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殷滿倉

鎖定
殷滿倉,男,作家編劇高級記者,畢業於陝西警官學校法律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現任中國廣播劇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1]  、陝西秦東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渭南師範學院特聘教授、渭南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渭南廣播電台總編輯 [2-3] 
中宣部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評審委員會委員 [4]  、陝西優秀新聞工作者、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 [5]  、渭南有特殊貢獻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三三人才 [3]  、中國廣播劇“最佳編劇 [6]  ,多次獲得“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廣播劇“專家獎”金獎、銀獎、廣播影視獎、中國微廣播劇“優秀作品獎” [2]  。發表作品3000多篇(件),400多萬字,先後出版8部作品集。 [7] 
中文名
殷滿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陝西蒲城
出生日期
1964年12月
畢業院校
陝西師範大學
職    業
作家、編劇
代表作品
村頭一棵老槐樹(執筆)
山楂紅了
代表作品
王鼎與林則徐
一代史聖司馬遷
遲開的野山菊 展開
代表作品
王鼎與林則徐
一代史聖司馬遷
遲開的野山菊
傳奇將軍牛化東 收起
主要成就
中宣部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評審委員會委員
4集廣播劇《老腔晉京》 獲第十五屆中國廣播劇專家獎銀獎
出版著作
《人在旅途》《紅紅的枸杞子》《生命的沉響》《小滿》
職    稱
高級記者

殷滿倉人物生平

殷滿倉,陝西蒲城人,當過搬運工,畢業於警官學校,碩士研究生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工作8年後脱去警服投身新聞事業。歷任三級警司記者、編輯部主任、報社副總編、社長總編電台總編輯。《走近視點》《四個孩子一個家》《馬百黨——農民羣眾貼心人》等近百件作品獲得中省市優秀新聞作品獎, [3]  曾參加陝西省廣電廳首屆優秀新聞工作者報告團赴全國巡迴演講,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中國新聞出版報》《揚子晚報》《三秦都市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先進事蹟。
殷滿倉 殷滿倉
於1996年加入陝西省作家協會,發表各類作品3000多篇(件),400多萬字,先後出版《心靈的歷程》《心靈的抉擇》《心靈的震顫》《人在旅途》《紅紅的枸杞子》《生命的沉響》《花開的聲音》(合著)《小滿》等8部作品集,主編《華山歷史文化叢書》共12本260萬字。
殷滿倉 殷滿倉
廣播劇創作方面,被中共中央宣傳部聘為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評審委員會委員,現任中國廣播劇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陝西秦東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多部作品被列為陝西重大文化精品項目、陝西重點文藝扶持項目。 [8-9]  先後有23部作品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文藝之聲以及北京人民廣播電台、上海廣播中心、吉林廣播電台等多家省級廣播電台播出。《遲開的野山菊》入選“改革開放四十年全國優秀廣播劇展播劇目”、“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全國優秀廣播劇展播劇目”。 [10]  《祖國知道我》《村頭一棵老槐樹》(執筆)《遲開的野山菊》《偉人毛澤東》《傳奇將軍牛化東》等多部作品登陸“學習強國”平台。 [9] 

殷滿倉創作方向

廣播劇連續劇《老腔晉京》《遲開的野山菊》《永遠的老腔》《漢太尉楊震》《王鼎與林則徐》《山楂紅了》等劇目獲得諸多大獎。在全國300多家地市級台首倡主持實施“渭南標杆”百集系列微廣播劇項目 [11]  ,編輯出版可聽可分享《百集系列微廣播作集》取得良好反響 [12]  ,微廣播劇《風雪夜歸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心靈的救贖》等十餘部微劇獲得中國廣播劇“專家獎”、2016年“海峽兩岸微廣播劇大賽優秀作品獎”。 [13]  論文《以陝西廣播劇創作生存和發展現狀為例》《融媒體時代微廣播劇發展淺見》《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播劇創作的富礦》等獲得中國廣播劇“專家獎”。 [14] 
殷滿倉 殷滿倉
2017年9月被中共中央宣傳部聘為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評審委員會委員。 [4]  2018年9月當選中國廣播劇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廣播劇《延安保育院》《智救六龍壁》《麟趾原鄉醫》《渭水村的故事》《劉府院賣橋》《杜康造酒》、系列廣播劇《生命樹》等先後登陸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及省市電台。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張富清為原型(與呂卉合作)創作的廣播劇《祖國知道我》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文藝之聲播出後,陸續登陸北京、上海、吉林、寧夏、貴州、陝西等多個省市區台,並在“學習強國”平台隆重推出。2019年6月29日,在延安擔任中廣聯合會有聲閲讀委員會主辦的《祖國萬歲: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延安大型誦讀交響會》總導演 [15]  。2019年11月在中國廣播劇第十九屆頒獎盛典上榮獲“最佳編劇獎”。 [6] 
在2019年10月15日陝西省第十五屆“五個一工程獎”表彰座談會上,代表陝西廣播劇界作《做時代的歌者》主題發言。 [16] 

殷滿倉獲獎記錄

1、在全國300多家地市級台首倡主持實施“渭南標杆”百集系列微廣播劇項目,編輯出版可聽可分享《百集系列微廣播作集》,獲2017年陝西省委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獎 ,第十九屆中國廣播劇專家獎銀獎; [12-13] 
2、3集廣播劇《遲開的野山菊》被列為陝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項目,2014年獲得陝西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第十六屆中國廣播劇專家獎金獎、陝西省廣播電視文藝作品一等獎、陝西廣播電視技術質量金鹿獎、陝西省委宣傳部宣傳思想文化創新獎。入選改革開放40年全國優秀廣播劇展播劇目,入選“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全國優秀廣播劇展播”劇目,分別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北京人民廣播電台、上海廣播中心等全國100多家電台播出; [8]  [10] 
3、4集廣播劇《永遠的老腔》被列為陝西省委宣傳部重大文化精品項目,獲陝西省委宣傳部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第十五屆中國廣播劇專家獎銀獎、陝西省廣播電視(文藝類)一等獎; [8]  [17] 
4、4集廣播劇《老腔晉京》 獲第十五屆中國廣播劇專家獎銀獎; [18] 
5、6集廣播劇《漢太尉楊震》被列為2016年度陝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項目,獲第十六屆中國廣播劇專家獎銀獎; [19] 
6、3集廣播劇《山楂紅了》獲第十七屆中國廣播劇專家獎金獎、陝西廣播影視(文藝類)一等獎; [20]  [21] 
7、策劃主持實施的“精品廣播劇創作項目”獲得2015年度陝西省委宣傳部宣傳思想文化創新獎、渭南市委宣傳部宣傳思想文化創新獎; [11] 
8、廣播劇《愛撒九龍村》(合作)獲陝西廣播影視一等獎; [22] 
9、廣播劇《家訓》《三袋米》(合作)分別獲中國廣播劇專家獎銀獎、銅獎; [13] 
10、微廣播劇《心靈的救贖》《風雪夜歸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獲中國廣播劇微廣播劇大賽優秀作品獎; [2] 
11、5集廣播劇《麟趾原鄉醫》被列為2018年度陝西重大文化精品項目、獲第十九屆中國廣播劇專家獎銅獎; [12] 
12、4集廣播劇《村頭一棵老槐樹》(執筆)被列為陝西重大文化精品項目,獲陝西省第十五屆“五個一工程獎”、第十九屆中國廣播劇專家獎金獎、最佳主題歌獎(合作); [12]  [23] 
13、4集廣播劇《祖國知道我》(合作)被列為陝西重大文化精品項目 [9] 
14、論文《融媒體形勢下微廣播劇發展》《以陝西廣播劇創作為例》等在國家核心期刊《中國廣播電視學刊》《今傳媒 [24]  刊發,被《秦東歷史文化研究2014年卷》收錄,並獲得第十六屆中國廣播劇專家論文獎。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