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歷史史詩

鎖定
歷史史詩指的是敍述重大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敍事長詩。多以反映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它運用藝術手法,塑造重大歷史事件,結構宏大,充滿着偉大神奇的藝術色彩。
中文名
歷史史詩
外文名
historical epic
本    質
敍事長詩
作    用
敍述重大歷史事件和人物
特    點
結構宏大,充滿藝術色彩

歷史史詩基本含義

現代將一些反映歷史人物與歷史題材的長篇小説與影視劇作品也稱作歷史史詩作品。

歷史史詩歷史特點

歷史史詩一詞來源於史詩,是史詩的一種,以宏大的歷史事實為背景,通過虛構與藝術加工,反映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時間和地理空間跨越比較大。
歷史史詩如若沒有對歷史的整體把握,沒有一定的表現力與概括力,沒有詩人的靈性,是很駕馭想象的羽翅,飛翔在歷史的天空,將人物寫活的。歷史史詩中對歷史人物的抒寫,以史為據,但又不拘泥於史實,而是加進了作者對歷史的再認識與感悟,將歷史人物置身於一個特定的歷史背景與氛圍----個體生命與主體環境的矛盾衝突,從而讓作者在欣賞時得到某種心靈的契合與感悟。

歷史史詩起源

歷史史詩在中國最早起源於詠史詩,詠史詩是指以歷史題材為詠寫對象的詩歌創作.大多針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詩經》《離騷》中就有這種作品,詩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義上的詠史詩是東漢時班固的《詠史》。
“以史為鑑”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它一直是我國傳統文化對待歷史的正確態度。悠悠五千年,泱泱廿四史,實為世界稀有,歷史遺蹟,人物風流,一直為文學藝術的創作提供豐富的素材,繪畫雕塑小説戲劇散文詩歌,乃至今天的影視作品,到處都有歷史的素材。藝術家們直面現實人生,或從對歷史事實的思考中生髮出許多感喟許多諷慨,或從對歷史事實的研究中生髮出許多聯想許多假設。因此,這些反應歷史人物和歷史題材的文藝作品均可看作為歷史史詩。

歷史史詩代表作

最早的如《荷馬史詩》、《格薩爾王傳》,近年出版的最具代表性的如《奧林匹克史詩》。
奧林匹克史詩 奧林匹克史詩
奧林匹克史詩》作者張又棟。這本書以敍事詩的形式反應了自古希臘至現代歷屆奧運會的主要歷史事件和故事,共分為8章177篇,約660多行,插圖319幅。其創作以《奧運會通史》等有關圖書文獻為基本依據,學習參考《荷馬史詩》的形式和風格,以簡明生動的語言和詩句描寫奧運會歷史概貌及人物故事。其第一章為古代奧運會,其餘7章以時間順序為各界現代奧運會(含冬奧會),每屆2-7篇不等。

歷史史詩長篇小説

歷史史詩簡介

保衞延安 保衞延安
“史詩性”,是當代不少寫作長篇小説的作家的追求,也是批評家用來評價一些長篇所達到的思想藝術高度的重要標尺。這種創作追求,來源於當代小説作家那種充當“社會歷史家”,再現社會事蹟的整體過程,把握“時代精神”的慾望(其實,不僅長篇,一些敍事詩和戲劇作品,也表現了相似的趨向)。中國現代小説的這種“宏大敍事”的藝術趨向,在30年代就已存在。茅盾就是具有“大規模地描寫中國社會現象”、“反映出這個時期中國革命的整個面貌”的自覺意識的作家。這種藝術目標後來得到繼續。

歷史史詩代表作

保衞延安》,是當代最早被評論家從“史詩”的角度評價的長篇。作者杜鵬程(1921-1991),陝西韓城縣人。《保衞延安》取材於1947年3月到9月的陝北延安戰事——胡宗南指揮的國民黨軍隊對延安的進攻,毛澤東、彭德懷主動放棄延安和延安的收復。其中,青化砭、蟠龍鎮、沙家店等戰役,是描述的重點以對“戰爭全局”的把握來關照具體的、局部性的戰事和人物的活動,是作品的總體構思。小説以單一的意識形態、視角,和持續的緊張節奏,來着力塑造周大勇、李誠、王老虎等無所畏懼的英雄形象,併為英雄們佈置了苦戰、退卻、流血死亡的“檢驗”戰鬥意志的逆境,使小説自始至終保持英雄主義的高昂情緒。在虛構性藝術文本中,將有影響的歷史人物(在這裏是高級將領彭德懷)作為藝術形象加以正面表現,這在中國現代小説中並不多見,因而受到評論界的注意。
紅日 紅日
紅日》作者吳強(1910-1990),江蘇漣水縣人。《紅日》把真實的戰爭歷史(40年代內戰初期山東的漣水、萊蕪孟良崮戰役)與藝術虛構加以結合。故事的展開方式和人物活動的具體描寫,立足於對“正義之師”的力量源泉的揭示,和回答勝利獲取的根據——這也是大多數革命歷史小説所要表達的主旨。在表現40年代內戰的小説中,評論界一般認為,比起《保衞延安》來,它在思想藝術上取得重大進展。
紅旗譜》作者梁斌(1914-1996),河北蠡縣人。在《紅旗譜》中,直接描述二三十年代在鄉村和城市革命運動最早的孕育、開展的情形,“史詩性”地概括中國農民在“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生活和命運,需要安排相當宏闊的生活畫面,和長卷式的結構。因而,小説被構思為多卷本。

歷史史詩歷史影視劇

歷史史詩歷史特點

歷史是一門科學,史詩則是藝術。由此,銀幕上的歷史也就不簡單是歷史,特別是有關革命領袖題材的電影,它理應具有史詩的品格。而史詩自身的品格是,它是有關一個民族或國家的英雄成長的故事,英雄具有鮮活的典型性格,其經歷的事件須有一定的規模,或者説一定程度上應具有某種百科全書般的氣度。情節和事件絕對以事實為依據,但也可以糅進一定的虛構成分,總之要有客觀的權威性。
作為一種電影體裁,歷史史詩與電影這種媒介一道問世。它那"驚人的"可能性先是在意大利的無聲電影中得到實現;接着,美國人D·W·格里菲恩和塞西爾·K·德米爾對它進行加工,它在50年代和60年代初的好萊塢產品達到頂峯;隨後,——由於經濟上和文化上的複雜原因——進人了現在的衰落時期。

歷史史詩好萊塢電影

特色 好萊塢歷史史詩還使人想起奇特怪異的書法,這書法使我們接觸到以金字寫就帶有大寫字母"H"的歷史 (History);它還使人想起通常以"我主統治的年代"這樣的話起頭的開場白,隨後便是"關於西班牙王位繼承權的戰爭的簡明概要,或十二世紀英國農民的狀況,或尼祿統治下基督教的進步",地圖常常伴隨這些講述歷史的聲音出現——標點文本;同時賦予觀眾以史詩的視野,帝國的建立和冒險;還暗示過去的過去性及其距離現在安全的史書上的距離。
好萊塢史詩還界定歷史,就像音樂中的情形那樣——貫穿始終的交響樂通過間離每一時刻而強調每一時刻。它還使用富麗壯觀、奇異古怪的服裝——尤其是帶有內部操縱的乳罩的金光閃閃的金銀線織成的服裝。事實上,好萊塢史詩呈現給我們的是,正在經歷歷史的人們——特別是婦女們——幾乎總是身着華麗的盛裝,並且花費大量的記事 (History)來更換服裝。
代表作 《海盜》,1958年
《索多姆和戈莫拉》,1961年
《銀質高腳杯》,1954年
《克里奧佩特拉》,1934年
王中王》,1927年
亞瑟王 亞瑟王
末代皇帝》(1987年)《亞瑟王》 試金石電影公司與傑裏.布拉克海默電影公司共同出品
導演:安東尼.福奎
編劇:大衞.弗朗佐尼
這部場面蔚為壯觀的史詩性影片敍述了一個人最終變成國王的命運。 《亞瑟王》具有可靠的史實依據,它講述了一名指揮官和武士應運而生領導不列顛人民抗擊撒克遜人的故事,講述了亞瑟變成亞瑟王的故事。事實上亞瑟王生活在歐洲中世紀,遠遠早於大部分其它電影所表現的時代。大衞·弗朗佐尼對這個題材作出了新的詮釋,從而提供了這個與歷史更加吻合的亞瑟王故事。

歷史史詩中國歷史影視劇

歷史史詩簡介

早在四十年代,像 《一江春水向東流》就是不折不扣的史詩大片,它絕不遜於《亂世佳人》。新中國建立後,文藝戰線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因管理因素及許多政治原因,許多作品若要放在今天拍,如湯曉丹執導的《南征北戰》,《南昌起義》,成蔭執導的《萬水千山》,鄭君裏執導的《林則徐》,林農執導的《甲午風雲》,這些作品絕對是不折不扣的史詩大片。

歷史史詩貞觀長歌

影片名稱:貞觀長歌
領銜
貞觀長歌 貞觀長歌
貞觀長歌》是一部歷史正劇,但是它又抒寫了以幾段愛情故事,或浪漫或壯美或悲情。劇中巧妙地安排了有確切記載的唐太宗與鄭姓女子的婚姻風波。這些愛情故事有機地融入了緊張尖鋭宮廷鬥爭之中,讓作品平添了幾多絢麗色彩。通過現實主義浪漫主義手法的結合,《貞觀長歌》既向觀眾展示了一幅英雄輩出風雲際會的壯麗畫卷,又讓人們領略到了處在民族大融合時代裏和諧開放、浪漫多彩的盛世唐風,使得作品成為了一曲歷史的長歌,愛情的長歌!

歷史史詩中國革命影視劇

歷史史詩簡介

從上世紀二十年代開始,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及其創始者之一毛澤東同志領導下,經過數十年浴血奮戰,以無數先烈志士流血犧牲為代價,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接着,又在風雲變幻的國際環境中,走上建設社會主義的曲折之路。時代的空間是廣闊壯麗的,其間有空前的血與火的鬥爭,也有暫時的挫折和迂迴,有風捲殘雲的進軍和翻天覆地的勝利,也有深刻虛懷的反思與省悟,在這樣歷史階段產生的歷史史詩性影視劇跳動着時代的脈搏,激盪着感情的風雲,它深深根植於作者所投身的革命實踐和傳統中華民族詩歌文化的沃土中,形成獨特浪漫的藝術風格.。
反映中國革命歷史題材的史詩性影視劇不勝枚舉,代表作如: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電視連續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大決戰》、《血戰台兒莊》、《南京!南京!》等!

歷史史詩東方紅

人間正道是滄桑 人間正道是滄桑
影片通過歌舞概括地表現了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同志的領導下,所進行的反帝、反封建、反對官僚主義的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這部史詩選擇了各個革命階段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使它成為中國人民謀求解放的歷史縮影。這部音樂舞蹈史詩是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5週年而創作的

歷史史詩人間正道是滄桑

50集電視連續劇《人間正道是滄桑》是一部具有史詩品格的大作。説它具有史詩品格,不僅因為她的歷史跨度,也不僅因為人物眾多,而是因為編劇用藝術的方法,對中國1925年到1949年的歷史,作了形象的概括。這期間發生的重大事件,幾乎無一遺漏地在作品中得以表現。從北伐革命到南昌起義,從土地革命戰爭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直到新中國成立,舉凡廣州起義、南昌起義、4.12政變、井岡山斗爭、萬里長征、西安事變、盧溝橋事變、皖南事變、重慶談判以及三大戰役,等等,這些事件,在作品中通過人物的命運串聯起來,使其更像一部形象化的中國革命史。從1925年到1949年,中國經歷了歷史上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關於中國革命的許多重大事件,都發生在這個重要的歷史階段。許多年來,這段歷史,不僅吸引着無數史學家關注的目光,同時也吸引着整個社會,即使是普通百姓,對這段歷史也都有着特別濃厚的興趣。所以,這部作品的推出,滿足了廣大觀眾通過藝術形象閲讀歷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