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段幹木

鎖定
段幹木(約前475-前396),封於段,為幹木大夫,故稱段幹木。魏國安邑(今山西運城夏縣)人。春秋末戰國初晉籍魏人,故里今邱縣郝段寨(現“段幹木故里”碑尚存)。其數名好友先後為將,唯段幹木清高隱居。魏文侯魏成子,極力推薦段幹木,魏文侯月夜登門拜請段幹木。他尊從“不為臣不見諸侯”的古訓,越牆逃避。文侯求賢若渴,每過段幹木家門,扶軾致敬,以示其誠,終於感動了段幹木,得以相見。期間,車伕問其故,文侯曰:“我富於勢,幹木富於義”。成語“幹木富義”即源於此。周安王元年(前401),秦國欲伐魏國,出兵至陽狐。有人勸秦王説:“魏君禮賢下士,有段幹木輔佐朝政,國人上下團結一致,萬萬不可輕舉妄動”。秦王遂停止對魏國用兵。魏文侯在位50年,首霸中原,開創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這與段幹木雄才大略輔政安邦密不可分。 [1-2] 
本    名
段幹木
所處時代
戰國
出生地
魏國安邑(今山西省運城市夏縣)
出生日期
前475
逝世日期
前396

段幹木簡介

段幹木(約前475-前396),封於段,為幹木大夫,故稱段幹木。戰國初年魏國名士。師子夏,友田子方,為孔子再傳弟子。因其三人皆出於儒門,又先後為魏文侯師,故被後人稱為“河東三賢”。

段幹木身世

段幹木祖籍河北邱縣,似可無疑。其故里所在,卻眾説紛紜。一説安邑(今運城市安邑鎮),一説芮(今山西芮城)。有趣的是,兩地現均有段村,且段幹木墓冢、祠堂並存。在安邑者,又有上下段村之分,莫知孰是。段幹木生卒年代不詳,方誌僅有“魏文侯時人”,“蓋期生晚周之季”的模糊記載。大概生於春秋末抑或戰國初。卒年當在魏文侯前,不會晚於前396年。

段幹木時代背景

段幹木的青年時代正處於中國社會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大變革時期。戰爭頻仍,社會動盪。新興的地主階級迫切需要大量的政治軍事人才治理國家;士多朝秦暮楚,奔走於王侯之門。這樣的社會環境為矢志仕宦之途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展抱負的良機,如果段幹木想步入仕途的話,還是大有希望的。但是他根本不想這樣做,而是迷上了從事馬匹交易的經紀人。《淮南子》雲:“段幹木,晉國之大駔也,而為文侯師。”説明他在成為魏文侯師之前,就早已是魏國有名的市儈了。
戰國時期,安邑作為魏國都,商業空前繁榮,經商成為風氣。受其影響,或為生計所迫,段幹木混跡於市井,並不使人感到意外。值得一提的是,段幹木年輕時曾一度名聲很壞。這固然反映了戰國時人們對此種職業的鄙夷,更主要的還是因為段幹木浪跡市井,久而久之,不免染上商人奸猾狡詐的習氣。在《呂氏春秋》中,把段幹木同顏涿、子石、索廬參、子張等劃為一類,統稱之為“刑戮死辱之人”。

段幹木增長學識

大約在30多歲時,段幹木遊西河(今陝西東黃河西一帶),在此遇到子夏。此後便和田子方一道投身於子夏門下。深受其師友的影響,學識德行大有長進。皇甫謐説段幹木“有文有行”,“懷君子之道”,遂“聲馳千里”,名重—時。據《淮南子》雲,秦將起兵伐魏,司馬庾説,段幹木賢而文侯禮之,舉兵伐魏,“無奈妨於義乎”,於是秦乃偃兵息鼓,輟不攻魏。段幹木名望之高如是。段幹木究竟為何步入儒門,習“王官之學”,不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決非欲籍此進身當政。段幹木一生“守道不仕”,“官之則不肯,祿之則不受”便證明了這一點。魏文侯“造其門”,段幹木竟“逾垣避之”,令人哭笑不得。此後,魏文侯便以客禮相待,“每出過其閭而軾”,甚至在屈駕請見段幹木時,“立倦而不敢息”,拳幸之忱,溢千言表,而段幹木卻絲毫不為所動,始終不肯出山為相。依然為市井中人,過着逍遙自在的隱逸生活,輕富貴,傲王侯,灑脱飄逸而毫無愧意。“人有厚德,無問其小節,而有大譽,無疵其小故。”段幹木學成後,仍舊習難改,重操舊業,只是人們已經不去計較這些罷了。

段幹木厭惡功名

段幹木對功名富貴的厭惡,是他追求灑脱的獨特個性和儒家道德規範融合的結果。如果説,段幹木早年為生計所迫,身上染着銅臭的話,這時他追求的則完全是毫無拘束和煩惱的生活情趣,而儒家追求個性的道德觀和富貴説又使他為自己的行為找到理性的支柱。孔子説:“衣敝緼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恰是段幹木生活的寫照。

段幹木輔佐朝政

段幹木像 段幹木像
段幹木(約前475-前396),封於段,為幹木大夫,故稱段幹木。春秋末戰國初晉籍魏人。故里郝段寨(現“段幹木故里”碑尚存)。幼年家貧,幹了多年市儈,曾任晉國牲畜交易牙商首領。後棄商遊學於西河(今館陶西河寨),拜卜子夏為師。學成後,為避戰亂,與好友田子方翟璜吳起等隱居魏都大梁(河南開封)。後來他人先後為將,唯段幹木清高隱居。
魏文侯魏成子,享有千鍾俸祿,拿出十分之九結交天下賢士,極力推薦段幹木,魏文侯月夜登門拜請段幹木出任宰相。段幹木尊從“不為臣不見諸侯”的古訓,越牆逃避。文侯求賢若渴,每過段幹木家門,扶軾敬仰,以示其誠,終於感動了段幹木,得以相見。文侯站着向段幹木請教國政,站久了很倦乏,也不説休息。周安王元年(前401),秦國欲伐魏國,出兵至陽狐(今大名境內),有人勸秦王説:“魏君禮賢下士,有段幹木輔佐朝政,國人上下團結一致,萬萬不可輕舉妄動”。秦王遂停止對魏國用兵。魏文侯在位50年,首霸中原,開創了魏國曆史上最輝煌的時代,這與段幹木雄才大略輔政安邦密不可分。

段幹木晚年生活

段幹木故里碑 段幹木故里碑
段幹木終身不仕,然而他又不是真正與世隔絕的山林隱逸一流,而是隱於市井窮巷,隱於社會底層的平民百姓中。這種經歷使他對春秋戰國之交連年不斷的戰火,給人民所帶來的疾苦有了極為深切的感受。進而“厭世亂而甘恬退”,不屑與那些乘戰亂而俯首奔走於豪門的遊士和食客為伍,使傾覆之謀,“濁亂天下”,為戰爭推波助瀾。作為魏文候的老師,段幹木儘管沒有步入宮廷,卻以自己的儒師風範影響文侯,以自己的經世之才匡主裕民。使魏文侯成為戰國初年名聞遐邇的賢明國君。
段幹木晚年過着恬淡安逸的寓居生活,讀書之餘,設堂講學,傳授儒家詩書禮樂之學。邑人楊玠推測上下段村的由來,認為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段幹木曾經遷居,兩處均為故址,一種可能是他讀書講學的地方,後人慕名而稱為段村。安邑上下段村、芮城段村或許都是段幹木晚年讀書講學的地方。
段幹木“蓋亦聖人之徒”,而魏文侯則是集儒家和法家思想於一身的複雜的歷史人物。這就造成二人在政治思想上的巨大差異,使魏文侯“得師而不得臣”,成為終身憾事。
紀念詩文:
汾州有懷段幹木 清 黃立世
魏國有高士,高卧遏秦師。文侯走相見,逾垣惟恐遲。
淸節不可屈,浮雲不可移。一見大難事,乃欲奔走之。
朝上山之顛,暮臨水之湄。羅者尚藪澤,冥冥鴻已飛。
參考資料
  • 1.    戰國名賢段幹木   .邱縣政府公眾信息網.2012-10-29[引用日期2013-06-01]
  • 2.    奕貴明.《中國古典數字工程叢書 皇甫謐集 上》:新世界出版社,2016:第20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