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 音
- mò
- 部 首
- 歹
- 总笔画
- 8
- 异体字
- 歿
- 规范等级
- 二级字
- 五笔编码
- GQQC [1]
字义解析
播报编辑
本义为生命终结,《广雅·释诂四》明确指出"殁,终也" [1]。在古代文献中:
- 《后汉书·马援传》"卒于师,军士疫死者十二三"李贤注引作"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殁" [1]
- 清代王拯《媭砧课诵图序》"念自七岁时先妣殁"现代汉语中仍保留书面语用法,如"病殁""战殁"等固定搭配 [4]。
异体关系
播报编辑
"歿"作为标准异体字,与其具有完全相同的音义:
- 字形差异:"歹"旁与"歺"旁构字部件的不同写法
- 编码信息:Unicode编码U+6B7F,GB18030编码9A7B [1]
- 文献佐证:《康熙字典》释"歿"为"与殁同",《集韻》称"歿,亦書作殁" [1]
规范信息
播报编辑
2013年国务院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将其列为序号7743的二级字。根据2024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统计:
- 收录依据:基于1928 1986年间18种字频统计文献的综合分析
- 应用范围:正式文书、出版物及信息处理系统的字形标准
方言读音
播报编辑
除普通话mò的读音外:
- 粤语:采用mut6的发音体系 [1]
- 潮州话:存在mog8(文读)与mug8(白读)两种读法 日本汉字音读为SHINU,韩国现代读音为MOL [1],体现汉字文化圈的语言传播特征。
文献用例
播报编辑
古代文献中常见于雅言书写:
- 东汉傅毅《舞赋》"超𧼯鸟集,纵弛殟殁"
-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斩羽及子平于临沮",后世考证称"关羽战殁"现代用例多出现在历史研究领域,如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中累计出现"殁"字逾千次 [4],保持着文言色彩的专业术语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