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歷史方法的國民經濟學講義大綱

(威廉·羅雪爾1843年發表的作品)

鎖定
《歷史方法的國民經濟學講義大綱》(Outline of lectures on national economics of historical methods)是德國曆史學家、政治學家威廉·羅雪爾編著的經濟學著作。最初該書是他講課用的提綱,於1843年發表。
該書主要內容包括了國民經濟學歷史方法的基本原理、國民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財的生產及消費這三部分。該書提供了研究政治經濟學的一種路徑,結構極為簡單,文句和段落之間沒有行文上的邏輯聯繫。 [1] 
作品名稱
歷史方法的國民經濟學講義大綱
外文名
Outline of lectures on national economics of historical methods
作    者
(德)威廉·羅雪爾
類    別
經濟學著作
字    數
147000
發表時間
1843年

歷史方法的國民經濟學講義大綱內容簡介

《歷史方法的國民經濟學講義大綱》的目的在於把薩維尼在法學研究中的歷史方法運用到政治經濟學中來建立歷史方法的國民經濟學體系。全書共四編十一章,主要內容分以下三個部分。
一、國民經濟學歷史方法的基本原理
國民經濟學並非單純的致富術,而是一種認識人類、支配人類的政治科學。人們的目的在於記述各國在經濟方面想了些什麼,要求了些什麼,發現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有了些什麼成就,以及他們為什麼要努力,又為什麼獲得成功。這種記述只有用法制史政治史及文化史結合起來才能做到。
歷史的方法對任何一種經濟制度決不輕易地一律予以頌揚或一律予以否定。因為沒有對所有國民和一切文化階段完全有益或完全有害的一種制度。經濟學的主要任務在於揭示為何以及如何會發生“從理性走向背理”,或“由恩惠走向災難”。
二、國民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
歷史方法同哲學方法的區別在於哲學家儘量抽象地、脱離一切時間和地點的偶然性去尋求概念或判斷的體系。歷史學家則儘量忠實地描繪現實生活,尋求人類的發展及其關係的記述。前者着重於運用現實的研究成果下定義,後者則着重於記述發生在人類相互之間的事件。
國民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財、使用價值、交換價值財產、富及經濟。
三、財的生產及消費
財的生產有二類:(1)發現潛在的使用價值。(2)將已有原料加以變形,使之具有高度的使用價值。
財的消費分生產性消費和非生產性消費。凡是有用的消費都應稱之為生產的消費。消費由自然、風氣和時髦等原因引起,在這種情況下,存在地理的國民的差別。生產與消費的平衡的障礙是特殊的及一般的生產危機,分工越發展,它越頻繁,越危險。 [1] 

歷史方法的國民經濟學講義大綱創作背景

19世紀三四十年代,德國資本主義獲得了相當大的發展,但遠遠落後於英、法等國。德國經濟發展的現實讓國內的資產階級意識到,他們要與英法等國的資本主義進行競爭,就必須統一併保護其國內市場,不能走英法資本主義的老路。
該書便是在這樣濃厚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由於德國資本主義的落後,德國資產階級不象英法資產階級那樣具有較為徹底的革命性,而是與英法資產階級相互妥協。該書很明顯出現了這種貿易保護主義和妥協的兩種傾向。 [2] 

歷史方法的國民經濟學講義大綱作品目錄

著者序
序論
第一節 關於國家科學的方法
第二節 國民經濟學的對象
第三節 國民經濟學在各種政治科學中的地位
第四節 以後講義的要點
第一編 總論
第一章 論財的生產
第五節 財的生產諸要素
第六節 勞動的分工與協作
第七節 各種勞動的生產性
第二章 論財的分配
第八節 價格的決定問題
第九節 貨幣與信用問題
第十節 價格的歷史
第十一節 國民收入
第十二節 地租
第十三節 工資
第十四節 資本利息
第十五節 關於國民收入的結論性的考察
第三章 財的消費
第十六節 消費一般
第十七節 奢侈
第二編 國民經濟
第一章 原始生產
第十八節 狩獵和漁業
第十九節 牲畜農業
第二十節 國家權力的發展與小法人團體之間的矛盾
第二十一節 農民階級的歷史
第二十二節 耕作制度的理論和歷史
第二十三節 土地所有關係
第二十四節 大農場經營方法
第二十五節 農民的負擔
第二十六節 對物信用
第二十七節 穀物貿易及穀物政策
第二十八節 林業
第二十九節 礦業
第二章 工業
第三十節 中世紀的都市制度與工業
第三十一節 中世紀工業的內部組織
第三十二節 保護制度(禁止制度)
第三十三節 近代的都市制度與工業
第三十四節 工業的自由
第三章 商業
第三十五節 商業的種類
第三十六節 中世紀商業的特徵
第三十七節 殖民地及貿易公司
第三十八節 貨幣制度及銀行制度
第三十九節 生產危機
第四十節 交通設備
第四十一節 主要商業國家的歷史
第四章 人口
第四十二節 人口問題
第四十三節 濟貧制度
第四十四節 各種濟貧制度的詳細説明
第三編 國家財政
第四十五節 私權的和社會整體的國家觀
第一章 領地及其各種特權
第四十六節 領地
第四十七節 各種特權
第二章 租税
第四十八節 租税的基礎理論
第四十九節 租税的歷史
第五十節 直接税
第五十一節 間接税
第三章 國家特別收入
第五十二節 國庫金制度及國家信用制度
第五十三節 公債的管理
第四章 國家支出
第五十四節 支出預算
第五十五節 〔附〕財政組織,會計制度,金庫制度
第四編 經濟學説史〔主要列舉文獻〕
第五十六節 古代
第五十七節 重商主義
第五十八節 重商主義的反動
第五十九節 亞當·斯密,它的學派及其追隨者
第六十節 對亞當·斯密的反動 [3] 

歷史方法的國民經濟學講義大綱作品鑑賞

歷史方法的國民經濟學講義大綱作品思想

羅雪爾認為國民經濟學絕不是單純致富術,而是尋求分析世界一流經濟學名著精讀人類、判斷和控制人類的一種政治科學,其目的在於記述各國國民在經濟上想些什麼、要求些什麼、感受些什麼、做了些什麼、獲得了些什麼、又為什麼去努力和怎樣才能達到成功。因此,他研究經濟的方法,按他自己的説法是歷史的方法或歷史生理學的方法。他認為歷史的方法對任何一種經濟制度決不應輕率地否定和肯定,只有從歷史的類比中來獲知未來的發展方向。 [4] 
羅雪爾認為古典經濟學將如何最好地促進國民財富的增長作為經濟學研究的核心內容顯得過於狹窄,政治經濟學不是致富術。它應該儘可能忠實地描述現實經濟生活,描述國民經濟發展的歷史軌跡,比如通過對希臘和羅馬等古國的研究,有助於尋求一個國家最好的發展道路。實際上,古典經濟學研究的是“應該是什麼”的問題,屬於規範的研究方法。羅雪爾所提倡研究的是“是什麼”的問題,理應採取實證的研究方法。
羅雪爾在“序言”中將自己使用的“歷史方法”歸納為四個原理:
一、國民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應該是人,或稱國民。應該研究國民在經濟上的想法、感受、以及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而要描述這些內容,就得和歷史聯繫起來。
二、經濟學所研究的國民不應該只侷限於當代活着的人。對過去的經濟、文化,特別是發達階段的經濟、文化的研究,對現實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很好的借鑑。
三,要從現實的經濟活動中推出一般的經濟規律,選擇的研究範圍要廣。經濟活動的各個主體是相互聯繫的,這樣,不僅要把所有的國民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也要把現代的國民和過去的國民聯繫起來進行研究。
四,任何社會制度都不是絕對完美的,經濟學的歷史研究方法不會輕易去讚美或否定一個社會制度,而只是要研究為什麼會產生“由理性走向非理性”、“由幸福變為有害的”。
羅雪爾認為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對象就是經濟財。所謂財就是一切能滿足人們慾望的東西,而經濟財是指進入市場參與交換的財。他認為經濟財有三類:物、勞動和關係。經濟就是對財的維持、增加和利用的行為。政治經濟學是關於國民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它包含了國民經濟的政治和經濟方面。
至於財的生產,主要有三種要素:自然資源、勞動和資本。而且羅雪爾強調這三個要素對生產過程來説都是不可或缺的。所謂生產是指使用價值的發現和更新改造以創造出更高使用價值的過程。在經濟發展較原始的階段,自然資源所起的作用較大,人們更多的是對自然資源的利用或稱對使用價值的利用;當經濟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後,人們對自然的改造能力增強,在對自然的利用過程中會更多的發揮出主觀能動性,這期間勞動要素就起到了較大的作用;而當經濟發展到較高級階段後,資本的作用就開始凸現出來了。
在研究國民收入時,羅雪爾將國民收入概念分為總國民收入和純國民收入。總國民收入是指一個國家一段時期內生產的所有產品價值的總和,而純國民收入是在總國民收入的基礎上減去原材料、固定資本消耗、勞資雙方的必須生活費等構成的成本後的餘額。他認為國民收入是由地租、工資和資本利息構成的。
在生產和消費的問題上,羅雪爾不同意薩伊“供給會自行創造出需求”的觀點。他認為有兩點原因可能使得這一論斷不成立,一是由於國與國之間的政治界限使得產品在他們之間很難調劑;二是生產者之間並沒有必然要去交換的意志。羅雪爾強調了消費的重要性,他認為沒有消費就不可能有生產。羅雪爾分析了國民經濟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將其分為原始生產、工業和商業三個階段。原始生產方式主要表現為狩獵、漁業和畜牧業,並且提到了我國的成吉思汗時期。在這一時期土地所有關係可能表現為自由分割、封建主佔有和後來的農民佔有。農奴或農民交納佃租和租税,後期實物交納向貨幣交納過渡。
對於工業社會,羅雪爾分析了都市制度和手工業行會制度。都市的形成和發展是國家發展的縮影。都市裏的手工業行會制度如學徒、工匠、匠師形成了都市裏的行會統治。
羅雪爾分析了商業社會的形成,以殖民地和貿易公司為先導,它是通過掠奪發展起來的。羅雪爾也是較早對經濟危機進行研究的經濟學家,他認為在商業社會,生產者對未來經濟的景氣程度過高的估計導致過剩的生產是形成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另外,紙幣的過量發行也會導致經濟危機。
歷史學派的經濟學家,以羅雪爾為代表,試圖建立“以歷史方法為基礎”的經濟學,也就是説通過對歷史的研究來得出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或者説對現今的知識賦予歷史的哲學:解開歷史的秘密,發現歷史的意義,總結出歷史發展的規律。但就羅雪爾來説,他所做到的畢竟和他期望的相比來説極其有限,他實際上不過是一種週期假設,使國家和其經濟體系經過青年、成年和老年衰退的過程。 [5] 
在該書中,經濟學的主要課題是研究為什麼或如何會產生由理性走向背理或由恩惠走向災難。國民經濟學是關於國民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國民經濟學在對國家作出一切有根據的判斷上是必要的。但應警惕片面重視物質興趣,必須同樣強調國民經濟學的政治方面和經濟方面。 [6] 

歷史方法的國民經濟學講義大綱結構特點

該書結構極為簡單,文句和段落之間沒有行文上的邏輯聯繫、不成文章。根據羅雪爾的解釋,它是講課用的提綱,好象沒有賦予肌肉的人體骨骼,他強調其目的只在於建立歷史方法的國民經濟學體系。他要求讀者不要忽略他那貫穿於全書、成為該書基礎的獨特的“嚴密方法”,即所謂“歷史的方法”。 [7] 

歷史方法的國民經濟學講義大綱後世影響

該書發表以後,在當時的經濟學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羅雪爾在書中開始把歷史方法運用到政治經濟學的研究領域,提出所謂“國民經濟學的生理學方法”,因此,該書被認為是“歷史學宣言”。書中所確立的“歷史方法”,不但影響了德國新舊歷史學派,而且對後來的美國製度學派也有很大的影響。 [8] 

歷史方法的國民經濟學講義大綱出版信息

出版年
譯者
出版社
1981年 [9]  、1986年 [10]  、1997年 [11]  、2011年 [12] 
朱紹文
商務印書館

歷史方法的國民經濟學講義大綱作者簡介

威廉·羅雪爾(1817年—1894年),19世紀中葉德國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德國經濟學“舊歷史學派”的奠基人。1817年出生在漢諾威的一箇舊官僚家庭,早年在哥廷根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歷史和政治學、1840年任哥廷根大學歷史學和國家科學的講師,最初的講義是《修昔底德的歷史方法》。羅雪爾崇拜修昔底德,後來他稱自已是經濟學領域的修昔底德。1841年開始任政治經濟學講師,兼講政治理論史。《歷史方法的國民經濟學講義大綱》一書就是他在這一時期的講稿。1844年他升為教授。1848年起在萊比錫大學作政治經濟學講座氏達46年之久,因此馬克思譏諷的稱他為“大學教授羅雪爾”。 [13] 
參考資料
  • 1.    林驤華主編.外國學術名著精華辭典 2[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07:第580頁
  • 2.    孫進等編著.世界經濟學名著速讀手冊.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2000.09:第134頁
  • 3.    (德)羅雪爾(W.Roscher)著;朱紹文譯..歷史方法的國民經濟學講義大綱[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11:目錄頁
  • 4.    蔣青編.世界一流經濟學名著精讀 上[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02:第86-87頁
  • 5.    郝超等編著.經濟學名著指南[M].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03.01:第86-88頁
  • 6.    蔣青編.世界一流經濟學名著精讀 上[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02:第80-81頁
  • 7.    呂益民,董小君主編.中外社會科學名著千種評要 經濟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3.06:第82頁
  • 8.    孫進等編著.世界經濟學名著速讀手冊[M].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2000.09:第138頁
  • 9.    (德)威廉·羅雪爾著;朱紹文譯.歷史方法的國民經濟學講義大綱[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權頁
  • 10.    (德)威廉·羅雪爾著;朱紹文譯.歷史方法的國民經濟學講義大綱[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權頁
  • 11.    (德)威廉·羅雪爾著;朱紹文譯.歷史方法的國民經濟學講義大綱[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版權頁
  • 12.    (德)威廉·羅雪爾著;朱紹文譯.歷史方法的國民經濟學講義大綱[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版權頁
  • 13.    郝超等編著.《經濟學名著指南》.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03.01:第85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