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段永

(北魏、西魏、北周將領)

鎖定
段永(502—569),字永賓,遼西石城(今遼寧建昌縣)人,鮮卑族。北魏、西魏、北周將領,東晉幽州刺史段匹磾的後代。 [1] 
正光末年,避地於中山。北魏末年平定青州崔社客起義、元伯生的叛亂,出任左光祿大夫,進爵沃陽縣侯。大統初年,投靠西魏,授徐州刺史。參與潼關、沙苑、河橋之戰,頗有軍功,出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汾州刺史,進爵昌平縣公,賜姓爾綿氏。西魏廢帝元年,出任恆州刺史。
北周建立後,進爵廣城郡公,歷任文瓜二州刺史、户部中大夫,加位大將軍。天和四年,授小司寇、右二軍總管,病逝於賀葛城,獲贈柱國大將軍、都督同華等五州軍事、同州刺史,諡號為基。
本    名
段永
永賓
所處時代
北魏、西魏、北周
民族族羣
鮮卑
主要成就
討伐叛亂、克復弘農、參與潼關、沙苑、河橋之戰

段永人物生平

段永家世背景

段永,字永賓,遼東石城人,是東晉幽州刺史段匹磾的後代。曾祖段愄,出仕北魏,任黃龍鎮將,遷徙到高陸的河陽。 [3] 

段永討伐叛亂

段永年幼時便有志向和節操,受到鄉里的稱讚。魏正光末,六鎮起義,段永於是攜同老幼,到中山避亂。後來段永來到洛陽。被朝廷拜為殿中將軍,逐漸升遷平東將軍,封沃陽縣伯,邑五百户。青州人崔社客舉兵造反,段永討平他。段永進爵為侯,拜左光祿大夫。當時叛賊元伯生,率數百騎兵,西自崤、潼,東至鞏、洛,攻陷屠戮塢壁,到處作亂。孝武帝派遣京畿大都督婁昭討伐他,婁昭請求調配五千兵。段永進言説:"此賊人既無城柵,只以寇抄為資,平安的時候則聚集一起,敗亡的時候則離散,討伐他只需要足夠快,並不需要很多的兵馬。若快速進攻,出叛賊不意,只需五百精騎,即可討滅。若徵兵在去討伐,叛賊必然遠逃,那樣我們雖有大軍,也無處可用。"孝武帝贊同段永的意見,於是命段永代替婁昭,率五百騎兵進討。段永偵查到叛賊所在,加快速度進軍,於是討平了叛賊。 [4] 

段永效力西魏

孝武帝西入關中,段永當時來不及跟從入關。大統初,段永於是偕同宗人,密謀投奔西魏。段永與都督趙業等人殺死西中郎將慕容顯和,將首級送往西魏朝廷投奔西魏。段永因功別封昌平縣子,邑三百户,拜北徐州刺史。
段永隨從大軍擒獲竇泰、克復弘農,征戰沙苑,都有戰功。段永進爵為公。河橋之戰,段永力戰先登,被授予南汾州刺史。累次升遷至大都督、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賜姓爾綿氏。魏廢帝元年,段永被授予恆州刺史。當時朝中的權貴多是段永的部屬,拜見段永的時候,整條路都是人。當時的人都認為他很榮耀。孝閔帝登基建立北周後,段永進爵廣城郡公,轉文州刺史。後又入朝任工部中大夫,遷軍司馬。保定四年,段永拜大將軍。 [5] 

段永歷任官職

魏廢帝元年,段永被授予恆州刺史。當時朝中的權貴多是段永的部屬,拜見段永的時候,整條路都是人。當時的人都認為他很榮耀。
孝閔帝登基建立北周後,段永進爵廣城郡公,轉文州刺史。後又入朝任工部中大夫,遷軍司馬。保定四年,段永拜大將軍。段永曆任朝內朝外官職都很有名聲。段永輕視錢財愛好士人,朝野都很敬重他。段永前後共增三千九百户的食邑。 [6] 

段永講武去世

天和四年,授段永小司寇。不久任右二軍總管,率兵到北道講習武事,患病,在賀葛城去世,時年六十八歲。護喪的隊伍回朝,周武帝親臨察看。贈段永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同華等五州刺史,諡曰基。 [7] 

段永主要成就

段永在北魏末年討伐各地的叛亂。歸附西魏後,隨從大軍擒獲竇泰、克復弘農,擊破沙苑、征戰河橋,都立有戰功。 [1]  [4]  [5] 

段永親屬成員

先祖:段匹磾,東晉幽州刺史
曾祖:段愄,北魏黃龍鎮將
兒子:段岌,嗣爵廣城郡公,儀同三司、兵部下大夫。 [1-2]  [8] 

段永史籍記載

《周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八》 [1] 
《北史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2] 
參考資料
  • 1.    《周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9-14]
  • 2.    《北史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5-11]
  • 3.    《周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八》段永,字永賓,其先遼東石城人,晉幽州刺史匹磾之後也。曾祖愄,仕魏,黃龍鎮將,因徙高陸之河陽焉。
  • 4.    《周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八》永幼有志操,閭里稱之。魏正光末,六鎮擾亂,遂攜老幼,避地中山。後赴洛陽。拜殿中將軍,稍遷平東將軍,封沃陽縣伯,邑五百户。青州人崔社客舉兵反,永討平之。進爵為侯,除左光祿大夫。時有賊魁元伯生,率數百騎,西自崤、潼,東至鞏、洛,屠陷塢壁,所在為患。魏孝武遣京畿大都督匹婁昭討之,昭請以五千人行。永進曰:"此賊既無城柵,唯以寇抄為資,安則蟻聚,窮則鳥散,取之在速,不在眾也。若星馳電發,出其不虞,精騎五百,自足平殄。若徵兵而後往,彼必遠竄,雖有大眾,無所用之。"帝然其計,於是命永代昭,以五百騎討之。永覘知所在,倍道兼進,遂破平之。
  • 5.    《周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八》帝西遷,永時不及從。大統初,乃結宗人,潛謀歸款。密與都督趙業等襲斬西中郎將慕容顯和,傳首京師。以功別封昌平縣子,邑三百户,除北徐州刺史。從擒竇泰,復弘農,破沙苑,並有戰功。進爵為公。河橋之役,永力戰先登,授南汾州刺史。累遷大都督、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賜姓爾綿氏。
  • 6.    《周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八》魏廢帝元年,授恆州刺史。於時朝貴多其部人,謁永之日,冠蓋盈路。當時榮之。孝閔帝踐阼,進爵廣城郡公,轉文州刺史。入為工部中大夫,遷軍司馬。保定四年,拜大將軍。
  • 7.    《周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八》永曆任內外,所在頗有聲稱。輕財好士,朝野以此重焉。前後累增凡三千九百户。天和四年,授小司寇。尋為右二軍總管,率兵北道講武。遇疾,卒於賀葛城,年六十八。喪還,高祖親臨。贈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同華等五州刺史,諡曰基。
  • 8.    《周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八》子岌嗣,官至儀同三司、兵部下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