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歸田樂·試把花期數

鎖定
《歸田樂·試把花期數》是北宋詞人晏幾道所寫的一首詞。此詞抒寫感春懷人之情。詞之上片數花期是盼春,看花吐、恐花飛是留春,下片言情,盼春留春是為懷念“花前侶”。全詞以“花”為線索串起全詞,以突出傷春之意。
作品名稱
歸田樂·試把花期數
作    者
晏幾道
創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處
《小山詞》
文學體裁

歸田樂·試把花期數作品原文

歸田樂
試把花期數。便早有、感春情緒。看即梅花吐。願花更不謝,春且長住。只恐花飛又春去。
花開還不語。問此意、年年春還會否。絳唇青鬢,漸少花前語。對花又記得、舊曾遊處。門外垂楊未飄絮。 [1]  [3] 

歸田樂·試把花期數作品鑑賞

歸田樂 歸田樂
此詞抒寫感春懷人之情。全詞以“花”為線索串起全詞,以突出傷春之意。詞之上片數花期是盼春,看花吐、恐花飛是留春,下片言情,盼春留春是為懷念“花前侶”。末三句回憶舊曾遊處,亦是希冀春天來了能夠再會“花前侶”。起首兩句不落俗套,用筆不凡,以盼春寫傷春,前後矛盾,語便脱俗。“看即梅花吐”句,承上啓下。“看即”,為隨即義。梅花是最早開的花、報春的花,如今已是含苞欲放了。緊扣上句“便早有”三字。願花”三句,補足上文。這幾句的意思是:梅未開時,已希望它更不凋謝,好讓芳春長駐人間,怕只怕百花飄殘,匆匆春又歸去!等到花開時,它卻默然無語,試問其中的深意,年年的春天都能夠理解嗎?三句的言外之意是,如果春天能理解人們的心意的話,它就不會叫花兒凋謝了,因為花開花落,春來春去,正是人們悲感的緣由。年年如是傷春,年年的春天依然逝去,“不語”的是花,發出痴問的是詞人,“此意”,即上片願花不謝、春長住之意。句句深入,環環緊扣,兩片融為一氣。“絳唇青鬢”二句,轉而進入懷人的主題。當日在花前一起快樂地遊春的侶伴如今安在?“絳唇青鬢”,形容年少,當指昔日同遊的女子,即蓮、鴻、蘋、雲等人。“漸少”,意謂一年比一年少,與上文“年年”呼應。兩句跌深一層,道出詞旨“對花”三句,收束全詞。可是看到花開,便記起舊日曾遊之地,而那時,那門外嫋娜的垂楊,還未曾揚花飄絮呢!“舊曾遊處”,即當時歌酒徵逐之地。末三句追憶舊遊,以當日賞春的歡樂與今朝孤獨的悲感對照,説明花飛春去只是勾起傷感的表面原因,而感舊懷人才是真意之所在。 [1] 

歸田樂·試把花期數作者簡介

晏幾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漢族,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由於晏殊愛好文學,平日又多喜宴賓客,文士們常在他家來往唱酬,充滿了詩的氣氛,故晏幾道從小深受濡染,很早就從事詩歌創作,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似父而造詣過之。詞風受《花間》、南唐影響,工於言情,悽婉清新,秀麗精工,哀怨自然處頗近李煜。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表達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 [2] 
參考資料
  • 1.    王雙啓.晏幾道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7-01-01
  • 2.    謝豔明譯著,英譯中國古典詩詞精選,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6.03,第204頁
  • 3.    歸田樂·試把花期數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