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殃,漢語一級字 [6]  ,讀作殃(yāng),本義指禍害,災難。 [1-3]  [5] 
中文名
拼    音
yāng
部    首
字    碼
6B83
五    筆
gqmd
倉    頡
mnlbk
鄭    碼
arlg
筆    順
135425134
字    級
一級
平水韻
下平七陽
注    音
ㄧㄤ
總筆畫
9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殃yāng
⒈ 禍害:災殃。遭殃。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喻牽連受害)。 [5] 
⒉ 損害:禍國殃民。 [2] 
基本詞義
◎ 殃 yāng
〈名〉
(1) (形聲。從歺( è),央聲。歺,剔肉後殘剩的骨頭。多與死亡、災禍有關。本義:禍害,災難) 同本義 [disaster] [5] 
殃,咎也。——《説文》
殃,敗也。——《廣雅》
殃,禍也。——《釋言》
眾以為殃。——《禮記·禮運》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易·坤》
伍子逢殃兮。——《楚辭·屈原·涉江》
(2) 又如:殃煞(罵人話。禍害;災星禍祟);殃榜(喪亡榜書);殃人貨(罵人話。給人帶來災禍的東西);殃咎(災禍);殃毒(禍害);殃禍(災禍);殃孽(奸邪);遭殃;災殃
詞性變化
◎ 殃 yāng
〈動〉
(1) 使受禍害敗壞;為害 [bring disaster to]
不教民而用之,謂之殃民。——《孟子·告子下》
吾主以不賄聞於諸侯,今以梗陽之賄殃之,不可。——《國語》
(2) 又如:殃流妻女(災禍波及妻子女兒身上);殃及(連累;請求);殃及池魚(比喻無端受禍);殃民(使百姓受禍害) [5]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古文〕𥙏《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𠀤於良切,音央。《説文》咎也。一曰禍也,罰也,敗也。《書·伊訓》作不善,降之百殃。《周禮·天官·女祝》掌以時招梗禬禳之事,以除疾殃。
集韻》於郞切,音鴦。義同。 [4] 

方言集匯

◎ 客家話:[客語拼音字彙] yong1 [台灣四縣腔] jong1 [東莞腔] jong1 [寶安腔] jong1 [梅縣腔] jong1 [海陸豐腔] rong1 [客英字典] jong1 [陸豐腔] jong1
粵語:joeng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