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殷墟的發現與研究

(2007年方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殷墟的發現與研究》是2007年方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1] 
中文名
殷墟的發現與研究
作    者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出版社
方誌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年4月1日
頁    數
450 頁
開    本
16 開
裝    幀
精裝
ISBN
9787802380271

殷墟的發現與研究內容簡介

《殷墟的發現與研究》是一部關於我國商代後期王都遺址——殷墟的近60年(1928~1986)的發現與研究的成果總結,是一部綜合性的殷墟考古專著。可供考古、文物工作者,中國古代史、藝術研究者,以及廣大歷史愛好者參考。

殷墟的發現與研究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殷墟的發現及其意義
一 甲骨文的發現、蒐集和流傳
二 甲骨文出土地——殷墟的考訂
三 殷墟的發現及甲骨文研究的意義
四 殷墟發掘的時代背景
第二章 殷墟發掘概述
一 1928~1937年的十五次發掘
(一)十五次發掘概況
(二)十五次發掘的收穫及資料整理出版
(三)河南省何日章的發掘以及抗戰時期日本人的盜掘
二 新中國成立後的殷墟發掘
(一)1950~1958年的發掘
(二)1958~1961年為配合基建的全面發掘
(三)1962~1966年殷墟發掘及洹河流域的調查
(四)1969~1974年的殷墟發掘
(五)1975~1985年的殷墟發掘
(六)新中國成立後殷墟發掘的收穫
第三章 殷墟文化的分期與年代
一 有關殷墟文化分期問題的各種見解
二 殷墟文化分期問題
(一)各期陶器陶質、器類與紋飾的演變
(二)各期陶器形制的演變
三 殷墟墓葬的分期
四 殷墟文化第一至四期的年代問題
第四章 殷墟的範圍與佈局概況
一 殷墟的範圍
二 殷墟佈局概況
三 有關殷王都的三個問題
第五章 殷墟重要遺址概述
一 小屯村殷代遺址、墓葬分佈概況
(一)小屯東北地的殷代宮殿宗廟遺址
(二)小屯西北地的殷代遺址
(三)小屯村北的兩座殷代房子
(四)小屯西地的殷代大溝
(五)小屯西地的殷代居住遺址
(六)小屯南地殷代居住遺址
二 大司空村殷代遺址
三 殷代鑄銅遺址
(一)苗圃北地鑄銅手工業作坊遺址
(二)孝民屯村西鑄銅手工業作坊遺址
(三)薛家莊鑄銅遺址
(四)小屯村東北地鑄銅遺址
四 殷代制骨作坊遺址
(一)大司空村制骨作坊遺址
(二)北辛莊制骨作坊遺址
附:殷墟一部分遺址登記表
第六章 殷墟的重要墓葬羣
一 西北岡王陵區大墓及祭祀坑
(一)大墓情況及其分期問題
(二)祭祀坑及陪葬墓
二 殷墟西區墓地
三 後岡墓葬羣
四 大司空村東南地墓葬羣
五 苗圃北地鑄銅遺址墓葬羣
六 三家莊東墓葬羣
七 劉家莊南墓葬羣
八 劉家莊北墓葬羣
九 戚家莊東南墓葬羣
十 殷墟發現的車馬坑
(一)殷代車子遺蹟
(二)車子的結構
(三)車馬坑遺蹟之分析
第七章 甲骨文的科學發掘與研究
一 1928~1937年甲骨文的考古發掘
二 新中國成立以來甲骨文的發現
三 重要的甲骨文著錄
四 鄭州二里岡、殷墟、周原甲骨的比較
五 殷墟甲骨文的分期研究
(一)董作賓的斷代研究
(二)陳夢家的斷代研究
(三)關於“阜組”、“子組”、“午組”卜辭的時代
(四)關於“歷組卜辭”的時代
(五)對武丁以前的甲骨文的探索
六 甲骨文反映的商代社會
(一)甲骨文反映的商代政治情況——階級關係、刑法、軍隊_
(二)甲骨文反映的商代經濟生活
(三)甲骨文反映的科學技術——天文、曆法、醫學
(四)甲骨文反映的商代宗教
第八章 殷墟出土的文化遺物(附:自然遺物)
一 陶器
(一)陶器的質料與顏色
(二)陶器的製法
(三)陶器紋飾
(四)日用陶容器
(五)白陶、硬陶和釉陶
(六)其他陶製品
(七)陶文與符號
二 青銅器(附鉛器及金器)
(一)青銅器的合金成分
(二)鑄銅工藝
(三)青銅器類別
附:鉛器及金器
三 玉器
(一)色澤與質料
(二)琢玉工藝
(三)玉器的類別
四 石器
(一)質料和製法
(二)石器的類別
五 寶石器
(一)裝飾品與藝術品
(二)其他類
六 骨角牙器
(一)骨器
(二)角器
(三)牙器
七 蚌器(附貝及其他)
(一)生產工具和用具
(二)武器
(三)裝飾品
附:貝及其他
八 漆木器和皮革製品(附席子)
九 紡織品
附:自然遺物
第九章 早於殷墟階段的文化遺存
一 殷墟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的發現及遺址簡介
二 殷墟地區仰韶文化的兩種類型
(一)後岡類型
(二)大司空村類型
(三)後岡類型與磁山文化及大司空村類型的關係
三 龍山文化(後岡二期文化)
(一)後岡龍山文化的發現
(二)後岡龍山文化的特點
(三)文化命名、分期及年代
(四)與其他地區龍山文化的比較
四 二里岡、二里頭時期文化
(一)梅園莊遺址
(二)孝民屯遺址
(三)小屯西地遺址
第十章 由殷墟考古材料所見的商代社會及殷文化的影響
一 殷代的生產情況
(一)殷代的氣候
(二)農業生產情況
(三)畜牧業和漁獵業
(四)手工業生產
(五)商業和交換
二 殷墟墓葬資料所反映的殷代奴隸社會
三 殷墟文化影響所及與交流範圍
(一)山東中東部、安徽兩淮地區和江蘇北部地區
(二)河北北部及長城以北地區
(三)山西及相鄰的陝北地區
(四)陝西關中、漢中及相鄰地區
(五)河南淮水以南及長江中下游地區
四 殷墟文化的淵源及其對周文化的影響
餘論
補記
附錄:殷墟發掘大事年表
主要參考文獻
編後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