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段昌羣

鎖定
段昌羣,男,1966年生,陝西鎮安人,九三學社社員,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雲南大學東陸特聘教授(二級教授),雲南省高原山地生態與退化環境修復重點實驗室主任,雲南生態文明建設智庫首席專家。 [2-4] 
段昌羣於1987年7月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生物學專業,獲得學士學位;1990年7月畢業於雲南大學生態學專業污染生態學方向,獲得碩士學位 ;1997年7月畢業於雲南大學生態學專業進化生態學方向,獲得博士學位 ;1990年7月至1992年7月在雲南大學生物系任助教;1992年7月至1995年9月在雲南大學生物系任講師;2003年7月至2011年11月擔任雲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2011年12月至2014年3月擔任雲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常務副院長;2014年4月至2018年3月擔任雲南大學生態學與環境學院院長;2018年4月擔任雲南大學東陸特聘教授;2023年4月當選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2-3] 
段昌羣長期從事污染與恢復生態學研究。 [4] 
中文名
段昌羣
外文名
Changqun Dua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陝西鎮安
出生日期
1966年
畢業院校
雲南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滇池流域農業面源污染防控技術體系研究》《無公害蔬菜生產的理論與調控機理》
主要成就
2023年當選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政治面貌
九三學社社員

段昌羣人物經歷

1987年7月,段昌羣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生物學專業,獲得學士學位。
1990年7月,畢業於雲南大學生態學專業污染生態學方向,獲得碩士學位 。
1997年3月,被雲南省政府遴選為雲南省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7月,畢業於雲南大學生態學專業進化生態學方向,獲得博士學位 。
1997年8月至1998年10月,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Western Illinois University)從事博士後研究暨訪學。
1990年7月至1992年7月,在雲南大學生物系任助教,兼任系科研秘書、實驗室主任;期間在雲南峨山縣城鄉建設環保局開展社會實踐工作一年。
1992年7月至1995年9月,在雲南大學生物系任講師,兼任生態學教研室副主任。
1995年9月,破格晉升為副教授,遴選為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教研室主任。
1998年10月,破格晉升為教授,博士研究生指導小組成員。
1999年10月,擔任“211工程”生態學重點學科建設學術委員會委員、省級重點學科分子生物學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學院教學委員會委員、環境科學系副主任。
2000年1月,被遴選為生態學博士生導師;4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列入“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劃”。
2002年12月,被雲南省人民政府授予“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稱號。
2003年7月至2011年11月,擔任雲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兼生態學及環境科學系主任,生態學及地植物學研究所所長(期間:2005年1月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科技人才”)
2010年11月,聘為雲南大學二級教授。
2011年12月至2014年3月,擔任雲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常務副院長,兼任雲南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長,期間籌建生態學與環境學院。
2014年4月至2018年3月,擔任雲南大學生態學與環境學院院長、特聘教授(期間:2016年6月入選雲南省“雲嶺學者”;2018年3月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 [1] 
2018年4月,擔任雲南大學東陸特聘教授、雲南省高原山地生態與退化環境修復重點實驗室主任、雲南省高原湖泊國際合作研究中心主任、雲南省生態文明建設智庫首席專家。 [3] 
2023年4月,當選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2] 
段昌羣教授

段昌羣主要成就

段昌羣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截至2023年4月,段昌羣主要從事高原湖泊面源污染防控與流域生態治理、重金屬污染與礦區廢棄地生態修復、生態文明建設與區域綠色發展等研究,作為第一完成人先後取得經鑑定達到國際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6項。 [2] 
  • 學術論著
截至2023年4月,段昌羣在各類重要中國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0餘篇,主編有學術著作12部。 [2]  截至2018年3月,段昌羣在SCI引文源期刊上發表論文60多篇。 [4] 
出版的主要學術著作
作者
著作名稱
出版社
出版年份
段昌羣,潘瑛,楊樹華,劉嫦娥等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系統調查與綜合解析
科學出版社
2020
段昌羣,付登高,楊樹華等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負荷綜合削減與區域生態格局優化
科學出版社
2020
段昌羣,劉嫦娥,張國盛等
滇池流域農業面源污染防控技術體系研究
科學出版社
2020
段昌羣,趙永貴,洪麗芳,張國盛等
滇池流域農業面源污染防控技術體系與工程實踐
科學出版社
2020
段昌羣,吳學燦,李維,劉嫦娥等
美麗雲南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20
段昌羣主編
譜寫中國夢雲南篇章系列叢書:生態文明排頭兵建設
人民出版社
2017
鄧輔唐,段昌羣主編
雲南熱帶亞熱帶高速公路路域生態恢復與環境保護
雲南大學出版社
2012
雷冬梅,徐曉勇,段昌羣
礦區生態恢復與生態管理的理論及實證研究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12
段昌羣,和樹莊主編
環境科學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面向解決複合型環境問題的環境科學本科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
科學出版社
2011
彭華,段昌羣
縱向縱向嶺谷區典型生態系統變化與穩定性機制
科學出版社
2009
段昌羣,楊雪清
生態約束與生態支撐—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互動關係的案例分析
科學出版社
2006
毛文碧,段昌羣
公路路域生態學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
段昌羣,王紅華,楊雙蘭等
無公害蔬菜生產的理論與調控機理
科學出版社
2006
資料來源: [3] 
  • 承擔項目
截至2023年4月,段昌羣承擔國家重大科技水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雲南省重大研發專項等科研項目30多項。 [2] 
代表性科研項目
項目類別
項目名稱
起止時間
雲南省重點研發計劃
高原淺水富營養化湖泊污染協同綜合治理關鍵技術集成與示範
2022.6-2025.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重點項目
雲南典型金屬礦區廢棄地植物羣落進展演替驅動機理與人工促進生態修復閾值研究
2021.1-2024.12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招標項目“長江上游生態大保護政策可持續性與機制構建研究”子課題
長江上游生態格局與大保護政策演變研究
2020.1-2024.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植物在持續污染條件下生態性能的跨代變化及其遺傳流失動態
2017.1-2020.12
雲南省重點研發專項
滇中典型少雨區生態功能維持技術及其在生態資產價值中的應用
2019.1-2022.12
雲南省重點研發專項
滇中湖泊流域內富磷區磷素面源污染阻截技術與應用
2018.1-2020.12
國家重大科技水專項
滇池流域農田面源污染綜合控制與水源涵養林保護關鍵技術及工程示範
2012.1-2018.7
國家重大科技水專項課題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調查和系統控制研究及示範工程
2009.1-2011.12
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
雲南省生態資產評估理論方法與實證研究
2015-201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重點項目
滇中湖羣富磷區有效削減磷素流失的植物羣落結構研究
2012.1-2015.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植物對環境污染的適應代價與進化潛力
2011.1-2012.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雲南大葉茶對有害元素吸收積累特徵及其生態分化研究
2008.1-2010.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污染條件下植物的資源配置與適應代價
2007.1-2009.12
國家“973”項目“縱向嶺谷生態系統變化與西南跨境生態安全”課題專題
縱向嶺谷區受損生態系統恢復方式與機制
2003-2008
雲南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
桉樹人工林的生態環境效應及對策研究
2004.10-2007.12
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
污染條件下植物的適應性與適應代價
2005.1-2008.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植物在污染條件下種羣衰退的分子生態預警
2003.1-2005.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植物在對污染適應過程中對其它脅迫環境的適應性與進化潛能
2000.1-2002.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植物在污染條件下種羣建立過程中遺傳多樣性的變化和適應動態
1998.1-2000.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植物在污染條件下CAM和ADH 分子生態分化與植物的微進化
1995.1-1997.12
資料來源: [3] 
  • 科研獎勵
截至2018年3月,段昌羣獲得雲南省自然科學成果一等獎1項,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 [4] 
科研成果獎勵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獲獎時間
備註
滇池流域農田和山地面源污染防控關鍵技術體系及應用
雲南省科學技術成果一等獎
2022年5月
項目主持人,第一完成者
滇池流域農村面源污染系統研究與防控技術集成創新及示範
雲南省科學技術成果三等獎
2017年9月
項目主持人,第一完成者
雲南高原山地典型退化環境的生態修復
雲南省科學技術成果二等獎
2013年3月
項目主持人,第一完成者
植物對土壤有害物質的生態響應與無公害蔬菜生產的應用基礎研究
雲南省自然科學成果二等獎
2008年2月
項目主持人,第一完成者
雲南水土流失態勢、分區與區域特徵研究
雲南省優秀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
2006年12月
第三完成人
雲南不同人羣先天性心臟病生態遺傳特徵初步研究
雲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5年9月
/
植物在對污染適應過程中種羣生態遺傳結構的變化
雲南省自然科學成果一等獎
2004年8月
項目主持人,第一完成者
建國以來生態環境問題在中國政治生活中影響作用的演進
雲南省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
2003年2月
項目主持人,第一完成人
環境污染的滯後生態遺傳效應的植物預警研究
雲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
2001年5月
項目主持人,第一完成者
鉛鎘鋅對植物的毒害作用及受害機理研究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甲類)三等獎
1995年6月
第四完成者
資料來源: [3] 
  • 發明專利
部分國內外代表性專利
完成人
專利名稱
專利號
DUAN Changqun,WANG Sichen,LIU Change,FU Denggao,GUO Zhaolai,GAO Yuhan, WU Xiaoni
SMALL PORTABLE SOIL SAMPLING EQUIPMENT FOR ECOLOGICAL REMEDIATION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LUX 502473
Change Liu,Changqun Duan,Ying Pan,Yue Zhang,Yonggui Zhao
Device for Treating Low and Medium Concentration Cadmium Polluted Farmland Soil with Earthworms
2030486
彭淑嫺,潘瑛,劉嫦娥,段昌羣、趙永貴,付登高,李世玉,李婷,袁端陽,楊化菊
一種利用發光蚯蚓進行重金屬污染土壤生態毒性檢測的方法
ZL202011205180.9
Changqun Duan,Change Liu,Denggao Fu,Zhen Guo,Ying Pan,Yajing Zhang
METHOD FOR COLLECTING AND FURTHER REDUCING PHOSPHORUS BY KIDNEY-INSPIRATION IN SLOPE CATCHMENT AREA OF PHOSPHORUSRICH AREA
01910142551.4
段昌羣,劉嫦娥,付登高,郭震,潘瑛,張雅靜
一種富磷區坡面匯水區仿腎收集磷與再削減磷的方法
ZL201910142551.4
劉嫦娥,段昌羣,潘瑛,付登高,孟祥懷,李世玉
一種蚯蚓-植物耦合改良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方法
ZL201910210030.8
張唯,段昌羣,和樹莊,張國盛,劉嫦娥
一種高自適應性的污水深度淨化裝置及其方法
ZL201610296951.7
張唯,段昌羣,和樹莊,陸軼峯
一種基於在線控制的AAONAO連續流雙污泥反硝化深度脱氮除磷裝置
ZL201610125677.7
張唯,段昌羣,和樹莊,陸軼峯
一種基於在線控制的ANSAOAO連續流雙污泥反硝化深度脱氮除磷裝置及其工藝
ZL201610296822.8
趙永貴,段昌羣,和樹莊,劉嫦娥,付登高
一種削減農田排水污染物的雙層溝渠處理系統
ZL201520565595A
資料來源: [3] 
  • 智庫成果
截至2018年3月,段昌羣先後提交政協提案或諮詢報告60多件,部分建議得到李克強張高麗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2項提案被評選為省政協重點提案,3次獲得優秀提案獎。 [4] 
  • 平台建設
主持建設的科研平台
平台類別
平台名稱
獲准時間
雲南省重點實驗室
雲南省高原山地生態與退化環境修復重點實驗室
2017年
雲南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雲南省高原湖泊生態修復及流域管理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2017年
雲南高校新型智庫建設項目
雲南生態文明建設智庫
2016年
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雲南省生態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研究基地
2009年
資料來源: [3] 

段昌羣人才培養

  • 執教課程
截至2019年4月,段昌羣先後主講《普通生態學》《植物生態學》《污染生態學》《環境生物學》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16門。 [11] 
  • 學生培養
截至2019年4月,段昌羣先後招收碩士研究生64名,畢業(或轉博)54名,招收博士研究生16名,畢業12名;2010年3月,指導的博士學位論文《兩種環境激素類農藥單獨及混配作用的生態毒理學研究》(周世萍完成)被評為2010年雲南省優秀博士論文。 [11] 
段昌羣(左一)在指導學生開展研究 段昌羣(左一)在指導學生開展研究
  • 師資培養
截至2019年4月,段昌羣領銜主持的段昌羣名師工作室招收和培養高校青年教師(校外)11名。 [11] 
  • 團隊建設
截至2019年4月,段昌羣領銜主持的“高原山地退化環境與生態修復省創新團隊”、雲南省“生態學與環境課程羣教學團隊”,培養青年科技人員、青年教師21名。 [11]  2021年7月,領銜的“高原山地生態與退化環境修復教師團隊”入選雲南省黃大年式教師團隊;9月,領銜的 “生態學與環境生物學虛擬教研室”入選雲南省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 [3] 
  • 科普宣傳
截至2019年4月,段昌羣承擔各類宣講團工作20餘次,完成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生態文明、綠色發展以及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等講座120場次,聽眾數千人。 [11] 
  • 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4月,段昌羣長期擔任生態學國家級重點學科、國家級一流學科建設負責人 [2]  ,2003年該學科入選國家級重點學科,2012年全國生態學評估中全國排名第二,2017年入選國家一流學科建設行列。 [4] 
  • 教學建設
截至2023年4月,段昌羣牽頭完成了《高等學校生態學專業規範 》,提出生態環境類複合型人才培養體系創建與實踐;3門(次)課程入選國家精品課程或精品視頻公開課程;領銜及組織建設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入選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雙萬計劃”的一流專業建設行列。 [2] 
截至2018年3月,段昌羣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次,省級特等獎1次一等獎2次。 [4] 
教學成果獎勵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獲獎時間
備註
創建“新生態”育人體系:生態環境類人才培養綜合改革探索與實踐
國家級(本科)教學成果二等獎
2023年5月
項目主持人,第一完成人
破學科壁壘,“五合同構”生態環境類複合型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雲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2022年9月
項目主持人,第一完成人
《植物生態學(第三版)》
首屆國家優秀教材二等獎
2021年7月
第一完成人
《植物生態學(第三版)》
雲南省優秀教材獎
2021年1月
第一完成人
《污染生態學原理與方法》
雲南省研究生優質課程
2019年6月
第一完成人
我國西南地區生態環境複合型人才培養研究與教學體系建設
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4年9月
項目主持人,第一完成人
《普通生態學》
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

第一完成人
我國西部複合型生態環境人才培養研究與教學體系建設
雲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
2013年3月
項目主持人,第一完成人
《自然生態法則與人類生態文明》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
2012年6月
第一完成人
《普通生態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
2006年11月
第一完成人
生態學教學理論探索與實踐 —— 21世紀大學生生態學教學內容優化與課程體系建設
雲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4年11月
項目主持人,第一完成人
資料來源: [3] 

段昌羣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獎勵
頒獎單位
2023年4月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
2021年11月
2018—2020年參政議政先進個人
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
2021年3月
昆明市“守護滇池”先進個人
昆明市人民政府
2021年6月
2020年度雲嶺大講壇大型公益講座優秀主講人
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雲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2020年11月
優秀審稿人
《生態學報》編輯委員會
2017年11月
2013—2017年度參政議政工作先進個人
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
2017年9月
政協雲南省第十一屆委員會提案工作先進個人
政協雲南省委
2015年11月
參政議政先進個人
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
2014年12月
雲嶺教學名師
雲南省教育廳、雲南省財政廳等
2014年9月
雲南省教書育人楷模
雲南省教育廳、雲南省財政廳等
2013年9月
雲南教育功勳獎
雲南省教育廳
2013年6月
參政議政先進個人
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
2012年6月
雲南省政府特殊津貼
雲南省人民政府
2010年8月
第三屆中國僑界(創新人才)突出貢獻獎
中國僑聯
2009年12月
雲南教育功勳獎
雲南省教育廳
2009年11月
第十三屆世界湖泊大會貢獻獎
/
2007年9月
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教育部
2007年8月
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雲南省
2006年9月
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貢獻先進個人
中共中央統戰部、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等
2005年9月
優秀社員
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
2005年4月
第六屆“雲南省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共青團雲南省委、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等
2005年1月
九三學社雲南省委優秀社務工作獎
/
2004年12月
全國保護母親河個人五年突出貢獻獎
共青團中央、全國綠化委員會等
2002年11月
全國高等學校優秀骨幹教師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2年5月
2001年度昆明市十大傑出青年提名獎
/
1995年11月
全國優秀環境科技工作者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資料來源: [2-3] 

段昌羣社會任職

時間
職務
2023年
九三學社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資源環境專門委員會副主任
2023年
雲南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2023年
雲南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委員
2023年
雲南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
2022年
中國環境科學會理事
2021年
雲南高等教育專業綜合評估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組組長
2019年
《環境生態學》編委會委員
2018—2023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雲南省委員會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
2018年
雲南省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
2018年
九三學社中央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
2017年
九三學社雲南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17年
雲南生態文明建設智庫首席專家
2017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昆明市委員會委員
2017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昆明市委員會常務委員
2016年
雲南省高原湖泊生態修復及流域管理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主任
2014年
求是雜誌社—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國情研究基地專業委員會成員
2013年—2023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雲南省委員會常務委員
2013年—2022年
中國生態學會污染生態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2013年
《生態學報》編委
2012年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2012年
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委員
2011年
《高等生物學教育(網絡版)》常務編委
2005年
《植物生態學報》編委
2004年—2020年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山地資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2002年—2023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雲南省委員會委員
2002年—2023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雲南省委員會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
2000年
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2000年—2016年
中國生態學會生態教育委員會副主任
/
九三學社雲南大學委員會主任委員
資料來源: [3-6]  [10]  [12] 

段昌羣人物評價

段昌羣在污染與恢復生態學科學研究、生態環境領域人才培養中具有顯著的影響,為推進國家和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2]  (雲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評)
段昌羣在高原山地生態與退化環境修復及高原湖泊治理等領域具有重要的學術影響,為高等教育支撐國家生態文明戰略做出了積極貢獻,為雲南大學進入國家“雙一流大學”建設行列做出了重要貢獻。 [1]  (雲南大學科學技術處評)
近30年來(截至2018年10月),段昌羣滿腔熱情地投入雲南大學生態學教學和科研工作中,不斷求真、求好、求實,為詮釋大學教授這一職業奮勇爭先,迎難而上,為雲南省生態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作出重要貢獻。 [7]  (雲南省教育廳評)
段昌羣是綠水青山的守護者,是培育人才的“植樹人”,更是學科建設的領路人。 [8]  (《科學家》雜誌評)
段昌羣為解決滇池水環境問題、實現嚴重富營養化湖泊的水質企穩向好的歷史性轉變做出了重要貢獻。 [9]  (《科學中國人》雜誌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