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歷史的意義

鎖定
《歷史的意義》是2002年01月學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俄)別爾嘉耶夫本書是俄羅斯思想家別爾嘉耶夫關於歷史哲學的一部代表性著作。
中文名
歷史的意義
作    者
(俄)別爾嘉耶夫 [1] 
類    別
人文社科
譯    者
張雅平
出版社
學林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2年01月
定    價
12 元
ISBN
9787806169919 [1] 
地    區
大陸

歷史的意義內容簡介

他從歷史形而上學的角度出發,對於人類命運的發展規律,人類歷史的本質意義進行了深刻的闡釋,並重點強調了宗教意義上的神秘精神是維繫人類文化永恆性的內在力量

歷史的意義作者簡介

別爾嘉耶夫是20世紀最有影響的俄羅斯思想家,以理論體系龐雜、思想精深宏富享譽西方世界。一生共發表有43部著作、500多篇文章。1874年3月6日生於基輔。他的家庭屬於俄國的開明貴族階層,受到西方文化較大的影響。這使他從小就既有貴族的孤傲,又全身心地追求自由。
作為20世紀最有影響的俄國思想家,別爾嘉耶夫以其對“自由”的執着而著稱於世,其哲學更被命名為自由主義哲學。
別爾嘉耶夫宣稱:在厭倦了這個世界上生活的平庸、枯燥、無奇、醜陋和虛偽之後,所能做的,便是創造性地、積極地改變這一世界,建立新的世界。而哲學便是他所選擇的解放自己的武器,別爾嘉耶夫試圖用他的哲學來闡述一種“新人的新生存”。別爾嘉耶夫的哲學便是對於人在世界中的悲慘遭遇和痛苦命運的反省,是一種對於世界上的“惡”的解釋和克服。
別爾嘉耶夫終其一生都在思考一個問題便是:人類何以會陷入如此的悲慘的、不自由的境地,究竟是什麼導致了自由的喪失?在他的哲學思想的成熟期,別爾嘉耶夫只用一個詞彙來回答這個問題,即:“客體化”。在別爾嘉耶夫看來,客體化從根本上決定了人與世界的關係,導致了人的自由的喪失,使人陷於了完全異己的世界。
別爾嘉耶夫指責以往的認識論將主體與客體對立起來,導致了主體與客體都不再是“生存”意義上的存在。即如他在其著作《我與客體世界:孤獨與交往的哲學》中指出:“一切層次的客體化認識都脱離了存在主義意義上的主體,也即脱離了人”。“客體化世界是人神皆無的世界”,客體化既抹煞了“人”的存在,更抹殺了人之中的高尚的神的因素。在客體化世界中,人成了依附於客體化世界之上的一種失去了內在生存的存在,人成了受異化、被決定、無個性的生物,人身上的不可重複的精神因素和個性因素受到了貶低。也正因為如此,人自從被拋入了這一世界之後,便不斷地體會到異己感和失落感,人與人的疏遠、淡漠、隔絕由此而生。
無疑,依據別爾嘉耶夫的觀點,“自由”對於“客體化”的產生負有責任,並且人的精神因此而受到了嚴重的異化和扭曲,但是,精神自由卻也具有極大的能動性,自由也可以達到對客體化的意識,引導人們走出客體化的世界,最終徹底地擺脱奴役,走向精神和意義的王國。因而,別爾嘉耶夫指出:雖然“人由於被拋入世界而為客體所奴役,並自視為客體,但他仍然能在自身之中體驗到自己的在,自己的命運”。有感於此,世世代代的人類都在追尋着擺脱奴役,達到自由的道路,都試圖去揭示“未被拋入世界之前的存在”,而在這一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便是耶穌基督。
別爾嘉耶夫認為,在客體化世界的背景下,在“前基督教社會”中,人類社會被自然界所同化,人疏遠了自身中的神性,人的精神滑進了自然必然性的深淵,“墮落的、沉溺於自然界生活的人類精神受到自然界的奴役”。人成為了自然的客體化世界的一部分,失去了紮根於深處的內在生存,人類的生活處於因果律和決定論的支配和統治之下,人類社會成了被異化的、被決定的、無個性的世界,世界上的種種的“惡”與“不幸”便由此而來。
別爾嘉耶夫認為,是耶穌基督首先意識到了真正的“自由”,並將其昭示於世,“基督是帶有自由精神的聖者”。基督教首次將自由精神引入了人類社會,把人類從“受自然界奴役”的處境中挽救了出來。“精神自由”使每一個人都獲得了一種絕對價值,使其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使每一個人都成為無可取代的,因為作為“個性”的人無法被任何存在物所替代,因為他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耶穌基督的出現,為人類指明瞭一條擺脱奴役、走向光明和自由的道路。但是在精神已被歪曲的條件下,人們卻用一種客體化的觀點來看待和解讀耶穌基督,從而歪曲了耶穌基督,歷史上的2000年的基督教史就是對耶穌基督精神歪曲的歷史。歷史上的和現在的基督教,都不是真正的、而是已經被歪曲了的“客體化的”基督教。受到歪曲的歷史上的基督教不知道該如何去追求真正的光明的過渡,便試圖把客體化的世界法則與基督精神結合起來。歷史上的基督教之所以沒有成功,原因便在於此。
也正因為此,當今的基督徒們,也只是在這個客體化的世界中浮沉,依然迷茫、彷徨、掙扎、失落、孤獨。依然未能走出這個客體化的世界,所以基督徒們總是抱怨着自己不被世人所理解,卻不知是因為他們依然身處於客體化的王國之中。在客體化王國中,人與人是永遠都無法真正的相互瞭解的。在客體化的條件下,人就是這麼悲哀的生物。真正的完滿的國度遙不可見
而別爾嘉耶夫所試圖做的,便是糾正歷史上的基督教的道路,徹底拋棄現世的法則,並不妄圖在此世的基礎上建立天國,而是致力於追求人類的真正的光明,追尋着返回客體化之間的美好世界的道路。

歷史的意義圖書目錄

第一章 歷史的本質·傳説的意義
第二章 歷史的本質·形而上學的和歷史的
第三章 天國的歷史·神與人
第四章 天國的歷史·時間與永恆
第五章 猶太教的命運
第六章 基督教與歷史
第七章 文藝復興與人文主義
第八章 文藝復興的終結和人文主義的危機·機械的引進
第九章 文藝復興的終結和人文主義的危機·人的形象的分解
第十章 進步説和歷史的終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