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段錦川

鎖定
段錦川,1962年出生 [1]  ,中國內地導演、編劇,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
1994年,執導個人首部紀錄片《廣場》,該片獲得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國際影評人協會”獎 [1]  、波波里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最佳人文影片獎 [1]  。1997年,由其執導的紀錄片《八廓南街16號》上映 [2]  ,該片獲得法國真實電影節大獎“真實電影獎” [1]  。2002年,擔任紀錄片《拎起大舌頭》的導演 [3]  。2005年,執導紀錄片《粉墨春秋 [4]  。2009年,與康健寧蔣樾聯合執導紀錄片《法門寺》 [5]  。2018年,與蔣樾聯合執導紀錄片《三國的世界 [6] 
中文名
段錦川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中國
出生日期
1962年
畢業院校
中國傳媒大學
職    業
導演、編劇
代表作品
廣場
八廓南街16號
代表作品
拎起大舌頭
粉墨春秋
三國的世界
主要成就
法國真實電影節大獎“真實電影獎”
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國際影評人協會”獎
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審委員會獎
波波里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最佳人文影片獎
福岡亞洲電影節大獎

段錦川人物經歷

導演作品海報
導演作品海報(7張)
1984年,從中國傳媒大學畢業 [1] 
1994年,執導個人首部紀錄片《廣場》,該片獲得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國際影評人協會”獎 [1]  、波波里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最佳人文影片獎 [1] 
1997年,執導的紀錄片《八廓南街16號》在法國真實電影節上映,該片記錄了位於拉薩廓南街16號的居委會的日常工作 [2]  ,獲得法國真實電影節大獎“真實電影獎” [1]  ;同年,執導紀錄片《天邊》 [1] 
1998年,執導紀錄片《沉船——九七年的故事》。
2002年,執導紀錄片《愛情戰爭》;同年,擔任紀錄片《拎起大舌頭》的導演 [3] 
2005年,執導紀錄片《粉墨春秋》,該片從京劇的起源、發展,到京劇名角、名曲的成名、流傳等角度,以圖像與採訪、講述相結合,以全景姿態展現京劇發展的歷史脈絡 [4] 
2009年,與康健寧蔣樾聯合執導紀錄片《法門寺》,該片將法門寺放到了佛教東傳的千年歷程中予以考察,再現了佛教的文明奇蹟 [5] 
2018年,與蔣樾聯合執導紀錄片《三國的世界》,該片用紀錄的方式來重現和闡釋三國的歷史 [6] 

段錦川主要作品

段錦川導演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18年
《三國的世界》
紀錄片
2009年
《法門寺》
紀錄片
2007年
《振興東北》
紀錄片
2007年
《天上西藏》
紀錄片
2005年
《暴風驟雨》
紀錄片
2005年
《粉墨春秋》
紀錄片
2002年
《拎起大舌頭》
紀錄片
2002年
《愛情戰爭》
紀錄片
1998年
《沉船——九七年的故事》
紀錄片
1997年
《天邊》
紀錄片
1996年
《八廓南街16號》
紀錄片
1994年
《廣場》
紀錄片

段錦川編劇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07年
《天上西藏》
紀錄片

段錦川攝影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02年
《拎起大舌頭》
紀錄片

段錦川剪輯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02年
《拎起大舌頭》
紀錄片

段錦川獲獎記錄

影視類
  • 1997    法國真實電影節大獎“真實電影獎”[1]     八廓南街16號    (獲獎)    
  • 1995    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國際影評人協會”獎[1]     廣場    (獲獎)    
  • 1995    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審委員會獎[1]     廣場    (獲獎)    
  • 1995    波波里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最佳人文影片獎[1]     廣場    (獲獎)    
  • 1995    福岡亞洲電影節大獎[1]     廣場    (獲獎)    

段錦川人物評價

在紀錄片《廣場》和《八廓南街16號》中,充分展示了段錦川對生活的把握能力。他喜歡拍攝事件,這裏重要的不是某個人物,而是人物置身其間的環境;但他只拍公共空間,不涉及私秘性。他採用的是一種旁觀的方式,也就是在攝影機與被拍攝者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爭取把攝影機對被拍攝者的影響降到最低,儘量真實地表現人物與事件的本來面目,首先從技術的角度就盡力避免表露作者的感情色彩和道德取向。這種冷靜的拍攝方式讓他能“複雜地表現複雜的生活”,展現生活中的各個側面。可以説他的幾部成熟的紀錄片是肇始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直接電影”在中國的成熟的操練。而這種方式並不意味着他的紀錄片不強調戲劇性,相反,段錦川在他所觀察的生活中總是儘量尋找戲劇性元素 [7]  (網易娛樂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