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歲晏行

鎖定
《歲晏行》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先記敍歲暮風雪嚴寒,感傷湘中以漁獵謀生者的不易,接着感嘆百姓因賦税沉重而賣兒鬻女,再哀嘆民窮財盡,惡錢氾濫而官府不加禁止,最後借城頭畫角之聲抒發自己的無窮憂時哀怨。全詩內容豐富,語言簡練,藝術上運用鋪敍對比的手法,結構上回環往復,變化多端,充分顯示了杜詩的風格。
作品名稱
歲晏行
出    處
全唐詩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七言古詩

歲晏行作品原文

歲晏行
歲雲暮矣多北風,瀟湘洞庭白雪中。
漁父天寒網罟凍,莫徭射雁鳴桑弓
去年米貴闕軍食,今年米賤大傷農。
高馬達官厭酒肉,此輩杼軸茅茨空
楚人重魚不重鳥,汝休枉殺南飛鴻
況聞處處鬻男女,割慈忍愛還租庸
往日用錢捉私鑄,今許鉛錫和青銅
刻泥為之最易得,好惡不合長相蒙
萬國城頭吹畫角,此曲哀怨何時終? [1] 

歲晏行註釋譯文

歲晏行詞句註釋

⑴歲晏:即歲暮,年末。
⑵雲:語氣助詞,無義。
⑶罟(gǔ):即網。
⑷莫徭:湖南的一個少數民族。《隋書·地理志》記載,莫徭善於射獵,因其先祖有功,常免徵役。劉禹錫有《連州臘日觀莫徭獵西山》詩。鳴:弓開有聲。桑弓:桑木做的弓。
⑸闕軍食:即缺軍糧。闕,通“缺”。據《唐書·代宗紀》記載,大曆二年(767)十月,朝廷令百官、京城士庶出錢助軍,減京官職田三分之一,以補給軍糧。
⑹高馬:指高頭大馬。達官:指顯達之官。厭:同“饜”,飽食。《孟子》:“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
⑺此輩:即上漁民、莫徭的獵人們。杼(zhù)柚:織布機。茅茨:草房。
⑻楚人:今湖南等地春秋戰國時屬楚,這裏指湖南一帶的人。
⑼汝:指莫徭。鴻:大雁,這裏代指飛禽。
⑽鬻(yù):出賣。男女:即兒女。
⑾割慈忍愛:指出賣兒女。還:交納。租庸:唐時賦税制度有租、庸、調三種,租是交納糧食,調是交納絹綾麻,庸是服役。這裏代指一切賦税。
⑿私鑄:即私家鑄錢。
⒀錫:一作“鐵”。
⒁刻泥:用膠泥刻制鐵模。
⒂好惡:好錢和惡錢,即官錢和私錢。不合:不應當。
⒃萬國:普天之下。畫角:古代管樂器名,古代軍中常用來警報昏曉。 [2-3] 

歲晏行白話譯文

年終時候遍地颯颯北風,瀟湘洞庭在白皚皚的飛雪中。
天寒凍結了漁父的魚網,莫徭人射雁拉響桑弓。
去年米貴軍糧缺乏,今年米賤卻嚴重地傷農。
騎着大馬的達官貴人吃厭酒肉,百姓窮得織機、茅屋都掃空。
楚人喜歡魚蝦不願吃鳥肉,你們不要白白殺害南飛的孤鴻。
何況聽説處處賣兒賣女,來償還租庸。
過去用錢嚴禁私人熔鑄,今天竟允許鉛錫中摻和青銅。
刻泥的錢模最容易取得,但不應讓好錢壞錢長時欺矇。
各地城頭都在吹起號角,這樣哀怨的曲調幾時才能告終?

歲晏行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唐代宗大曆三年(768)冬,是杜甫晚年移家於舟中,漂泊在長江湘水上的詩作。安史之亂以後,唐朝時局仍一片混亂。藩軍鎮壓割據,軍閥混戰,各種各樣的税務使百姓災難深重。大曆三年春,杜甫已五十七歲,攜家人從夔州(今重慶奉節)出三峽,這年冬天舟次嶽州(今湖南嶽陽),有感於世亂民窮,作此詩以記。 [3]  [4] 

歲晏行作品鑑賞

歲晏行整體賞析

這首詩流露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痛苦生活的關懷和對時局的憂慮,揭露深刻,感憤深廣,是杜甫晚年極富現實意義的一篇力作。全詩前四層各四句,末用二句作結,共五層。
“歲雲暮矣多北風,瀟湘洞庭白雪中。”首句承題,點明時令節候。“瀟湘洞庭”,點出詩人行經之地。一年將盡,北風呼嘯的洞庭湖上,雪花紛紛揚揚。詩以景入,開篇就勾勒出一幅天寒地凍、慘淡慘冷的背景。寫歲晏景事,為全詩寫時事創造氣氛。
“漁父天寒網罟凍,莫徭射雁鳴桑弓。”三、四兩句直寫眼前情景,漁父網凍捕不成魚,莫徭出於無奈而射雁,既表現百姓生活之艱難,也流露出詩人的憫農之情。
“去年米貴闕軍食,今年米賤太傷農。高馬達官厭酒肉,此輩杼柚茅茨空。”高車駟馬的達官貴人吃厭了酒肉的腐化生活與男耕女織的農民終年辛勤卻一無所有的慘狀,構成鮮明的對比,這就深刻地暴露了統治階級的腐朽,道出了人間的不平。前四句傷窮民之漁獵者,此四句又傷窮民之耕織者,再以民生為念,令人感泣。
“楚人重魚不重鳥,汝休枉殺南飛鴻。況聞處處鬻男女,割慈忍愛還租庸。”莫徭射雁不能換來收入以改變窮困處境,等於白害了鴻雁生命,所以説“枉殺”。詩用“汝休”二字,有勸誡之意,語氣沉鬱,表現了詩人對飛鴻的同情,同時使人聯想起民間“哀鴻遍野”的慘境。前面已描寫了百姓生活之苦,又“處處”迫於賦斂之困,以至賣兒鬻女。“況聞”有進一層之意。這就進一步揭露了官府橫徵暴斂,寫出剝奪者對百姓的殘酷壓榨已到了忍無可忍的境地。
“往日用錢捉私鑄,今許鉛錫和青銅。”天寶以後,地主商人盜鑄益甚,在青銅裏摻和鉛錫,牟取暴利。官府聽之任之,所以説“今許”。通過今昔對比,揭露朝廷錢法太壞,語意極為憤激。
“刻泥為之最易得,好惡不合長相蒙。”揭露中有諷刺,入木三分,有力地抨擊了當時朝廷政策,申明必須禁止私鑄惡錢,以保護人民利益。如此仗義執言,反映了詩人對人民疾苦深切的關注和同情。
“萬國城頭吹畫角,此曲哀怨何時終?”詩首從歲暮所見寫起,詩末以歲暮所聞收束,首尾呼應,表達憂亂之意。點破題旨,流露出詩人對時局的深深憂慮和對百姓生活困苦的擔憂。
這首詩在藝術上用了鋪敍和對比。詩以“歲雲暮矣多北風,瀟湘洞庭白雪中”開啓,先記詩人漂泊時地,然後鋪陳展敍其見聞,或寫人記事,慨嘆今昔;或揭露權貴,抨擊朝政;或言志抒情,傷時憂國,迴環往復,變化多端,各盡其妙,非大手筆莫辦。其間,又常用簡練的語言表現極為豐富的社會內容。如“高馬達官厭酒肉,此輩杼柚茅茨空”,“萬國城頭吹畫角,此曲哀怨何時終”等,都概括了封建社會兩種階級的對立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戰亂中的基本面貌,詩人通過描寫百姓情況反映出當時形勢混亂,也表達出了濃濃的憂國憂民的情感。 [3]  [4] 

歲晏行名家點評

明代陸時雍唐詩鏡》:雜沓鄭重,是老人語致。
明代王嗣奭杜臆》:此亦不繩削,想到即書。蓋偶一為之,以極詩之變。似亦嫌於傷時,故為顛倒其語,非老人語皆然也,學之便誤。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聲哀厲而彌長,其氣之老,正在參錯中。
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起勢飄然,“網凍”“弓鳴”,書所見也,已引動民窮意。中段具屬議論,以“軍食”“傷農”作提筆。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邵雲:似雜似復,正得歌謠之遺。漁、徭、農三項,敍得昔落變化(“漁父天寒”六句下)。 [5] 

歲晏行作者簡介

杜甫像 杜甫像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6]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41
  • 2.    袁慧光.杜甫湘中詩集註.長沙:嶽麓書社,2010:12-14
  • 3.    周嘯天 等.唐詩鑑賞辭典補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306-309
  • 4.    陳貽焮.杜甫評傳(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969
  • 5.    陳伯海.唐詩匯評(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1071
  • 6.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