國潛艇。他克服了種種技術難題實現了這一設想。他發明的利式探照燈成為夜間攻擊潛艇的有力武器。  1942年9月,德國潛艇找到了對付飛機夜間攻擊的技術措施。德國海軍早就知道英國反潛飛機上的ASV雷達,1941年德國工程師曾將一部繳獲的ASV雷達裝在一架“兀鷹”式飛機上,並進行了飛行試驗。但在1942年夏天以前,這種雷達並未對德國潛艇造成嚴重威脅,利式探照燈出現後才根本改變了這種情況。鄧尼茨不得不考慮採用新的對抗措施。  德國製造了一批簡單的接收機,探測巡邏飛機上的ASV雷達的輻射波。接收機操作員位於潛艇無線電室內,當雷達發出的波束照射潛艇時,耳機中能聽到一種嗡嗡聲,這種聲音警告潛艇“敵機正在接近”。潛艇得到警報後完全來得及在飛機攻擊之前安全下潛。當時德國還沒有永備式耐壓天線,德國海軍信號專家們先為接收機設計了一種簡單的木框架天線,這種天線能緊夾在指揮室的構架上,用電纜穿過敞開的指揮室升降口通到無線電室內。下潛之前,由水兵將天線和電纜收回艙內。  這種接收機能捕捉到30英里外飛機發射的波束,比飛機上雷達員發現潛艇的距離遠兩倍以上。鄧尼茨命令所有作戰潛艇緊急安裝這種接收機。  德國國內工業無法完成這項繁重的任務。所以,法國兩家公司接受了大量生產這種接收機的定貨,它們是巴黎的梅托克斯公司和格朗丹公司。以後這種接收機便被命名為梅托克斯接收機。  到9月中旬,幾艘德國潛艇裝備了梅托克斯接收機。在橫渡危險的比斯開灣時,它們為沒有接收機的夥伴護航。到年底,這種接收機幾乎裝備了所有德國潛艇。10月份,比斯開灣上空的飛機僅發現一次潛艇。德國空軍元帥米爾其當時在筆記中寫道:  元首告訴我,自從潛艇有了這種裝備,在比斯開灣便沒有再損失過一艘潛艇,而以前那裏卻是我們的墳墓。過去潛艇被敵人發現後,自己還一無所知便遭到敵人攻擊。現在潛艇艇長對敵情瞭如指掌:“啊哈!有人現在在打我的主意呢!”  由於接收機採用的是木質交叉形框架天線,因此德國潛艇艇員們將這種天線親切地稱作“比斯開灣十字架”。這意味着潛艇又一次享受到在夜間通行比斯開灣幾乎不受空中攻擊的“自由”。
披着羊皮的狼
梅托克斯接收機使德國潛艇在比斯開灣得到了通行自由,然而好景不長,1943年3月份,U-333艇艇長施瓦夫海軍中尉向司令部報告:  我艇在B5897海域,在未收到任何預先警報的情況下,遭到一架敵機的夜間攻擊。我艇輕微損傷,敵機被擊落。ASV是一種米波雷達,梅托克斯接收機也只能接收到釐米波雷達波束。當時德國人認為釐米波不具備反射性質,不能用於雷達。而現在,潛艇突然受襲事件越來越多,德國人已懷疑到釐米波雷達的出現是這些襲擊事件的原因了。鄧尼茨在他的戰時日記中憂鬱地寫道:  敵人正在使用一種雷達,現在的梅托克斯接收機收不到這種雷達的信號。迄今為止,只知道在荷蘭擊落的那架飛機上有一個9.7釐米波長的雷達……  確實,英國飛機上裝備了新式ASVⅢ型雷達,這是一種釐米波雷達。鄧尼茨一方面命令加緊研製能接收到釐米波信號的納克索斯-U接收機,另一方面改變潛艇的戰術以應付目前的困境。這種戰術就是反擊戰術。  新戰術要求潛艇夜間潛航通過比斯開灣,白天上浮充電,因為白天潛艇能用目視發現巡邏飛機,在飛機攻擊之前或下潛或反擊。由於這種反擊的費效比太高,不久鄧尼茨又命令其潛艇編隊通過比斯開灣,遇到飛機攻擊時,不得下潛,而應集中火力驅散或擊落飛機。  一開始,這種集羣編隊航行的效果很好。一對從大西洋返航的潛艇,結伴安全通過了海灣,於6月7日抵達布勒斯特。11日又有一對安全通過。但情況並非總是這麼理想。12日,5艘德國潛艇結伴航行在灣內,1架英國巡邏飛機發現了這個艇羣。但增援機羣在天黑之前未趕到這裏。潛艇夜間進行了潛航。次日傍晚,李中尉駕駛的一架“桑德蘭”式飛機再次發現了那個艇羣。飛機冒着敵人猛烈的高射炮火,對潛艇進行了致命的攻擊,深水炸彈擊中了一艘潛艇,但飛機也受到重傷,摔到了海里。受了傷的U-564潛艇離開艇羣,在U-185艇的護衞下返回布勒斯特。 6月14日正午剛過,1架“威特雷”式飛機發現了這兩艘返航的潛艇。增援飛機還沒到,機長本森中士便單機向潛艇發動了攻擊。他用深水炸彈擊沉了U-564潛艇,“威特雷”式飛機也受到重創。飛行員用無線電向基地報告飛機受傷,正在返航,後來又報告受到德國戰鬥機羣的圍攻,以後再也沒有得到那架飛機和飛行員的消息。也許它已沉入了海底。U-185潛艇載着U-564潛艇的19名倖存者向布勒斯特駛去。  這種戰術持續了兩個星期,鄧尼茨便感覺到得不償失。他於6月17日改變戰術,命令潛艇白天成羣浮出海面,停留的時間只能以充電所需的最短時間為限,也就是每24小時上浮4小時。另外,他改裝了一艘潛艇,把潛艇上88毫米的甲板炮拆除,裝上兩座裝甲炮台,炮台上裝有兩座4聯裝20毫米機關炮和1座單管37毫米半自動炮,組成了強大的對空攻擊系統。這就是所謂的“誘殺飛機的潛艇”。該艇載有67名乘員,超編16人,超編的人員中有一名艇醫,兩名偵察同盟國搜索潛艇手段的科學家和一些受過特別訓練的炮手。它的任務十分明確——一定要擊落敵機。  該艇開始了巡邏。1架“桑德蘭”式飛機終於上鈎了,它繞着潛艇盤旋,伺機攻擊。 潛艇上的炮手們一點也不着急,“寶貝兒,來吧!靠近點兒,好,就這樣”。突然,艇後部的炮手驚叫來:“這是他媽的怎麼回事!見鬼!”他在拼命地踢踹着那門4聯裝20毫米機關炮的炮座,炮座受海水侵蝕生了鏽,轉不動了。飛機正是在這個時候猛然衝進缺少火力的潛艇上方空域,投下了深水炸彈。不過飛機已經被擊中,受了重傷。潛艇舵機被損壞,失去了平衡,搖搖晃晃地駛回布勒斯特。那架受傷的飛機在返航途中,遭到一架德國遠程戰鬥機的截擊而被擊落。  這艘潛艇經過修理,準備執行第2次“誘擊飛機”的任務。後主炮已修好,艇長馮·哈特曼完全相信他那艘威力強大的潛艇在戰鬥中可以風光一下。如果他的炮手能擊落3架或4架飛機,再擊傷2架,就可以給比斯開灣的盟軍飛機一個下馬威了。  7月8日,這艘“披着羊皮的狼”又駛出了布勒斯特,在海灣內徘徊了4個白天。但盟軍飛行員似乎識破了它的真面目,沒有去攻擊它。一直到12日下午,英國空軍第248中隊的一個由3架“勇士”式戰鬥機組成的小隊發現了它。本來這個小隊是出來尋找活躍在這一區域的德國容克-88飛機的,但遇到潛艇又豈能放手。於是斯科菲爾德空軍上尉帶領他的小隊一個俯衝轉彎便向這個意外的目標衝去。出乎德國水兵的意料,這3架飛機並沒有像其他反潛飛機那樣投彈轟炸,而是用12門20毫米機關炮和18挺機關槍的聯合火力對他們進行了快速俯衝掃射。  這時,如果馮·哈特曼採取下潛躲避的辦法,他還可以逃掉,但他太相信自己的火力了,根本沒把這3架飛機放在眼裏。他命令所有炮手就位,對準實施第2輪攻擊的敵機射擊,於是激烈的對射開始了。炮彈爆炸,曳光彈飛竄。“勇士”式飛機的飛行員看到敵艇艦橋和甲板上擠滿了射擊的人。斯科菲爾德正向潛艇指揮室射擊,忽然看到大約有一個板球大小的東西從他的座艙旁一閃而過,可能是一發37毫米的炮彈。波浪洶湧,潛艇劇烈地搖晃着,炮手們在這種條件下很難打得準,而飛機則在無線電指揮下,不停頓地從四面八方進行輪番攻擊。飛機在第2輪掃射中的一個齊射擊中了潛艇要害,一串炮彈穿進指揮室和炮位,像用長柄鐮刀割草似的掃倒了艇長和炮手,10個水兵被打死,13人受傷。斯科菲爾德拉起飛機盤旋到有利的觀察位置,準備再次攻擊。他看到潛艇的全部炮火停止了射擊,便命令飛機降低高度,狠狠收拾這匹“狼”。在德國潛艇上,唯一沒有受重傷的軍官就是外科醫生氣法芬格爾博士。當“勇士”式飛機對失去作戰能力的潛艇進行第3次掃射時,他指揮艇員將傷員收入艙內。外科醫生表現了驚人的冷靜,他並不能斷定飛機有沒有攜帶深水炸彈,但他知道沒有別的選擇,只能下潛。就是這個下潛的命令,拯救了這艘潛艇,它安全返回了基地。普法芬格爾博士因此被授予了最高軍事勳章——“德意志十字”勳章。  兩次“誘擊飛機”得到的教訓是明顯的。鄧尼茨在日記中寫道:  這次行動充分證明,潛艇不是打飛機的理想武器,……  此後,鄧尼茨命令潛艇僅在沒有選擇餘地時,或在結隊航行能夠集中火力時,才可同飛機交戰。改裝過的那艘德國潛艇重新恢復了以前的任務,但還保留着大部分對空武器。
狼羣的呻吟
針對鄧尼茨的潛艇結隊航行通過比斯開灣的戰術,英國岸防航空兵經過仔細的研究,很快採取了相應的措施——機羣攻擊。這種方法與鄧尼茨的“狼羣”戰術極其相似,鄧尼茨的“狼羣”戰術要求先用1艘潛艇對護航運輸隊進行搜索定位,再集中其他潛艇在其周圍實施攻擊。英國岸防航空兵的集羣攻擊戰術是:用1個包括7架飛機的機羣每天3次飛過橫跨潛艇交通線上的兩個區域(代號為“步槍隊”和“海蔘”)進行平行搜索監視,如果某架飛機發現了敵潛艇羣,便在其周圍盤旋緊緊咬住,同時用無線電向司令部報告方位,司令部便命令該機羣的其他飛機趕赴現場。每次巡邏的東西長度超過115英里,這是潛艇於水面航行4小時、水下航行20小時所能行駛的最大距離。如果該區域有潛艇通過,其被發現的可能性達1/3。“狼羣”面臨着滅頂之災。  潛艇羣在通過海灣時,空中的不斷襲擾經常使它們彼此間失去聯繫。離羣的“孤狼”便成為飛機攻擊的對象。1943年7月8日,U-514潛艇通過菲尼斯特雷角時處於水面孤艇航行的境地。英軍第224中隊的一架“解放者”式飛機上的左炮手坎貝爾空軍中尉發現了這艘潛艇。飛機一個轉彎便進入了潛艇的正橫攻擊陣位。看來這艘潛艇是難逃厄運了,因為這架“解放者”式飛機不比尋常,駕駛它的是英軍最優秀的反潛飛行員布洛克空軍少校。他曾經單機粉碎過敵人的“狼羣”戰術,另外他剛剛度過7個月的休假回到崗位,在“休假”中他試飛了裝備各種最新式反潛武器的“解放者”式飛機。布洛克對新式武器很感興趣,他這架飛機上裝備了8管空對艦火箭彈發射裝置,8枚深水炸彈和1枚令德潛艇聞風喪膽的“MK-24”型自導魚雷。潛艇對即將到來的災難沒有做出充分估計,艇長奧弗爾曼海軍上尉仍在向南航行。布洛克運用高超的駕機技術,緊盯住潛艇發射了第1對火箭彈,距離800碼。1分半鐘以後,英機從600碼的距離上發射了第2對火箭彈,過了3、4秒後又在500碼的距離上把剩下的4發火箭彈一個齊射打了出去。不一會兒,炮手看到一發火箭彈從潛艇另一邊的水中鑽了出來,他斷定這枚彈已經穿透了艇體的水線下部。潛艇豎起來沉入海浪之中。布洛克不知潛艇是有意下潛規避攻擊還是被擊沉,他一個盤旋把飛機拉了回來,對準潛艇下潛的漩渦又投下了8枚深水炸彈,在起爆炸後又立即發射了一枚自導魚雷。究竟是哪種武器擊沉了U-514艇的?這已成為一個永久的謎。當洶湧的波濤平靜下來後,海面上剩下的只是一大片夾雜着漂浮物的油跡。  兩個星期過後,在“步槍隊”巡邏區的中部,爆發了另一場激烈的戰鬥。英國空軍第172中隊的詹寧斯空軍中尉駕駛一架“威靈頓”式飛機執行晝間巡邏,發現了德國U-459號潛水油船。在相互射擊中,“威靈頓”式飛機受了重傷,但它仍然強行攻擊潛艇。飛機上唯一的倖存者後炮手特納中士後來回憶:“潛艇上的火力異常猛烈,我正在射擊,突然聽到一聲爆炸,然後就發現自己在水中掙扎。”飛機被擊中了,詹寧斯中尉強行駕駛着失去控制的飛機撞向潛艇,飛機重重地撞在潛艇右舷,撞掉了潛艇上的單管和4聯裝20毫米機關炮,撞死了射擊的水兵;機翼、機尾和發動機摔到了海里,殘存的機身撞在指揮室後部。當德國水兵把飛機殘骸砍斷扔到海里後,吃驚地發現兩枚深水炸彈躺在甲板上。艇長馮·維拉莫維茨-默倫多夫海軍少校決定用驅逐艦採用的辦法來排除這兩枚深水炸彈。他命令高速航行,讓兩名水兵把深水炸彈從後甲板推入水中。炸彈落水了,艇長長吁了一口氣,可他還未來得及轉身,炸彈爆炸了。爆炸深度只有25英尺,簡直就在艇尾的正下方。舵機被毀,柴油機的底座被震掉,電機機艙起火。默倫多夫做夢也沒有想到,英國空軍早就生產了一種近水面爆炸的深水炸彈,對一般艦用深水炸彈行之有效的處理方法對這種炸彈不靈了。當受傷的潛艇正在水上打轉的時候,英國空軍第547中隊的1架“哈利法克斯”式飛機飛了過來,U-459潛艇幾乎絕望了,它的武器已不能使用,潛艇本身也已嚴重受損無法下潛。艇長在萬般無奈之中下令棄艇,然後他打開海底門和潛艇一同沉入海底。10個小時以後,一艘英國軍艦把特納中士和44名德國艇員救了上來。  整個7月份,比斯開灣的“狼羣”都在呻吟。7月份的最後一仗,是一場空中“獵鷹”對海上“狼羣”的混戰。30日早晨,英國空軍第53中隊的“解放者-0”式飛機發現了由3艘潛艇組成的德國艇羣企圖通過“步槍隊”巡邏區。飛機駕駛員歐文空軍中尉緊握操縱桿在潛艇上空盤旋,並命令報務員向設在普利茅斯的司令部報告情況。6架飛機很快趕到了現場。詹森空軍中尉駕駛“哈利法克斯”式飛機首先進行攻擊。他的飛機上帶着3枚600磅的新式反潛深水炸彈,這種炸彈威力巨大,彈體呈流線型,適於高空投擲。飛機在1600英尺的高度準備投彈,但潛艇炮手技術嫺熟,他迅速開炮擊中了這架飛機。炸彈投偏了,飛機由於受傷向東北方向退出戰鬥。另1架由亨索空軍中尉駕駛的“哈利法克斯”式飛機緊接着從3000英尺的高度對潛艇進行了3次準確的投彈,每次投下1枚600磅的深水炸彈,其中1枚炸彈落到了U-462潛水油船附近,潛艇受了重傷,速度越來越慢,最後完全停了下來。這時,擔任主攻的飛機飛了過來。兩架“解放者”式首先進行攻擊,但德國炮手集中火力抗擊,擊中了它們。此時,因速度稍慢而被甩在後面的“桑德蘭”式飛機趁亂向潛艇猛撲過去。直到最後一分鐘,U-461的炮手才將炮口轉向這架飛機,但飛機的前炮手已經進入了射擊距離,他進行了長時間的準確射擊,打啞了德國潛艇的機關炮。混亂中,飛行員對準潛艇投下了7枚深水炸彈。U-461如一根筷子被一折兩半,旋即沉沒。U-504潛艇的路易斯海軍上尉看到同伴沉沒,便決定深潛。而此時,1架“卡塔林納”式飛機在其他飛機混戰的時候用無線電召來了在附近巡邏的英國皇家海軍的艦艇部隊。編隊司令官下達了全體追擊的命令,很快就看到了兩艘潛艇和在其上盤旋攻擊的飛機。所有軍艦同時用4英寸火炮向U-462潛水油船射擊,很快便將其擊沉。U-504此時已下潛,軍艦用聲納很快就發現了它,旋即用大定深深水炸彈將其擊沉。  8月2日,鄧尼茨在英軍猛烈的空襲面前屈服了。他命令已在灣外的潛艇羣分散行動,在夜間浮出水面充電。至此,比斯開灣的戰鬥高潮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