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毒萵苣

鎖定
毒萵苣(Lactuca serriola L.)為一種植物。
毒萵苣原產於歐洲、中亞,又名刺萵苣、野萵苣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屬菊科萵苣,植株高大,一般為150—170cm,是一種有毒、有害雜草。 [2] 
2022年12月,被列入《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1] 
中文名
毒萵苣
拉丁學名
Lactuca serriola L.

毒萵苣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60-180cm,基部具稀疏皮刺,於莖中部以上或基部分枝。葉互生,中、下部葉狹倒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全緣或僅具稀疏的牙齒狀刺。頭狀花序多數,於莖頂排列成疏熟時總苞開展或反折:花全為舌狀花,花冠淡黃色,幹後變藍紫色。瘦果兩面扁平,倒披針形,長3-3.5mm,寬約1mm,灰褐色或黃褐色,每面有(5~)7~9條縱肋,沿肋條上部有向上直立的白色刺毛,喙細長,長約5mm左右:冠毛白色,與喙約等長。花果期8~9月。 [4] 

毒萵苣產地生境

見於鹿城,生於路邊草叢。温州分佈新記錄種。 [4] 

毒萵苣分佈範圍

毒萵苣在我國主要分佈在新疆(塔城、沙灣、昭蘇、吐魯番等地)和遼寧瀋陽、陝西西安、雲南(昆明、玉溪)以及浙江(杭州、金華、慈溪、淳安)等地。 [2] 

毒萵苣入侵現狀

2007年,中國將其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 [2] 
2022年12月,被列入《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