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段力佩

鎖定
段力佩(1907—2003),原名立培,江蘇金壇人,著名教育家。曾任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政協常委、人大代表,靜安區副區長、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委、副秘書長兼教改研究會副會長,民進上海市副主委以及中國教育協會常務理事、上海教育學會副委員長,上海教育工會副主席,上海人才協會理事,上海倫理學會顧問,上海教育出版社編審等職。著有《段力佩教育論文集》,主編《育才教改經驗彙編》。 [1] 
(概述圖來源: [1] 
中文名
段力佩
別    名
段立培 [1]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江蘇金壇
出生日期
1907年 [1] 
逝世日期
2003年3月8日 [1] 
畢業院校
江蘇省立第一師範學校 [1] 

段力佩人物生平

段力佩,1907年生於江蘇金壇。其父段忻吾,獻家興學,在金壇頗有聲望。1929年畢業於江蘇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後回家鄉書院小學執教。
1935年赴滬,先後在上海東明小學、華光中學執教。
1940年經摯友趙樸初介紹主持淨業孤兒教養院。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又在麥倫、儲能中學任職。
1946年通過民主選舉任儲能中學校長,從此儲能中學成為上海中學界的“紅色堡壘”。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段力佩與呂型偉一起接管緝渠中學(今市東中學),段力佩任校長。8個月後,段力佩到育才中學當校長,一待就是48年。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中期和80年代中期,育才中學兩次進行教改,“育才經驗”在上海和全國產生重大影響。
1984年,段力佩成為10位由上海市政府命名的中小學名譽校長之一。
1996年,段力佩90歲生日時,江澤民、吳邦國、徐匡迪、柳斌及趙樸初等同志都題詞祝賀。
2003年3月8日,段力佩因病逝世,享年97歲。 [1] 

段力佩主要事蹟

段力佩教育改革

段力佩始終針對教育的弊端,不斷探索、實踐、改革,成為一位高瞻遠矚的弄潮兒。段力佩的改革,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抓凱洛夫教學五環節。1950年,段力佩剛到育才,學校教師有的從洋學校畢業,有的讀私塾出身,有的從解放區過來,一個師傅一套拳路。怎麼抓教育質量?段力佩清楚“沒有規矩難以成方圓”。他抓凱洛夫“五步教學環節”,即組織教學、提問、講解新課、鞏固新課、佈置作業。這樣抓了幾年,育才中學的教育質量穩步上升。1954年,上海市教育局把育才中學作為全市教改的試點。在總結經驗時,時任市教育局普教處處長鬍昌治説:“育才教育質量高,教師積極性高,校長領導有方。”
第二階段:提出“緊扣教材,邊講邊練,新舊聯繫,因材施教”十六字方針。到了1963年,段力佩發現凱洛夫教學太機械了,存在三個弊端——“滿堂灌”“兩剝奪”“三脱節”,即教師習慣於一講到底,獨佔課堂教學時間;剝奪了學生思考與練習的機會;造成教學上的講與練脱節、教師與學生脱節、課內與課外脱節。1964年,段力佩提出“十六字方針”,其主旨是反對課堂教學中的煩瑣講解,做到面向實際,讓學生學得活潑,學得生動。段力佩的“十六字方針”很快引起各界的熱切關注。1964年4月,市委副書記楊西光視察育才中學。時任市教育局局長孫蘭帶着一個教改工作組蹲點育才中學半個月。上海各家報社大張旗鼓地宣傳“育才經驗”,在上海和全國颳起一股“旋風”。我當時在楊浦中學讀高中,學校的走廊、各個教室的牆上,都張貼了學習“育才經驗”的宣傳標語,教師上課時也努力按照“十六字方針”去做。“育才經驗”真的是深入人心。從1964年到1966年這一時期翻上海教育質量,也許是歷史上比較高的一個時期,倘若按照今天的説法,它是真正按着素質教育的要求去做的。
第三階段:“讀讀、議議、練練、講講”有領導的“茶館式”教學。靜教院附校校長張人利跟我説:“段老的有領導的‘茶館式’教學形式,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完全符合‘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先進理念。”
第四階段:提倡學生“自主意識、自主能力、自主行為”。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段力佩又提出了學生“自主意識、自主能力、自主行為”,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改革,培養學生自治、自理能力,依靠學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1] 

段力佩課堂教學

段力佩的課,簡潔明瞭,通俗易懂,有激情,能抓住學生的心,受到學生歡迎。
有一位哲人説過,人生境界有三項指標:生活情趣,文化品位,精神視野。段力佩把三者融合為一,全身心地投入到育才中瓤課堂教學第一線。
他把全部精力用於學校管理。段力佩不僅住在學校,他還索性把辦公桌也搬到教研組。哪位教師過生日了,他會送上生日蛋糕,哪位教師病了,他會去看望。他也喜歡給學生作報告,伴着手勢、充滿激情的報告給一批又一批育才學子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印象。有一個時期,來育才聽課的人太多了。段力佩拍板:學校課堂全部開放,所有來校聽課的人都可聽“推門課”。
他能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粉碎“四人幫”後,段力佩重回育才擔任校長。絕大多數教師都由衷地真誠歡迎,也有個別教師有些不安,他們在“文革”中參加“打段”,心中既內疚,又怕往後的日子不好過。有位女教師,教學方法靈活生動,教學效果也相當好,段力佩很想總結推廣她的教學方法。但這位女教師也參加過“打段”,心中總是畏首畏尾。為了消除她的思想疙瘩,段力佩主動邀請她到家裏,與她坦誠地交換想法。後來,這位女教師成為育才教改的中堅。
他是三尺講壇的強者。1963年,段力佩親自抓初一(3)班的教學方法改革。他與語文、數學、英語學科教師商量,在邊讀邊練基礎上持續進行教學方法試驗。誰先上課呢?段力佩提出:“我先試試。”段力佩選了一堂數學課。他先用10分鐘言簡意賅、條理分明地講述新課內容;然後出了道題目,讓學生上黑板演算,做完後全班討論,對不理解的地方啓發引導;下課前20分鐘,段力佩拿出事先擬好的10道題讓學生做,絕大多數學生都完成了。段力佩的課,簡潔明瞭,通俗易懂,有激情,能抓住學生的心,受到學生歡迎。
他特別重視體育與衞生的結合。段力佩把體育與衞生合併為一個教研組,使衞生工作對體育工作起到醫務上的輔導和監督作用。體育教師在上課時,衞生教師就在邊上,學生下課後,衞生教師就測量體育課的運動密度和運動量,防止過分或不足。衞生教師還有計劃地到各個班級給學生講解營養衞生、體育衞生、防近視、防病和女生青春期衞生等知識。體育與衞生的結合,使育才學生的身體素質特別好。
他有樸素的教育理論。被譽為“教育改革一面旗幟”的段力佩,對上海教育的貢獻,當然是改革實踐,但他的每一步改革探索,又都有理論支撐。他的理論集中在《段力佩教育文集》,其特點是明白、易懂、曉理,具可操作性。比如,他説:“我經過長期的實踐,概括起來有十句話:教學必須循序漸近;要着眼於‘因’字,因地、因時、因事制宜、因勢利導、因材施教;認識要提倡螺旋上升,不斷加深;深議熟練,核心是一個‘學’字;課堂不是講堂,主要應是學生的學堂;主動、愉快地學習,才談得上勤奮好學;要專攻與博覽相結合,必修與選修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要理論聯繫實際,手腦並用;教書必須育人;要處理好考試與評分的關係,反對以分數刺激學習。”説得樸素又深刻。上世紀80年代人們提出“素質教育”的概念,30多年過去了,人們依然對其內涵爭論不休。上海師大燕國材教授用了洋洋萬言,對段力佩制定的育才“十條校規”進行條分縷析,闡釋了其中藴涵的素質教育思想。可以説,段力佩教改所實踐的就是素質教育。 [1] 

段力佩主要貢獻

提出培養學生“自治自理,體衞結合”以及以學生為主體,抓住共性,發展個性,努力開發學生創造能力等教育主張。主張抓整頓、抓教師團結、抓學生民主秩序、積極從事社會主義學校的改革活動。1963年總結出“緊扣教材、邊教邊練、新舊聯繫、因材施教”的教改主導思想。1978年提出“讀讀、議議、練練、講講”八字教學法,在學校實行教工大會民主管理制度。1980年,在育才中學推進新的教改:改革課時安排,設長短課、增加體育課和音樂課、取消期中考試、減輕教材分量等。在中學教育界引起很大震動。被譽為“教育改革一面旗幟”。 [2] 
參考資料
  • 1.    一代名師段力佩  .中國民主促進會.2020-09-01[引用日期2023-04-02]
  • 2.    陸靖主編.上海教育年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