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母權制

鎖定
母權制指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上均處於統治地位。 [1]  該概念由瑞士學者巴霍芬於1861年出版的《母權論》一書中首次提出。 [2] 
中文名
母權制
外文名
Matriarchy
定    義
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上均處於統治地位
類    型
氏族、家庭制度
所屬領域
政治學

母權制母系和母權

母系指家族繼承由女性擔任。
母權指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上均處於統治地位。

母權制母權制神話的發展

最早提出母權論的人是瑞士法學家約翰·克雅多·巴霍芬(Johann Jakob Bachofen),在1861年出版的《母權論》中,他對一些希臘神話故事(如亞馬遜女戰士和俄瑞斯忒斯弒母)進行不一樣的解讀,認為氏族社會是女人統治社會和家庭的母權時代。 [2] 
1877年美國人類學家路易斯·摩爾根(Lewis Morgan)出版著作《古代社會》,將人類社會分為血婚制、夥婚制、偶婚制、父權制、專偶制五個階段,他吸取了進化論的思想,認為人類的發展是從淫亂到專一,從不知何為權利過渡到母權再過渡到父權。 [3] 
1884年德國思想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依據摩爾根的研究成果,出版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4] 
巴霍芬、摩爾根等人的著作在19世紀中晚期的西方曾盛極一時,並於20世紀傳入中國。

母權制母權制神話的破滅

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以泰勒、韋斯特馬克、達爾文為首的一批人類學家從理論上反駁了母權制;同時以馬林諾夫斯基為首一批人類學家經過深入、仔細的田野考察,發現並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母權部落,在這些原始的狩獵採集部落裏,女人的權力並不比男人大,女性被認為是弱者和被保護者。在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打擊下,母權理論在西方學術界徹底推翻。雖然在20世紀60~70年代的第二次女性主義運動的浪潮中,母權論頗有死灰復燃之勢,但都是意識形態之爭,並沒有得到學術界的認可。 [5] 
參考資料
  • 1.    吳飛.《人倫的解體》:三聯書店出版社,2017
  • 2.    約翰·雅科多·巴霍芬.《母權論》:新知三聯書店,2018
  • 3.    路易斯·亨利·摩爾根.《古代社會》: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
  • 4.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2003
  • 5.    母系制度  .維基百科[引用日期20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