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殼鬥科

鎖定
殼鬥科(學名:Fagaceae)是山毛櫸目下一個科,又名山毛櫸科 [1]  。常綠或落葉喬木,稀灌木。單葉,互生。花單性同株,稀異株,或同序(Lithocarpus屬的多數種),風媒或蟲媒;花被一輪,4-6(-8)片,基部合生,幹膜質;雄花有雄蕊4-12枚,花絲纖細。 [2] 
廣泛分佈於南、北兩半球,主要產於亞洲南部及東南部。除中國新疆有引種外,自然分佈於中國南北各省區,主要產於西南及南部。自沿海低丘陵至海拔約3800米高山均有生長,常為山地常綠闊葉或針葉闊葉混交林的主要上層樹種,又是山地水源林的重要成分,也是秦嶺南坡以南各地的主要用材樹種。 [3] 
不僅作為用材林,而且是最好的薪炭林,還是優良的水土保護林。其種子含澱粉較多,還是木本糧食。 [1] 
中文名
殼鬥科
拉丁學名
Fagaceae Dumort.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山毛櫸目
殼鬥科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保護級別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
讀    音
qiào dǒu kē

殼鬥科植物學史

在世界各地不同地史時期的地層中,不斷地找到包括印痕、花粉等各類化石的本科植物。第三紀時,本科植物的分佈區遠超過現今的活植物的分佈界限。以中國而言,在東北各地,山東,雲南和四川西部,先後發現屬於第三紀各個時期的櫟屬、柯屬和慄屬的葉化石。在西藏昂仁縣、日喀則市和南木林縣境內也先後找到屬於晚白堊紀第三紀的多種櫟屬化石。在西藏希夏邦馬峯北坡海拔5700-5900米屬於中至晚新世的植物化石層中找到與現今活植物同種的許多高山櫟類的葉子化石。 [2] 

殼鬥科形態特徵

殼鬥科
殼鬥科(5張)
常綠或落葉喬木,稀灌木。單葉,互生,極少輪生(Trigonobalanus屬的一個種),全緣或齒裂,或不規則的羽狀裂(落葉櫟類多數種);托葉早落。 [2] 
花單性同株,稀異株,或同序(Lithocarpus屬的多數種),風媒或蟲媒;花被一輪,4-6(-8)片,基部合生,幹膜質;雄花有雄蕊4-12枚,花絲纖細,花葯基着或揹着,2室,縱裂,無退化雌蕊,或有但小且為卷叢毛遮蓋;雌花1-3-5朵聚生,有時伴有可育或不育的短小雄蕊,子房下位,花柱與子房室同數,柱頭面線狀,近於頭狀,或淺裂的舌狀,或幾與花柱同色的窩點,子房室與心皮同數,或因隔膜退化而減少,3-6室,每室有倒生胚珠2顆,僅1顆發育,中軸胎座。雄花序下垂或直立,整序脱落,由多數單花或小花束,即變態的二岐聚傘花序簇生於花序軸(或總花梗)的頂部呈球狀,或散生於總花序軸上呈穗狀(catkin),稀呈圓錐花序;雌花序直立,花單朵散生或3數朵聚生成簇,分生於總花序軸上成穗狀,有時單或2-3花腋生。 [2] 
總苞(involucre)發育而成的殼鬥(cupula)脆殼質,木質,角質,或木栓質,形狀多樣,包着堅果底部至全包堅果,開裂或不開裂,外壁平滑或有各式姿態的小苞片(bracteole),每殼鬥有堅果1-3(-5)個;堅果有稜角或渾圓,頂部有稍凸起的柱座(stylopodium),底部的果臍又稱疤痕(cicatrix),有時佔堅果面積的大部分,凸起、近平坦,或凹陷,胚直立,不育胚珠位於種子的頂部(胚珠懸垂),或位於基部(胚珠上舉),稀位於中部,無胚乳,子葉二片,平凸,稀腦葉狀或鑲嵌狀,富含澱粉或及鞣質。 [2] 

殼鬥科生長環境

殼鬥科地理

自沿海低丘陵至海拔約3700米高山地區都有本科植物生長。 [2] 

殼鬥科地形

是組成常綠闊葉或針葉闊葉混交林的主要樹種,也是照葉林或山地水源林的重要樹種。有時以本科不同屬種組成的小片純“櫟林”。本科植物常有桑寄生科植物寄生於其枝幹上。 [2] 

殼鬥科分佈範圍

青岡 青岡
據不同學者的觀點,本科含7-10屬,多至12屬。《中國植物誌》認許7屬,約900餘種。 [2] 熱帶非洲和南非地區不產外幾全世界分佈,以亞洲的種類最多。Nothofagus自然分佈限於南半球澳大利亞南美大陸。Fagus除1種見於美洲大陸外餘均見於北半球歐亞大陸。Castanopsis屬除1種見於美國西部外餘均產亞洲南部及東南部。至於Trigonobalanus屬,則為洲際間斷分佈,1種見於南美,2種產亞洲南及東南部。Lithocarpus屬僅1種分佈至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其餘均產亞洲南部及東南部。Castanea屬的種類以中國最多。中國有7屬約320種。 [2] 
殼鬥科植物分佈範圍較廣,分佈於中國。從最西端的西藏吉隆縣到最東端的黑龍江虎林市,從最南端的海南三亞市到最北端的內蒙古額爾古納市。北方地區殼鬥科植物分佈較為分散,南方地區分佈較為聚集。北方地區殼鬥科植物的屬、種分佈地點相同,但種數明顯多於屬數,它們零星分佈於北方地區的中東部,西北的東部、華北及東北,間斷分佈於大、小興安嶺、長白山、太行山、秦嶺北部,但在新疆、青海的大部分地區、內蒙古和甘肅的西部沒有殼鬥科植物分佈,與西部相鄰國家在空間上沒有聯繫。 [5] 

殼鬥科下級分類

  1. 慄屬CastaneaMill.
  2. 錐屬Castanopsis(D.Don)Spach
  3. 青岡屬CyclobalanopsisOerst.
  4. 柯屬LithocarpusBl.
  5. 櫟屬QuercusL.
  6. 三稜櫟屬TrigonobalanusForman [2] 

殼鬥科主要價值

殼鬥科研究價值

殼鬥科
殼鬥科(5張)
殼鬥科植物的各部大多含鞣質,以樹皮和殼斗的含量較高,鞣質分解產物通常為鞣花酸沒食子酸兒茶酸和去氫雙沒食子酸(dehydrodigallicacid)。有栓皮的種類含有一種脂類化合物,稱栓皮蠟,栓皮蠟的主要成分為無羈萜(ffiedelin),有些種類尚含樺木酸(betulicacid)和樺木醇(betulin)。葉和木材含黃酮類化合物,其提取物經水解得到櫟酮(quercetin)、楊梅酮(myricetin)等化合物。有些種類尚含櫟素(quercitrin)、柚皮苷(naringenin)等。水青岡屬櫟屬等的種仁含以油酸和亞油酸為主的脂肪油。廣佈於長江以南各地的多穗柯的嫩葉含一種查耳酮類化合物,稱為三葉苷(trilobatin),它是一種甜味物質,呈淡黃色結晶。 [3] 

殼鬥科經濟價值

慄屬和錐屬的多數種的種子,自古視為木本糧食。含鞣質較高的種類,經加工處理後,其澱粉可作備荒食料、飼料或作釀造原料。木材紅褐色的青岡屬和柯屬的種類,它們的木材結構十分相似,在南方一些木材商場中,常統稱之為木類,列為一級材。錐屬也有多種,其心材也是紅褐色,常稱之為紅錐類,或稱紅犁。五嶺以北常被稱為紅栲的種,只是其葉片背面被紅褐色粉末狀鱗秕,其木材並非紅褐色,不屬於一級材。水青岡屬的心材大都紅褐色,但其硬度稍次於木類,而韌性則頗強。 [2] 
石櫟屬有石櫟、綿石櫟、多穗石櫟、包石櫟等種,它們的樹葉革質,有光澤、深綠色,不但好看,而且抗火力強,因此,是良好的防火樹種,也是優良的用材樹種,材質堅硬,用途很廣。經濟價值高。 [1]  上述木材,是中國南部各地常見的主要用材,為碼頭、坑道樁柱、車、船、器械、地板、傢俱、農具及建築用材。 [2] 

殼鬥科保護現狀

殼鬥科保護級別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 [4] 

殼鬥科瀕危原因

而由於自然災害發生頻繁、人類活動和城市發展等環境因素的影響,全球範圍內殼鬥科植物正面臨滅絕的威脅(Carreroetal.,2020)。2020年全球樹木專家小組對可收集的535種殼鬥科植物分佈進行了風險評估,指出有36%的物種處於瀕危狀態,6.9%極度瀕危,對殼鬥科植物的保護已刻不容緩。報告還詳細描述了世界430種櫟屬植物的分佈,其中將近三分之一處於滅絕狀態,中國受威脅種為36種,由此可見對殼鬥科植物分佈進行全面評估並開展保護工作十分必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