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殷海光

鎖定
現代思想家。原名福生,男。湖北黃岡人。西南聯合大學哲學系和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曾在重慶獨立出版社任編輯。抗戰勝利後任南京《中央日報》主筆,兼在金陵大學教哲學概論和邏輯。1949年由熊十力寄函方東美介紹至台灣大學哲學系任教,兼任《自由中國》半月刊編委。1955年應邀赴哈佛大學、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訪問。在1961至1962年台灣東西文化討論中支持《文星》雜誌及其以主筆李敖為代表的“西化派”。1967年後失業,直至1969年9月16日在台北因胃癌去世。 [3] 
中文名
殷海光
別    名
殷福生
出生日期
1919年12月5日
逝世日期
1969年9月16日
畢業院校
西南聯大清華大學
職    業
邏輯學家、哲學家
出生地
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
代表作品
《思想與方法》《論認知的獨立》等
性    別

殷海光人物生平

1919年,殷海光出生在湖北黃岡回龍山鎮一個破落的大家庭中。童年的殷海光智力超羣,但頑皮、淘氣、桀驁不馴。上初中後,殷海光狂放不羈、自由奔放的個性開始初現端倪。感興趣的科目,他學得津津有味,成績也是名列前茅;不感興趣的科目,他不肯敷衍,成績自然“慘不忍睹”。他在學習上的隨心所欲,率性而為,激怒了他的父親,父親認為他不堪造就,不可救藥,於是,讓他輟學去學做生意,以便將來有碗飯吃。學徒生涯對殷海光來説是不堪回首的。苦熬了8個月,殷海光忍無可忍,終於不辭而別跑回家。經過一番據理力爭,殷海光得以重回學堂。
193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殷海光得到一本金嶽霖著的《邏輯》,他因此知道了金嶽霖這個人,並很想認識這位北京大學的哲學教授,從而得到必要的點撥和教誨。儘管他和對方素昧平生,儘管對方大教授的身份讓他有點望而生畏,但求知的渴望戰勝了一切,他鼓足勇氣給金嶽霖寫了一封信。沒想到,他很快收到了教授的回信,在信裏,教授耐心地解答了他提出的哲學問題,並表示了他對殷海光的欣賞。那時的殷海光,年方17,但才華橫溢,文筆老到,經常給報刊撰稿,發表文章給他帶來的快樂幾乎難以言表。在給友人的一封信裏,殷海光吐露了高中時的“年少輕狂”:“我十幾歲就偷偷投稿給報館。平生第一次領到稿費的那份狂喜,至今不忘。我記得領到稿費以後,第一件事就是買一罐鷹牌煉乳,打開來當街且走且喝。小狂士啊!”“真像濃霧中看見太陽!”
高中畢業後,殷海光決定到北平求學。因在北平上學學費貴、開支大,家人不贊成。殷海光只得向金嶽霖求助。金教授歡迎他去北平,並慷慨地承擔了他的生活費。到北平後,因為金嶽霖的引薦,殷海光得以結識了不少北平知識界的名流。和這些人交往,讓殷海光大開眼界,獲益匪淺。一次,殷海光、沈有鼎(曾是金嶽霖的學生)和金教授聊天,金教授説要買一本哥德爾的書看,一旁的沈有鼎説:"老實説,你看不懂的。"金嶽霖不以為忤,而是平和地説:“那就算了。”弟子竟敢當面説老師不懂,而老師竟欣然承認。師生間的這種平等交流,殷海光大為欣賞。殷海光成為一名大學教授後,一直提倡平等交流,推崇以理服人,這自然歸功於老師金嶽霖對他的言傳身教。
1938年,由清華、北大、南開組建而成的西南聯合大學在昆明成立,金嶽霖寫信要殷海光前往求學,這樣,殷海光於1938年秋以免試的身份進入了聯大哲學系。西南聯大的學風極為自由、寬鬆。對於崇尚自由,不慣循規蹈矩的殷海光來説,進入西南聯大,簡直如魚得水。在西南聯大活潑、自由的空氣中,學生和老師之間完全平等,相處十分融洽,當然,爭論起來免不了唇槍舌劍,但卻絕不會傷害彼此的感情,因為大家是為學術而爭,為真理而爭,沒有私人恩怨,不帶個人意氣。第一學期,殷海光選了鄭昕的《哲學概論》課,這位曾留學德國的教授早就聽説了殷海光的大名,發現他來聽自己的課就對他説:“我的課你就不必聽,你回去看書吧。”殷海光真的回去看書去了。學期結束,殷海光參加考試,分數最高。這學期,他還選了恩師金嶽霖的課,老師對他説:"我的課你不必上了,王憲鈞剛剛從奧國回來,他講的一定比我好,你去聽他的吧!"晚年,殷海光是以這樣的語言回憶恩師的:“在這樣的氛圍裏,我忽然碰見恩師金嶽霖先生,真像濃霧中看見太陽!這對我一輩子在思想上的影響太具決定作用了。他不僅是一位教邏輯和英國經驗論的教授而已,並且是一位道德感極強烈的知識分子。昆明七年的教誨,嚴峻的論斷,以及道德意識的呼吸,現在回想起來實在鑄造了我的性格和思想生命。”在西南聯大的七年時光,是殷海光精神最愉快、思想最活躍的時期,每每回憶西南聯大的求學生涯,他的臉上都呈現出一往情深的表情:“昆明的天,很藍,很美;飄着雲。昆明有高原的爽朗和北方的樸實。駝鈴從蒼蒼茫茫的天邊蕩來;趕駱駝的人臉上帶着笑。我們剛從北平搬到昆明,上一代的文化和精神遺產還沒有受到損傷;戰爭也還沒有傷到人的元氣。人與人之間交流着一種精神和情感,叫人非常舒暢。我有時候坐在湖邊思考,偶爾有一對情侶走過去,我就想着未來美好的世界。月亮出人來了,我沿着湖散步,一個人走到天亮。下雪了,我赤背坦胸,一個人站在曠野裏,雪花飄在身上…”
到台灣後,殷海光仍然是《中央日報》的主筆,但由於他為人剛正,不肯敷衍,得罪了不少官場的權貴和文壇的宿老,於是,不可避免地受到排擠。一氣之下,他辭掉報酬優渥的主筆職務,去了台大當老師。在台大,殷海光打分雖嚴,但教學方式卻很寬鬆、自由。作為西南聯大培養出來的高材生,殷海光當然希望自己的學生也能分享到西南聯大的自由學風。殷海光的高足陳鼓應曾這樣回憶老師:"殷先生上課,從不點名。他很不喜歡用點名來維持教室人數。他很反對填鴨式的教育,這種教育方式使學生的思想,有如工廠的產品,有如從冰箱裏拿出來的冷凍物。因而考試的時候,如果一字不改地照他所説的抄一遍,得分一定不會很高。他覺得這樣的學生只是一架機器頭腦。他説:‘照我所説的作答,充其量只不過一個殷海光。並且,你所寫的我都知道了,我要看的是你們的意見。”可見,殷海光並不看重學生的分數,而是着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殷海光本可以在學術領域有更多的建樹,但由於他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教書育人上,自家的學術領地只能任其荒蕪了,對此,殷海光無怨無悔,他説:“我所能做到的,是勉力做個好的啓蒙人物:介紹好的讀物,導引大家打定基礎,作將來高深研究的準備。我常向同學説:我沒有學問,但能使你們有學問。"許多教書人常自以為聰明,以致看不出別人的聰明。我認為一個好的教書人必須能夠很快地發現聰明的學生,尤其應該因着發現比他自己更聰明的學生而高興。”因為殷海光課講的精彩,下課後,有學生意猶未盡,就陪老師走回家,路上邊走邊聊,一直聊到老師的家門口。很多學生把這種問學方式稱為“馬路學派”。另外,只要有學生願意談學問,殷海光家的大門隨時向他敞開。 [4] 
1962年6月10日殷海光給伍民雄的信中説:"我所能夠做到的,是勉力做個好的啓蒙人物:介紹好的讀物,導引大家打定基礎,作將來高深研究的準備。我常向同學説:我沒有學問,但能使你們有學問。'許多教書人常自以為聰明,以致看不出別人的聰明。我認為一個好的教書人必須能夠很快地發現聰明的學生,尤其應該因着發現比他自己更聰明的學生而高興。" [5] 
1966年,台灣各校發現一種宣言,內容主要是批駁費正清等人在美國國會的證詞,説他們“助匪”,“犯罪”。當局要求廣大教師在這份宣言上“自由簽名”,表面是説“自由簽名”,其實是以此衡量教師對當局是否忠貞,誰不籤,誰的飯碗就可能被砸。在這種壓力下,有1400多文化工作者都在宣言上籤了名。剛直的殷海光則拒絕簽名,後來,台灣大學一個高級黨務人員親自到殷海光家中逼籤,殷海光也不幹。殷海光坦承了拒絕簽名的原因:“宣言的背後的確藴含着台灣的一些政治意圖。國民黨通過簽名者和拒絕簽名者名單,可得知誰擁護它,誰不擁護它。文化工作者如果拒絕簽名,幾乎都會面臨可能被懷疑為‘不忠’或失去工作的後果。大多數的文化工作者在與官方保持和諧關係上都有豐富的經驗———所以明白簽名背後所藴含的真正意思,於是麻木地簽上名字。你知道這是某些人在不利情況下尋求自保的一種傳統方式。作為一個自由人,我率直地表示我對這個伎倆的憎惡,拒絕簽名。於是引燃了爆發點。”由於殷海光和國民黨當局採用了不合作的態度,當局決定迫使他離開台大,割斷他和年輕學子的聯繫。為遮人耳目,掩蓋迫害殷海光的真相,當局一面強迫殷海光離開台大,一面又誘使他去當官,聘他去教育部任“教育研究委員會委員”。於是,當局兩位高級人員去殷海光家,"勸”他接受聘書。一位官員説:"殷先生,你進了教育部,我們把你捧成國際名人,政府還要借重你的。”殷海光答:"謝謝,我不需要這些,我只想隱居讀書。”對方説:“現在台灣,怎能隱居?咱們只有一條心,為反共復國而貢獻力量。"殷海光對這種騙人的鬼話十分厭惡,他猛擊茶几,厲聲説:"還談這一套做什麼?難道我還不懂?你們對付一個文人,不惜動員黨、政、軍,這就是反共復國工作嗎?你們復什麼國?"説着,他又拍了幾下桌子:"你們能幹的,無非是抓人,槍斃人。我殷海光站這裏,你們抓好了。”殷海光的怒火把對方燒懵了,半天説不出話,最後,殷海光對來人説:"我敢拿生命打賭,我不會接受那張聘書,我也不會去做官。”殷海光曾對妻子説:“我也不是那麼笨,要吹牛拍馬、説歌功頌德的話,混到一官半職,然後出國一走了之,誰不會?只是我的良知和個性使我做不出來。” [4] 
殷海光長期從事邏輯、哲學教學與翻譯,介述維也納學派的邏輯實證論、邏輯經驗論等西方哲學、邏輯學。思想自稱“是一個自由主義者”,謂自由主義最中心的要旨是一種人生哲學、一種生活原理及人際互動的一組價值觀念。提倡科學方法,宣揚理性、自由、民主、仁愛的永久價值。提出“人理價值”觀念,抨擊現實政治。又自稱“是五四後期的人物”,承反傳統主義餘緒,貶抑形上學,否定中國傳統文化。晚年又重新肯定中國文化的偉大價值,並提出以“道德原動力”和“道德自主性”為核心觀念的所謂科學的人本主義的道德重建論。著有《邏輯入門》、《邏輯新引》、《思想與方法》等小冊子。代表作為《中國文化的展望》。其論文與大多數小冊子收入《殷海光先生文集》(兩冊)。 [3] 
殷海光去世後,葬於台北南港“自由墓園”。 [1] 

殷海光主要影響

殷海光去世後,台灣大學哲學系、中正大學哲學系成立了邏輯學教學委員會,在教學體制上確立了邏輯學的重要地位。台灣邏輯學的發展主要靠少數邏輯工作者、愛好者與支持者的個人推動,他們舉辦邏輯教學工作坊、邏輯研究研討會,出版邏輯研究成果,並經營網站以作為邏輯信息交換的平台。自1949年至今,台灣幾乎沒有任何與邏輯學有關的研究機構(系所)、學會(協會)或專業期刊。一個似乎與政治毫無關係的學科,受到官方如此冷落,不能不説與殷海光“創意”開發的“邏輯”的實用功能有關。殷海光與邏輯的關係,如果就純粹邏輯理論的構造上看,他並沒有重大的原創性貢獻,後來他的學生很多都超過了他。然而,如果就啓蒙、倡導來説,那麼殷海光的影響不可忽視,他是台灣邏輯學發展的引路人和開拓者。他對邏輯不遺餘力的宣傳,開闢出了適合邏輯學生長的土壤,為台灣邏輯學研究啓動和發展階段培養了中堅力量;他對於西方現代邏輯的接引,一開始就向西方最核心的邏輯理論看齊,為數理邏輯、分析哲學、語言哲學在台1灣的發展種下了日後盛開的根苗,也為台灣邏輯學發展開闢了通往世界的大道。而他對於邏輯經驗論的應用,以親身實踐闡發了邏輯學的社會功能,雖然影響到官方1對邏輯學的態度,使得邏輯學的發展少了一些推動力,但是邏輯的社會文化功能研究在台灣學界獲得了長足發展。 [6] 

殷海光後世紀念

“南京大學殷海光邏輯獎學金”於1996年設立,旨在繼承南京大學傑出校友、著名邏輯學家與哲學家殷海光先生的遺願,促進中華邏輯教育事業的振興與優秀人才的培養。 [2] 
2009年12月5日,由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主辦、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理論法學系和湖北省團風縣人民政府協辦的“20世紀中國社會思潮及大陸赴台知識分子---紀念殷海光先生誕辰90週年學術研討會”在華中師範大學召開。
參加會議的有來自兩岸三地的60餘位學者和貴賓。著名歷史學家章開沅教授,著名兩岸關係史專家毛磊教授,分別在開幕式和閉幕式上發表了講話。章先生高度肯定殷海光在學術思想和社會進步方面的貢獻和精神遺產,結合中國當下一些知識分子人格扭曲的狀況,盼望殷海光的思想、言論、著作和為人成為知識分子自我救贖和為社會爭取自由進步的靈感來源。毛磊先生則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説明只要知識分子有持守,學術上的、思想上的真理是可以逐步爭取到的。殷海光先生在台港的弟子陳平景、黃展驥教授也分別作了報告,滿懷深情地講述了他們心目中的殷海光老師的行儀以及人格的光輝。陳鼓應教授則委託自己的助理向華師近代史研究所捐贈了珍藏數十年的殷海光先生手稿和圖片文物。中國社科院、中央研究院和各高等院校及上海、北京、湖北出版界的學者,共報告35篇論文,對近代思想文化史的研究做了新的開拓和推進。6日會議還組織參觀了團風縣殷海光故居等歷史遺蹟。 [7] 
參考資料
  • 1.    雷震:倔強的筍心   . 中國青年報 .2007-05-09[引用日期2019-12-02]
  • 2.    南京大學第十二屆殷海光邏輯獎學金頒獎  .南京大學現代邏輯與邏輯應用研究所.2009-11-17[引用日期2019-07-25]
  • 3.    方克立主編;盧育三,呂希晨,周德豐副主編.中國哲學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582-583
  • 4.    魏邦良.殷海光:“一片傲霜葉”[J].民主與科學,2010,No.125(04):74-76.
  • 5.    殷海光著,賀照田編.殷海光書信集:上海三聯書店,2005:263
  • 6.    戴寧淑.殷海光與台灣邏輯學學科建設[J].史學月刊,2012,No.382(08):133-136.
  • 7.    何卓恩.紀念殷海光先生誕辰90週年學術研討會綜述[J].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49(02):159-160.
  • 8.    馬國馨著.老馬存帚 手繪圖稿合集.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16: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