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毒氣彈

(裝填着毒劑和毒氣的彈藥)

鎖定
毒氣彈是裝填着毒劑和毒氣的彈藥,是一種近現代戰爭中,戰場上才出現的一種大規模殺傷性生化武器,起源於英布戰爭中,英軍使用列底炮彈。
中文名
毒氣彈
外文名
gas bomb
分    類
催淚性,靡爛性等
解    釋
裝填着毒劑和毒氣的彈藥
屬    性
大規模殺傷性生化武器
運    用
戰爭
起    源
英布戰爭中,英軍使用列底炮彈。

毒氣彈基本定義

1 .催嚏性毒氣彈 2 .催淚性毒氣彈 3 .靡爛性毒氣彈 4 .窒息性毒氣彈 5.神經性毒劑 6.全身中毒性毒劑 7.失能性毒劑 8.窒息性毒劑

毒氣彈特徵

毒氣彈 毒氣彈
1 .催嚏性毒氣彈:外觀是淡綠色固體,能麻痹血液中的氧氣吸收功能,使人打噴嚏,流淚,在短時間內致死。
2 .催淚性毒氣彈:外觀是淡黃色固體,有強烈刺激性,使人流淚、咳嗽、頭痛,重者痙攣、胸痛、呼吸困難後致死。
3 .靡爛性毒氣彈:外觀是褐色液體,沾到皮膚上,兩三個小時內劇痛出現水泡;通過呼吸道使人內臟全部發生功能障礙而死。
4 .窒息性毒氣彈:外觀是淡褐色液體,沸點低,比重輕,能在短期內在空氣中擴散,使人窒息而死。
5.神經性毒劑:是破壞人體神經系統正常功能的一種毒劑,其成分又可以分為沙林、梭曼、VX等。
6.全身中毒性毒劑:是破壞人體細胞功能的氰類毒劑,它分氫氰酸氯化氰兩種。中毒症狀是全身脱氧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呼吸困難、頭痛、噁心嘔吐、全身痙攣、大小便失禁,嚴重者可在15秒內死亡。
7.失能性毒劑:其成分是BZ。它可使人思維障礙、軀體功能失調、瞳孔放大、視力模糊、記憶力衰退、反應遲鈍、神志昏迷、行走不便,但不會致人死亡。
8.窒息性毒劑: 分光氣(二氯化碳酰)和雙光兩種,主要傷害人體的肺部,造成肺水腫和呼吸困難,甚至死亡。化學刺激劑主要成分有本氯乙酮、亞當氏氣、CS和CR等,對人體的破壞作用是刺激眼睛、上呼吸道以及皮膚。

毒氣彈應用方向

1.投擲毒氣彈(小型手雷或者其他小型武器,靠人力投擲)。
2.發射毒氣筒(大、中型毒氣彈,靠擲彈筒發射)。
3.炮兵用毒氣彈(更大型的毒氣彈,靠野戰炮發射)。
4.精確制導導彈(現代戰爭手段,依靠導彈攜帶生化彈頭精確打擊目標)。
5.其他(飛機投擲,定時引爆,機器人攜帶等等)。

毒氣彈發展歷史

歷史上大規模使用毒氣武器,是在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首先使用榴彈炮發射毒氣炮彈,當時使用的是催淚瓦斯乙基溴,後來因為材料稀少改為了氯丙酮
1915年1月31日,德國在凡爾登戰役中首次大量使用了催淚毒氣彈(數千枚毒氣彈被髮射到法軍陣地),但由於當地的天氣,並未產生預期影響。
1915年光氣氯氣的混合化學武器在實戰中被英軍使用。
1917年芥子氣被引入協約國同盟國的衝突中
二戰中,違反海牙國際公約,大規模使用生化武器的只有日本,據不完全統計,日軍先後在中國14個省市,77個縣區,使用化學武器1731次,另外在中國國民政府軍政部防毒處的記錄中記載日軍使用毒氣傷害了36968人(其中2086人死亡)日軍毒氣戰在中國軍隊(國民政府軍)中造成的死亡率平均每年為8.5%最高年份達到28.6%(1937)。日軍進行毒氣戰的次數是1937年9次,1938年105次,1939年455次,1940年259次,1941年231次,1942年76次,1943年137次,1944年38次,1945年2次,總計1312次(1945年的數據不完全統計)。1945年5月8日在豆腐屯(音譯)戰鬥中日軍進行了在中國的最後一次的毒氣戰。當然上述這些資料並沒有反映出日軍在中國共產黨控制區進行毒氣戰的實情。
現代戰爭中,沒有大規模使用生化武器的範例,只在小規模地區衝突和鎮暴中有催淚彈等武器使用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