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殿試策

鎖定
《殿試策》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名稱
殿試策
作    者
康有為
作品出處
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創作年代
近代

殿試策作品原文

應殿試舉人臣康有為,年三十八歲,廣東廣州府南海縣人,由廕生應光緒十九年本省鄉試中式,由舉人應光緒二十一年會試中式。恭應殿試,謹將三代腳色開具於後:曾祖健昌未仕,故。祖贊修仕,故。父達初仕,故。
臣對。臣聞制科之設,垂二千年,皆以求直言極諫,非校詞章也。昔董仲舒、李尋之於漢,張九齡、劉 之於唐,蘇軾、文天祥之於宋,皆指陳時政,直言得失,上以廣人主聰聽,下以系天下安危,凡練兵、理財之方,崇儉、課農之法,鹹能發明,深有裨益。方今時事艱難,宜明報仇雪恥之風,共圖蹈厲發揚之治。尋百度敗壞,在於泄沓,有司以奉行故事為賢,對策以楷法頌禱塞責,若不亟變,不可振救。變之之道,在辨取捨,取日新以圖自強,去因循以厲天下而已。
欽惟皇帝陛下履仁而體孝,知明而恩美,可以為堯、舜之治者也。然治效未睹,外釁疊警。意者於取捨之間,講之未審耶?乃者臨軒清問,垂採芻蕘,以講武、理財、尚儉、勸農諸大政進,臣等於廷而策之,此非臣愚所能及也。然夙嘗講天下之故,誦孔子之言,懷欲陳之路。今承大對,儻復以楷法頌禱之習,上負聖明,下負所學,臣實恥之,且何取焉!用敢竭其毣毣之愚。
伏讀制策,有曰:時事多艱,人才孔亟,期與海內賢能力矢自強。因注意練兵以威海外,此天下所翹首,臣民所側望也。夫殷尤所以啓聖,外患所以興邦。齊桓不忘在莒,所以創霸也;勾踐不忘會稽,所以沼吳也。日思厥艱,悚厲羣下,則天下悚動,奔走趨赴,氣象已振。特患是心不堅耳,於自強奚有焉!孔子對哀公曰:王者必知天下之名士,盡知其數,又知其所在。若展轉訪求,不拘資格,不次擢拔,必有豪俊之士出濟時艱者。夫循資格者可得庸謹,不可得異才;用耆舊者可以守常,不可以濟變。同治中興之臣,多草澤之士,其明效也。合天下才以濟天下用,何求不得?然今之乏才,以教之非其道也。教士以詩文楷法,試武以弓刀步石,習非所用,用非所習,一旦授政,而欲其任事,豈可得哉!
竊謂宜採司馬光十科取士之法,令以專門自見,或開鴻博之選。其能專著一書,發明新義,王制聖道,有所補益者,皆入翰林。量授庶常待詔,分班輪值,用備顧問,可以博聞廣知,可以求賢審官。天下之士,皆明古今、通中外,而才不可勝用矣。
其武科無用,宜改為藝學,凡天算、製造、格致、武備,並令專門。昔諸葛亮治蜀,工械技巧,物究其極,亦自強之計所不棄也。夫講武之法,漢合南北軍而都肄之,唐代設六軍五旗之制,宋太宗定四時講武之儀,皆蒐苗遺意也。然發明名理,莫如孫、吳。孫子有使臂使指之譬,吳子有十人萬人之教,李靖有畫方點圓之法,而王驥、戚繼光練伍法,膽氣耳目,心志手足,將才法猶可行。然古今異宜,雖淮南、杜牧、蘇軾之言,兵施於今日,成效亦難。必今泰西舉國為兵,夜練如真戰,平居如臨敵,測繪陣法,將卒皆通。加以講求船炮器械,製作日新。我八旗三十萬,綠營六十萬,皆弱無可用,急乃招募。孔子謂以不教民戰,安能取勝?器械窳敗,且無自制之槍炮,急乃購之異國。以比利時百里小國,猶有康伯來廠,而我乃無之,謀國豈不異哉?昔楚莊劍及屨及,遂以伐宋,列國並立,無日不訓討軍實,《春秋》美追戎濟西,《小雅》嘆四夷交侵,則求人才而簡軍實,自強宜亟圖矣。
制策又以國用宜計,因詳詢夫古法,蓋理財之急務也。夫國用之計,始於神禹。《史記》説稱會稽以會計得名,上計之禮見於司會,《漢書》注證鄭注得多少之數。漢初以蕭何領郡國計事,武帝以司隸總十二州簿,光武屬郡上計,遠方亦在其中。李吉甫元和國計,中唐未廢斯舉。宋時王安石始遣磨文帳,韓絳創作會計錄,李常丁謂田況繼作四錄。明世汪鯨、張學顏彙輯計書。然皆節流之法,無預開源之事。今四海困窮,重以償幣,司農仰屋,羅掘無方,乃至忍恥鬻官,卒無少補。夫中國礦產,甲於全地。山西煤鐵,可比英倫;漠河五金,溢於美國。且西北荒地可墾,東南海疆可漁,內地物產種凡二十六萬。若勸農以土化,考工以機器,講求商學,募興新藝,通達道路,精治畜牧,官天府地,財富可冠五洲。家有重寶,而終日嗟貧,無策甚矣!此自強宜加意者也。
制策又以躬行節儉,欲移風俗,此求治之盛心也。然堯、舜、禹、文,治在得人,不在儉德。漢文以仁厚致治,亦非衣綈之為功。若晉、宋二武,唐高宗、德宗之流,或焚翟裘,或毀筒布,或卻珠貢,或一冠三載,一衣屢浣,僅慕虛名,豈成治效?若欲士庶有制,則今賣爵鬻級,皂隸皆有崇階,何從為定製哉?惟皇上清心寡慾,先正其本,專意求賢,庶可正風俗而定製度也。
制策又以民食在農,垂意水利,此養民之急務也。自鄭白治涇,當時穿渭,劉馥修芍陂、茹陂之跡,盧責開利民温潤之渠,李元紘決三輔,何承矩引滹沱,水利日闢。京東沃野千里,而雨則洪流,旱則赤地,乃為棄壤,仰食南漕,此虞集、托克托、徐貞明、左光斗、申用懋所請之不已,行之有效者也。或謂北方土理疏直,不能種稻,則未用土化法變易之耳。我朝嘗開京東水利,若用潞水客談,畿輔盡成重屯,其利溥哉!
抑臣更有請者,方今當數千年之變局,環數十國之覬覦,既古史所未聞,亦非舊法所能治。《易》曰:窮則變,變則通。董仲舒曰:為政不調,甚者更張,乃可為理。若當更化而不更化,是盛暑已至而不釋重裘,病證既變而仍用舊方也。故今當以開創之世治天下,不當以守成之世治天下。蓋開創則更定百度,盡滌舊習,而氣象維新。守成則安靜無為,故叢脞廢萎,而百事隳壞。世變之機,決於今日。若因循守舊,坐失時會,後欲改作,恐悔無及,及今速圖,猶可為治也。若其審端致力之方,則在慎選左右,無使大權之旁落。剛明獨斷,無使眾説之動搖。達聰明目,通下情而無使少壅。求賢審官,盡人才而無使或遺。則自強可致矣。
臣尤伏願皇上發憤為雄,乾綱獨攬,正一身以正朝廷,強一心以強天下。剛健乃為天德,志剛乃為大君,整肅紀綱,破除積習,日親賢士,日聞讜言,日講治體,日求新政。豈惟練兵、理財、尚儉、勸農粲然具舉?其雪仇恥而憺威稜,自強可立效矣!則我國家復見中興,天下幸甚。臣末學新進,罔識忌諱,千冒宸嚴,不勝戰慄隕越之至。臣謹對。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1] 

殿試策作者簡介

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遊存叟、天遊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光緒五年(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光緒十四年(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藉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光緒十七年(1891年)後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始進行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辛亥革命後,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溥儀復位。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張勳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探望。民國十六年(1927年)病死於青島。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後來,他與袁世凱成為復辟運動的精神領袖。他也是書法家,北京大學教授陳玉龍曾評價:“縱觀20世紀中國書壇,真正憑深厚書法功力勝出,達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數康有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幾人。”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