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段(拼音:duàn)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 [2]  ,其古字形一般認為像手持錘敲打山崖上的石頭,本義指敲擊、錘打,是“鍛”的初文。段常用於指事物、時間的一個部分,還指工礦企業中的一級行政單位。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 [3]  、漢典網 [4] 
中文名
拼    音
duàn
部    首
五    筆
WDM
倉    頡
HJHNE
鄭    碼
NCQX
字    級
一級(1555) [1] 
平水韻
去聲十五翰 [5] 
注音字母
ㄉㄨㄢˋ
總筆畫數
4+5
統一碼
U+6BB5
筆順編號
321113554
造字法
會意字
結    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異體字
𠩻、𠪅
四角碼
7744₇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説文解字》:“段,椎物也。從殳,耑(duān)省聲。”許慎以為篆文段字的左半部與篆文耑字的上部相同,韻亦同,故解為“從殳,耑省聲”。其實,段字的結構與耑字並無聯繫。朱芳圃《殷周文字釋叢》:“按:金文‘段’象手持椎於廠(hǎn,山崖)中捶石之形。許君訓‘椎物’,引申之義也。雲‘耑省聲’,誤象形為形聲矣。”
段字是會意字。金文作圖1、圖2,篆文作圖4。左上(圖A)一説是“石”字,字形像山崖與石塊;右下從(shū),在古文中,表示兵器的殳和表示敲擊的字都作殳。兩個構件合起來表示手持槌在山崖中敲捶石塊,本義為敲擊、錘擊。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需要椎擊的東西很多,不可能用哪一種具體事物作為造字的構件,故只用殳、石會意。戰國時,帶石塊的廠上或加飾筆作圖C,形旁殳或作又、攴(圖12、13)。林義光《文源》:“古(殳)象手持殳形,亦象手有所持以治物。故從殳之字與又、攴同意。”小篆山崖與石塊、飾筆整合成圖E形。漢隸或承襲前代從攴,主流結構從殳,楷書作14;或作圖15,俗體。
段字從殳從石會意,還可以從“腶”字得到佐證。“腶”,古時特指在石上捶治乾肉。“腶”字原來就是段字,後才加肉旁作“腶”。
段字後作鍛。《禮記·曲禮下》:“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鄭玄注:“金工:築、冶、鳧、慄、段、桃也。”孔穎達疏:“段氏主作錢膊、田器。”段是鐵匠的一種,專門製造農具和錢幣。這就免不了要錘打,且又是錘打金屬。故加一金旁作鍛。段字的捶擊、錘打的意義,也就由鍛字取代了。
古代段與斷同音假借為斷。有截斷、分開的意義。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段,假借為斷。”“截斷”這個動作的結果就是分割後小段的事物。凡可分割成段的事物,大都可以用量詞“段”來稱量,如時間或事物的某一部分、某一段落、某一小節。 [2]  [6]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動詞
錘擊;錘鍊。後作“”。
forge
海內十洲記》:“風生獸……斫刺不入,打之如灰囊。以鐵椎段其頭數十下乃死。”

古時特指在石上用棒打幹肉(並施加姜、桂皮等)。後作“”。

《禮記·昏義》:“婦執笲、棗、慄、段脩以見。”

分段;截斷。
cut off;
section
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擒龐涓》:“於是段齊城、高唐為兩,直將蟻傅平陵。”

名詞
鍛造物品時下面所墊的石砧。後作“”。

《墨子·經説下》:“段、椎、錐俱事於屨,可用也。”

一種質地厚實而有光澤的絲織品,後作“緞”。
satin
宋末元初·周密《武林舊事·幹淳奉親》:“上於閣子庫取賜五兩數珠子一號、細色北段各十匹。”
明·餘繼登《典故紀聞》卷十一:“洪武永樂間,各處府縣歲貢彩段,工部驗中,方送內庫。”

事物劃分成的部分。
part;section

段落;路段;片段
某些部門的基層機構。
section
王願堅《普通勞動者》:“段上叫開會,我剛回來。”
工段;機務段
段位; 圍棋棋手根據技能劃分出的等級。
grade

升段;入段
身段;體段。指婦女的身段或體態。
figure
《紅樓夢》第四回:“ 然大段未改,所以認得。”

地質學名詞。小於組的地方性地層劃分的單位。


灣灣溝段;台山段
(Duàn)姓氏用字。參看“段姓”。



量詞
用於條狀物截斷的部分。
section
《晉書·鄧遐傳》:“遐揮劍截蛟數段而去。”
明·王世貞《鳳洲雜編》卷一:“油紅布每段一貫五百文,青布每段一貫五百文。”

表示事物的件、種。

晉·王羲之《雜帖》:“得果此緣,一段奇事也。”
陳子昂《為宗舍人謝贈物表》之二:“特降上宮若干人,給使黃門若干人,並賜物若干段。”

表示行動的次、回。

《宋書·始安王休仁傳》:“及事平,太宗與休仁書曰:‘此段殊得蘇侯兄神力。’”
《南史·周盤龍傳》:“今段之行,必以死報。”

用於空間或時間的距離。

晉·王羲之《雜帖》:“此段不見足下……明行集,冀得見卿。”
《老殘遊記》第二回:“先形容那黑驢怎樣怎樣好法,待鋪敍到美人的好處,不過數語,這段書也就完了。”

用於事物的一部分。
section
魯迅《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之餘》:“這一段結語,有兩事使我吃驚。”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7]  《漢語大字典》 [8]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三】【殳部】徒玩切(duàn)
物也。從殳,耑省聲。
【註釋】①椎:同“槌”,用槌敲擊。 [9] 

説文解字注

“椎物也”注:用椎曰椎。《考工記》:“段氏為鎛器。”徐丁亂反,劉徒亂反,徐音是也。鎛欲其段之堅,故官曰段氏。《函人》職曰:“凡甲鍛不摰則不堅。”鍛亦當作段。金部曰:“鍛,小冶也。”小冶,小鑄之灶也。後人以鍛為段字,以段為分段字,讀徒亂切。分段字自應作斷,蓋古今字之不同如此。《大雅》:“取厲取碫。”毛曰:“碫,段石也。”鄭曰:“段石,所以為段質也。”古本當如是。石部:“碫,段石也。從石段。”《春秋傳》,鄭公孫段字子石,古本當如是。段石與厲石各物。《説文》訓詁多宗毛傳。
“從殳,耑省聲”注:徒玩切,十四部。 [10] 
(説明:粗體字為《説文解字》原文部分)

廣韻

徒玩切,去換定 ‖段聲元3部(duàn)
段,分段也。又姓,出武威,本自鄭共叔段之後。《風俗通》雲:“段幹木之後。”段氏有出遼西者,本鮮卑檀石槐之後。晉將段匹磾。徒玩切。三。 [11] 

康熙字典

【辰集下】【殳部】段;部外筆畫:5
古文:𠩻
(duàn)《唐韻》《集韻》《韻會》徒玩切。《正韻》杜玩切。竝音緞。《説文》:椎物也。一曰分段也。帛二曰緉,分而未麗曰匹,既麗曰段。張衡詩:美人贈我錦繡段。
又款段,馬名。《後漢·馬援傳》:御款段。注:款,猶緩也,言形段緩也。
又段谷,水名。《通典》:秦州上邽縣有段谷水,姜維為鄧艾破於此。《水經注》:藉水又東合段溪水,出西南馬門溪,東北流。
又阿段,蠻獠之稱。《北史·蠻獠傳》:獠無名字,以長幼次第呼之,丈夫稱阿謩、阿段。
又姓,出武威。《風俗通》:段幹木之後,有出遼西者,本鮮卑檀石槐之後。
又段幹,複姓。
又卵不成也。與毈通。《管子·五行篇》:羽卵者不段。
(duàn)又《集韻》《韻會》《正韻》竝都玩切。同鍛。鍊也。一曰小冶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段氏為鏄器。
又通腶。《禮·昏義》:婦執笲、棗、慄、段、脩以見。段,丁亂反。
從殳,耑省聲。與叚別。叚乃假借之義,古馬切。俗通用,非是。 [12]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4]

書寫提示

筆順 筆順
右上第二筆㇍(橫折彎)不帶鈎。左旁窄右旁“殳”寬,頂部左右旁齊平,底部“殳”高。左旁第二個短橫在橫中線。“殳”,“幾”的撇筆在豎中線;“又”,㇇(橫撇)從田字格中心起筆,橫段在橫中線,捺筆的捺腳超出上部。 [3]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wɑn
王力系統
d
uan
董同龢系統
uɑn
周法高系統
d
wan
李方桂系統
d
uanh
西漢



東漢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uɑn
擬音/王力系統

d
uɑn
擬音/董同龢系統

uɑn
擬音/周法高系統

d
uɑn
擬音/李方桂系統

d
uân
擬音/陳新雄系統

uɑn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二十九換

合口呼
一等
全濁
徒玩切
dʰuɑn
集韻
去聲
二十九換

合口呼
一等
全清
都玩切
tuɑn
去聲
二十九換

合口呼
一等
全濁
徒玩切
duɑn
增韻


去聲





都玩切



去聲





徒玩切

中原音韻

去聲
桓歡

合口呼

全清

tuɔn
中州音韻


去聲
桓歡





當亂切

洪武正韻

去聲
九翰


全清
都玩切
tuon

去聲
九翰


全濁
杜玩切
d‘uon
分韻撮要


陽去
第十三鴛婉怨乙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uan
51
去聲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uæ̃
21
去聲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uæ̃
55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an
35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uan
13
去聲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ʊ̃
53
去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uõ
55
去聲

晉語
太原
tuæ̃
45
去聲

吳語
蘇州
31
陽去

吳語
温州
22
陽去
文讀
daŋ
22
陽去
白讀
湘語
長沙
tõ
45
陰去
文讀
tõ
21
陽去
白讀
湘語
雙峯
dua
33
陽去

贛語
南昌
tʰɔn
21
陽去

客家話
梅縣
tʰɔn
52
去聲

粵語
廣州
tyn
22
陽去

粵語
陽江
tun
54
陽去

閩語(閩南片)
廈門
tuan
33
陽去
文讀
tũã
33
陽去
文讀
閩語(閩南片)
潮州
tɯŋ
11
陽去

閩語(閩東片)
福州
tauŋ
242
陽去

閩語(閩北片)
建甌
tɔŋ
44
陽去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4]  、漢典 [13]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6-08]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239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76
  • 4.      .漢典[引用日期2020-06-13]
  • 5.    平水韻 十五翰  .搜韻[引用日期2020-06-08]
  • 6.    殷傑編著.漢字春秋:生活風貌[M].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03:43-44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325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縮印本 上[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8.01:239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428
  • 10.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2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447.
  • 11.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403.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534.
  • 13.    “段”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06-08]
  • 14.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26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