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死與生

鎖定
《死與生》是奧地利知名畫家克里姆特1908-1910年創作的油畫作品。油畫《死與生》用色彩表現了生命的主題,死與生有密切的關係,一靜一動,因果輪迴,讓生死共存畫為一體是作者克里姆特的本意。
中文名
死與生
作    者
居·克里姆特
創作年代
1908-1910年
分    類
油畫
規    格
178×198釐米
屬    地
現歸維也納私人收藏

死與生作品簡介

《死與生》 《死與生》 [1]
奧地利知名畫家克里姆特1908-1910年創作了這部作品,並於1915年進行了修改。《死與生》的主題是人類生命的循環,畫布的左邊是一個孤獨的象徵死亡的形象,右邊是被彩色裝飾品和鮮花包圍的母親和孩子,老婦人以及恩愛夫妻。

死與生創作背景

克里姆特所處的時代是歐洲文化處在世紀末的時代。社會文化思潮極其複雜。一些不願再受權力制約的青年藝術家幾乎都藴有想爭脱束縛的自由思想要求。克里姆特就曾激動地宣稱:“我已經受夠了政府美術檢查官的氣。我要自力更生,我要自由,我要掙脱一切阻礙我工作的莫名其妙的干涉,我要回到自由中去,恢復它。並且拒絕政府給我的一切幫助,我否定一切!”克里姆特把油畫引向這種裝飾風格的境地,一定是經受着巨大的壓力。 克里姆特的藝術形式探索是有意義的。除了反映其時代特徵外,他還為東西方近代美術的對話提供了開拓性的園地。此畫作於1911年前,於1919年又作了修改。畫布尺寸有178×198釐米,現歸維也納一位叫瑪麗埃塔·普萊留斯娜(Maritta Preleuthner)的夫人收藏。

死與生作品內容

《死與生》表現一個人生進程。幾個不同歷程的形象緊緊偎依在一起,成為一團,在宇宙中間它卻只是一滴徐徐降下的水泡。畫家採用單線平塗,加重東方圖案裝飾,人物相互重疊、凝聚,只是一個生命的胎胞飄蕩的宇宙之間(左側有象徵死亡的深淵形象,此處圖片上已被割去)。通過可愛的幼兒、豐滿的少女、温柔的母愛、健碩的男子和衰年的老嫗等各個局部,展示一種寓意,説明人生的短暫。從生長、發育、求愛到衰亡,這是一種本質的顯現。一句話,畫上的裝飾性形象,意味着宇宙和人生是一種物質的循環。歡樂、悲傷、愛情、聲譽,在天體的運轉中都是轉瞬即逝的。此種畫意寓有很大的宿命論與悲劇成分。無怪法國大雕塑家羅丹觀後要感慨地發出"悲劇性"的讚詞。

死與生作品賞析

《死與生》表現一個人生進程。幾個不同歷程的形象緊緊偎依在一起,成為一團,在宇宙中間它卻只是一滴徐徐降下的水泡。畫家採用單線平塗,加重東方圖案裝飾,人物相互重疊、凝聚,只是一個生命的胎胞飄蕩的宇宙之間(左側有象徵死亡的深淵形象,此處圖片上已被割去)。通過可愛的幼兒、豐滿的少女、温柔的母愛、健碩的男子和衰年的老嫗等各個局部,展示一種寓意,説明人生的短暫。從生長、發育、求愛到衰亡,這是一種本質的顯現。一句話,畫上的裝飾性形象,意味着宇宙和人生是一種物質的循環。歡樂、悲傷、愛情、聲譽,在天體的運轉中都是轉瞬即逝的。此種畫意寓有很大的宿命論與悲劇成分。無怪法國大雕塑家羅丹觀後要感慨地發出"悲劇性"的讚詞。
在克里姆特一生最後的十年裏,他那種濃重的裝飾風表現得更圓熟了。畫面也接近統一。早期那種古典主義畫法已一筆勾銷。他沉溺於東方美術的裝飾素材,也更加肆無忌憚了。他在自己的會客室和畫室裏掛滿了日本版畫、中國年畫和來自東方世界的各種工藝品。1914年,克里姆特還在畫室內懸掛了一幅《關公像》的中堂畫(關公坐在中央,左右兩邊是站着的關平與周倉。我國民間習慣把關公作為聖像來供奉)。這時,他對日本的版畫和一些中國工藝品尤其摯愛。
克里姆特的畫不同於北歐大師丟勒、包西、勃魯蓋爾、勃克林、蒙克等人的作品。除了深沉的悲劇性以外,還保持着北歐人民對人生哲理樂於探求的內在素質。他描繪人生之謎,在畫面上憂鬱地傾訴性愛,他所流露的晦澀與神秘是飄浮的,讓人觀後覺得是可解的,然而是抑鬱的,甚至是夢幻的,但很難用語言去傳達這些人生的色彩。比如他的一幅寓意性象徵畫《人生三階段》,雖是易解的,卻又是朦朧的;這一幅《死與生》(在這裏已被割去了左側“死亡”,成了全畫的大半個局部),也是那樣奇特,那樣易於意會而又難以言傳。

死與生被潑事件

《死與生》被潑事件現場圖 《死與生》被潑事件現場圖
當地時間2022年11月15日上午11時,專挑名畫下手的西方氣候組織成員轉戰奧地利維也納,對象徵主義大師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名作《死與生》(Death and Life)發動襲擊,一人負責潑灑黑色液體,一人負責用手粘畫框。
博物館方稱,這場鬧劇沒有對油畫和原畫框造成破壞,但是玻璃、安全防護框、牆壁和地板受到了明顯、嚴重的損壞。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