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歲旦

(漢語詞語)

鎖定
歲旦,是一歲的首日,乃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代表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作為傳統的農耕社會,古人相當重視立春歲旦,歲旦對於傳統農耕社會來説,具有重要的意義。重大的拜神祭祖、祈歲納福、驅邪禳災、除舊佈新、迎新春等慶典均安排在歲旦舉行,這一系列的節慶活動不僅構成了後世歲首節慶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遺存。
中文名
歲旦
拼    音
suì dàn
釋    義
一歲的首日
注    音
ㄙㄨㄟˋ ㄉㄢˋ

目錄

歲旦淵源

歲旦,即一歲的首日,是干支歷的歲始。亦用來指一年的第一天。在早期觀象授時時代,依據斗轉星移定歲時。干支紀元以“斗柄回寅”為“春正”(正月),立春為歲首。天維建元,從寅開始,如《淮南子·天文訓》收錄:“帝張四維,運之以鬥,月徙一辰,復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醜,一歲而匝,終而復始”。十二月運行,週而復始,歲末十二月指醜方,正月又復還寅位,“斗柄回寅”,春回大地,進入全新的循環,萬象更新,新歲開啓。建寅的正月,又叫做“元”月,立春為元月元日,立春是干支(歲、攝提)的曆元。《史記.天官書》將立春稱為“王者歲首”:“正月旦,王者歲首,立春日,四時之始也”。春季為四時之首,立春又是春季之始,立春既是“四時之始”,又是一歲之首。秦漢以前,南北各地風俗文化不同,一些地方歲首禮俗所重的不是陰曆元月朔日,而是干支歷廿四節氣的立春歲旦。在漫長的農耕社會中,廿四節氣發揮着重要作用,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衍生出大量與之相關的民俗文化,藴含着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 [1] 

歲旦曆法

我國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會出現於北半球天空不同的方位,它是古人定方向、季節節氣的標尺。北極星位於地球地軸的北端,在北斗七星中的天璇與天樞連線的五倍延長線上。由於地球的自轉,而北極星正好處在天球轉動的軸上,所以相對不動,而在軸邊上的北斗星看起來就像圍繞着北極星轉一樣,這就產生了“斗轉星移”。斗柄旋轉一圈謂之一歲,“歲”又名為“攝提”、“太歲”,是上古時代的紀元星名,古人以“歲”來表示寒暑交替,《易·繫辭》:寒暑相推而歲成。古人認為十二月為宇宙運轉的規律法則,如《文子·自然》:“十二月運行,週而復始。” 意思是天地轉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環。”我國位於北半球,北迴歸線(黃赤交角)穿越我國境內。它是地球上一條具有典型天文學意義的特殊緯度線,它對天文、地理、氣候、生物等具有重要的意義。“二十四節氣”編排與這條特殊天文緯線以及我國的季風氣候類型有着密切的關係。當天文意義上的冬春轉換時(鬥指寅或太陽黃經達315°),北迴歸線上(黃赤交角)的一邊春意盎然,另一邊卻還是蕭瑟的冬天。在早期觀象授時時代,農事週期就是慶典週期,有些節氣也就是節日,終而復始、萬象更新的歲節是百節之首,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時節令文化。雖然此後由於在歷史發展中陰陽合曆曆法制度的推廣,節氣與節日發生了分離,但許多節令民俗仍舊保留了下來。 [2] 

歲旦其它

詞語分開解釋:
: 歲紀元星名,干支紀元(攝提) 以立春至下一立春為一歲。歲節:歲首。歲暮、歲夕(即“除夕”)。歲除(年終)。歲闌(一年將盡的時候)。
: 旦 dàn 早晨:旦暮。 日:表示某一天。旦望(農曆的初一和十五)。詞語例:通宵達旦,枕戈待旦。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