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毒性本草類纂

鎖定
《毒性本草類纂》是2012年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書    名
毒性本草類纂
作    者
陳仁壽 吳昌國
出版社
人民軍醫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2年10月1日
頁    數
1466 頁
開    本
16 開
ISBN
7509161789
語    種
簡體中文

毒性本草類纂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毒性本草類文獻著作,收錄歷代文獻中“大毒、有毒、小毒”的毒性藥物共196味,以藥物為綱,按藥名、藥性、功能、主治、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附方、藥論、中毒症狀與解毒方法等為類別進行編排、校注、鑑評。本書適合中醫藥科研、臨牀、教學工作者閲讀,特別是對於認識和使用有毒中藥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1] 

毒性本草類纂圖書目錄

二畫
八角蓮(鬼臼)1
三畫
乾漆9
土鱉蟲(蟲)30
大黃40
大戟68
大風子88
山豆根95
山慈菇106
千金子(續隨子)115
川烏124
川楝子169
及己192
女萎195
馬勃200
馬錢子(番木鱉)207
馬鞭草220
四畫
天雄225
天仙子(莨菪子)234
天花粉(栝蔞根)241
天南星254
無患子(皮)268
雲實271
木通274
木鱉子294
五靈脂302
五倍子310
牛黃320
毛茛330
升麻333
烏桕木(烏桕根皮)345
烏梢蛇350
巴豆355
水銀368
五畫
甘遂379
石南(石楠)388
石蒜394
石龍子(蜥蜴)397
石龍芮402
石榴皮407
龍葵418
仙茅422
白芷431
白英(白毛藤)454
白礬(礬石)457
白果474
白頭翁481
白花蛇488
白附子(關白附)500
白降丹(降丹、降藥)513
瓜蒂519
半夏527
六畫
百部551
肉桂562
硃砂576
硃砂蓮609
延胡索611
全蠍627
羊蹄650
紅娘子(樗雞)654
七畫
芫花659
芫青668
花椒670
蒼耳696
蒼耳子700
蘆薈705
杏仁711
吳茱萸721
牡鼠糞(兩頭尖)731
皂莢734
補骨脂743
附子761
八畫
青藤775
青木香777
青魚膽780
苦蔘782
苦楝子793
苦楝皮795
茅膏菜798
松蘿799
鳶尾803
使君子805
金箔810
金精石815
金錢白花蛇818
乳香819
魚腥草828
鬧羊花832
油桐子837
空青839
細辛843
貫眾853
虎耳草859
九畫
蕘花862
草烏866
茵芋887
葒草892
葒草花895
相思子896
砒石898
砒霜904
牽牛子907
輕粉915
鴉片924
鴉膽子928
虻蟲933
鈎吻940
鬼箭羽945
膽礬952
獨一味960
急性子961
洋金花965
穿山甲968
扁青975
重樓(蚤休)978
威靈仙984
十畫
莽草991
桃仁997
鉛1006
鉛丹1012
鉛粉1023
鉛霜1032
徐長卿1040
狼毒1044
拳參1050
煙草1057
消石1064
海芋1088
海紅豆1090
十一畫
黃礬1092
黃藤1095
黃藥子1097
黃頷蛇1103
豉蟲1104
硇砂1106
常山1116
野芋1126
野煙1128
蚺蛇肉1130
蚺蛇膽1133
蚺蛇膏1136
蛇莓1138
蛇牀子1141
銅綠1149
銀硃1153
麻黃1161
商陸1176
密陀僧1184
密蒙花1194
綠青1199
十二畫
斑蝥1202
博落回1213
葛上亭長1215
葶藶子1218
萱草根1228
棉花子1231
硫黃1234
紫堇1249
紫背天葵1251
蛤蚧1254
蠐螬1261
十三至十四畫
蓖麻子1266
蒺藜1275
蒟蒻1284
雷丸1287
雷公藤1292
蜈蚣1295
蜣螂1306
蜀漆1314
錫1317
鼠李1320
檳榔1323
豨薟草1338
雌黃1344
蜘蛛1350
罌粟殼1355
豪豬肉1363
十五畫及以上
樟腦1365
蝮蛇1370
蝮蛇膽1375
螻蛄1376
鶴蝨1382
壁虎1386
蟋蟀1390
藜蘆1392
藤黃1399
蟛蜞1403
礜石1405
鼬鼠1410
蟾皮1412
蟾酥1414
蟾蜍1419
蟹殼1425
鼉甲1428
露蜂房1431
鱣魚1439
鼺鼠1442

毒性本草類纂序言

“是藥三分毒”。中醫歷來重視藥物之毒性,一方面防止毒性損害人體,以保障中藥使用的安生性,一方面中藥之“毒性”正是中藥性味的主要內涵之一,如何巧妙地利用好中藥的“毒性”,以達到治病的目的,也是中藥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
在臨牀中,一些具有小毒、有毒或大毒的中藥屬於常用中藥,如附子、烏頭、關木通、馬錢子、大黃、生半夏、天南星、甘遂、大戟、商陸、芫花、雄黃等。在海內外對中醫的認可度越來越高,中藥治病的受眾者越來越多的情況下,中藥的安全性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目前關於中藥毒副反應的臨牀報道時有出現,引起了人們對中藥安全性的質疑,甚至影響了對中醫藥行業的信任程度。為了確定中藥的安全性,近年來關於中藥“毒性”的實驗研究正在廣泛開展,中藥製劑的臨牀試驗也得到了高度重視。然而,對中藥的認識還是離不開傳統醫藥文獻的記載。事實上,中醫歷代十分強調對中藥毒性的認識,在古代文獻中,有毒中藥的品種、藥性(特別是毒性)、用法用量(特別是劑量)、配伍減毒均有嚴格的要求,只是現代的中醫藥工作者往往對此忽視。
近年來,國內外關於毒性中藥處理方法爭議較大,但為了避免爭議,對於影響較大的毒性藥物往往一禁了之,如前幾年因為龍膽瀉肝丸出現腎毒性的大量報道,是因為其中的關木通含有具腎毒性的馬兜鈴酸,後來自2005年版國家藥典起即將含有馬兜鈴酸的關木通、青木香、廣防己一概去掉;新加坡曾因為有報道服用黃連而出現小兒黃疸,導致該國衞生部下令一律禁用黃連。這些情況都是由於對中藥毒性的認識不夠和不充分而導致,其實只要重視毒性中藥的毒性分級(大毒、有毒和小毒)、配伍減毒、用法用量等,即使有毒藥物也能安全地發揮較好的臨牀療效。
鑑於目前對中藥毒性的認識不夠全面,有關毒性藥物的文獻著作也不是很多,因此編纂一部內容齊全、形式新穎的全面反映毒性本草內容的著作顯得十分必要,為此筆者與人民軍醫出版社共同申報了2011年國家古籍出版資助項目《毒性本草類纂》,獲得立項。
通過多次論證和召開編委會工作會議,在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確定了編纂計劃、編寫體例和編寫要求。本書主要選取1911年前古代醫藥文獻中的毒性藥物的內容進行整理,以藥物為綱,按藥名、藥性、功能、主治、應用、用法用量、炮製、附方、藥論、中毒症狀、解毒方法等進行分類編排。以最佳文獻版本為底本,參考其他版本或有關文獻的相關內容進行校勘,特別是對其中的疑難字詞和有異義的內容進行校勘註解,並在每一味藥物之後進行適當評價,以詮釋毒性藥物的源流、注意事項及現代認識。
書中收錄的為歷代文獻中“大毒、有毒、小毒”的藥物和現代有中毒報道的傳統中藥,如附子、烏頭、天雄、巴豆、大黃、雷公藤、雄黃、馬錢子、鬧羊花、升藥、輕粉等,以及肉蓯蓉、補骨脂、白附子、苦杏仁、桃仁等。二者或有交叉,但以古代文獻記錄和現代臨牀中毒報道為收入標準。
本書是一部毒性本草類文獻著作,適合中醫藥科研、臨牀、教學工作者閲讀,特別是對於認識和使用有毒中藥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