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歷史和空間視角的經濟增長與地區趨同

鎖定
《歷史和空間視角的經濟增長與地區趨同》是2013年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浩。 [1] 
中文名
歷史和空間視角的經濟增長與地區趨同
作    者
羅浩
出版社
經濟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3年4月
頁    數
272 頁
定    價
44 元
ISBN
9787514130348

歷史和空間視角的經濟增長與地區趨同內容簡介

《中青年經濟學家文庫:歷史和空間視角的經濟增長與地區趨同》的上篇從經濟增長與地區趨同交互作用的視角切入,依循要素—技術—制度—文化四種增長源泉在歷史和空間中的週期性調整,分析地區差距週期性長期演變的過程和機制。下篇用多種數學、統計、計量、空間分析方法,對中國以及美國、西歐、拉美等經濟體的地區差距長期演變進行了多角度的實證研究,並進行了政策討論。
[1] 

歷史和空間視角的經濟增長與地區趨同作者簡介

羅浩,籍貫江西泰和,1975年生於景德鎮。2004年畢業於南開大學經濟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曾任南京大學副教授與碩士生導師,現任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和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產業組織與區域經濟、旅遊經濟與旅遊規劃研究,並專長於旅遊、產業、區域、城市等各類規劃。已發表學術論文48篇,其中包括《經濟研究》、《中國工業經濟》、《地理學報》、《地理科學》、《旅遊學刊》等重要期刊論文。迄今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各2項、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廣東省社科基金項目、廣東省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課題、廣州市社科研究招標課題各1項;主持或參與旅遊、產業、區域、城鎮規劃等橫向課題15項。兼任《經濟研究》、《旅遊學刊》、《南方經濟》、《中大管理研究》、《暨南學報》匿名審稿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研究成果獎等的通訊評審專家。

歷史和空間視角的經濟增長與地區趨同目錄

上篇理論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一、定義
二、問題
第二節 前人的研究
一、國外研究
二、國內研究
第三節 思路與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節 結構與創新
一、結構
二、創新
第二章 經濟增長理論的回顧與討論
第一節 早期經濟學家的經濟增長思想
一、斯密
二、李嘉圖
三、馬爾薩斯
四、馬克思
五、馬歇爾
六、熊彼特
七、楊格
第二節 主流經濟增長理論的演進
一、哈羅德—多馬模型
第三節 發展經濟學的經濟增長思想
一、二元經濟增長理論
三、經濟增長階段論
第四節 其他非主流學派的經濟增長思想
一、新興古典經濟增長理論
二、經濟增長極限論
三、制度、制度變遷與新經濟史
四、規模經濟、壟斷競爭和新經濟地理
五、經濟增長演化論
六、非線性經濟學
第五節 若干問題的討論
一、報酬遞減還是報酬遞增
二、均衡還是非均衡
三、漸進還是突變
四、歷史和空間
第三章 經濟增長理論與地區差距演變
第一節 自然資源與經濟增長i:基礎模型
一、自然資源瓶頸與經濟增長停滯
二、突破資源瓶頸:產業轉移辦法
三、突破資源瓶頸:技術進步辦法
第二節 自然資源與經濟增長ii:技術進步等假定的修正
一、技術進步率為外生常數的情形
二、連續誘致性技術進步的情形
三、同時考慮產業轉移與技術進步
第三節 經濟增長中的地區差距
一、單週期的情形:地區差距的倒“u”曲線
二、多週期的情形:地區差距的週期波動
第四章 要素流動、技術擴散與地區趨同
第一節 經濟增長理論中的趨同假説
一、索洛模型與經濟增長收斂,仕
二、區域間經濟增長趨同假説
三、國際或區際經濟趨同的經驗證據
第二節 要素流動與經濟趨同
一、要素空間流動與地區間要素價格均等化
二、勞動力流動與經濟趨同
三、資本流動與經濟趨同
四、勞動與資本共同流動的綜合效應
第三節 技術擴散與經濟趨同
一、技術擴散過程的一般模型
二、技術擴散、後發優勢與經濟趨同
第五章 制度、經濟增長與地區趨同
第一節 制度重要
一、從要素、技術到制度
二、制度為什麼重要
三、制度與經濟績效:一個理論實驗
第二節 制度變遷與經濟趨同
一、再論制度的定義
二、封閉條件下的制度變遷與經濟增長
三、開放條件下的制度模仿與經濟趨同
第六章 文化、經濟增長與地區趨同
第一節 文化即命運
一、什麼是文化
二、文化對要素、技術和制度的影響
三、文化稟賦與經濟績效:理論和案例
第二節 文化變遷與文化趨同
一、文化可變
二、誘致性文化變遷
三、文化傳播與趨同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 要素—技術—制度—文化
第二節 歷史
第三節 空間
下篇實證與政策
第八章 地區差距演變的數學推導和中國的實證研究
第一節 地區經濟發展差距變化趨勢的數學推導
一、採用變異係數作為差距指標
二、採用口趨同指數作為差距指標
第二節 中國地區發展差距變化趨勢的實證研究
一、經濟增長的時間趨勢擬合
二、地區差距與經濟增長的迴歸分析
三、地區差距與經濟增長的迴歸分析(剔除異常年份)
第九章 地區差距波動的週期譜分析:中國、美國、西歐、拉美
第一節 測度指標和分析方法
一、地區差距測度指標
二、週期譜分析簡介
第二節 中國省際的分析結果(1952—2004年)
第三節 美國州際的分析結果(1929—2005年)
第四節 西歐十二國分析結果(1870—2001年)
第五節 拉美九國的分析結果(1901—2000年)
第十章 中美區域經濟增長的趨同分析
第一節 分析方法
一、σ趨同
二、β趨同
第二節 中國省際區域經濟增長趨同性
一、σ趨同
二、β趨同
第三節 美國州際區域經濟增長趨同性
一、σ趨同
二、β趨同
第十一章 中美區域經濟俱樂部趨同的空間自相關分析
第一節 研究方法
一、全局空間自相關分析
二、局部空間自相關分析
第二節 中國的實證分析
一、總體空間差異
二、局部空間差異
第三節 美國的實證分析
一、總體空間差異
二、局部空間差異
第十二章 中美區域經濟俱樂部趨同的空間馬爾科夫鏈分析
第一節 研究方法
一、馬爾科夫鏈
二、空間馬爾科夫鏈
第二節 中國的實證分析
一、時間特徵
二、空間特徵
三、區域背景下的分析
四、長期趨勢(預測)
五、俱樂部區域組成的變化
第三節 美國的實證分析
一、時間特徵
二、空間特徵
三、區域背景下的分析
四、長期趨勢(預測)
五、俱樂部區域組成的變化
第十三章 政府要不要干預區域經濟差距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市場對區域發展和區域差距的雙面作用
第三節 自由放任和政府幹預的爭論與選擇
第四節 政府幹預的其他理由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