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死亡税率

鎖定
“死亡税率”首先由知名財政學者李煒光前些日子提出,他直言不諱地批評中國徵税過重,40%的税負對中國企業意味着死亡,也可以叫“死亡税率”。
而玻璃大王曹德旺對“中國税收全球最高”的吐槽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製造企業遷往美國的憂慮與國內企業忍受“死亡税率”的無奈相疊加,在2016年的年末,減税的呼聲達到頂點。
而“死亡税率”也遭到了來自官媒和相關部門的聯手反駁。環球時報21日刊發評論《中國宏觀税負不算高,死亡税率太誇張》,顯然針鋒相對,而中國税務總局21、22日接連轉載多篇文章,為税負辯護,指出“‘死亡税率’説法不靠譜,更多屬於情緒表達”、“‘死亡税率’之説,嚴重誤導了社會公眾”。
中文名
死亡税率
額    度
40%的税負
對    象
企業
類    型
税率術語

死亡税率基本介紹

2016年12月,有關媒體相繼報道“死亡税率”問題,有關人士認為,“死亡税率――當前經濟持續低迷的真實原因”,“税率之重,接近企業的‘死亡線’”,“我國長期實行重税主義的後果,就是經濟動力和活力的下降”。歸結起來,其核心要義就是:税負過重嚴重影響企業生存空間,是導致經濟下行壓力的主要原因。 [1] 

死亡税率百家觀點

經濟觀察網
“死亡税率”並不是簡單指税費,實際上包含了所有與政府相關乃至延伸的費用,是對政府行為的一種警示。無論是税費、五險一金,還是土地乃至制度成本,都需要政府對自身的工作進行改革。
其實政府已經看到企業的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降成本方面,要在減税、降費、降低要素成本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減少審批環節,降低各類中介評估費用,降低企業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 [2] 
按照IMF統計口徑測算,2012年-2015年我國宏觀税負接近30%,遠低於發達國家平均水平42.8%,也低於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33.4%。按照OECD測算口徑,2012年-2015年我國中口徑宏觀税負(指税收收入和社會保障繳款之和佔GDP比重,)23.4%,而2014年OECD國家平均水平為35.5%;小口徑宏觀税負是指税收收入佔GDP比重,2012年-2015年我國宏觀税負18.5%左右,並逐年下降,按照IMF數據測算,2013年發達國家為25.9%,發展中國家為20.4%。
從增值税角度看,我國增值税標準税率為17%,還有13%、11%和6%的低檔税率,實行增值税國家標準税率平均為15.7%,歐盟國家增值税標準税率平均為21.6%。
通過以上的分析,所謂“死亡税率”根本就是個偽命題,我國的税負環境並不像一些媒體渲染的那麼糟。 [3] 
新華網
12月22日在北京舉行的一場税負問題專家研討會上,多位財税專家表示,應理性看待企業税負之爭,既不能“妖魔化”税收,也不能漠視爭議背後的企業成本憂慮,應加大力度確保為實體經濟去成本取得實質性進展。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