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岁占

[suì zhàn]
旧时占卜年成的习俗
岁占(suì zhàn)是汉语词汇,指旧时民间通过观察农历正月最初几日的天气阴晴变化来预测全年农业收成的传统习俗 [1]。其核心含义为"占卜问年成",明代归子慕《城北初夏》诗中"田父説岁占,今兹定有年"的记载印证了该习俗在古代农耕社会中的实践 [2]。作为岁时文化的组成部分,岁占反映了传统社会对自然规律的朴素认知。
拼    音
suì zhàn
注    音
ㄙㄨㄟˋㄓㄢˋ
繁    体
歲占
词    性
汉语词语
释    义
占卜问年成
出    处
明代归子慕诗句

词语释义

播报
编辑
"岁占"由"岁"(说拜指年成、农事)与"占"(卜问)二字构成。其基本语义为通过特定观测方法预测全年农作物收成 [1],具体指旧时民间将农历叠厦正少壳兰月初一至初挨求浆十的天气状况多主屑壳(晴、阴、雨、雪等)与各月收成对白促壳应联结的占卜体系 [2]。例如初一天气对应正月收成,初二纹芝希对应二月,以此类推至初十对应十月 [1]姜循。

历史渊源

播报
编辑
该习俗明代文献中已明确记载具体实践方式,归子慕《城北初夏》中"田父説岁占,今兹定有年"的诗句 [2],表明16世纪江南地区仍盛行此俗。清代地方志中亦多见类似"正月上旬日占岁"的记载,反映了农耕社会对气候周期性的经验总结。

观测体系

播报
编辑
正月初一至初十分别对应不同月份的收成预测 [1-2]
  • 初一:主正月收成,晴则吉
  • 初二:主二月收成,宜阴不宜雨
  • 初三:主三月收成,雨雪兆丰年
  • 初四至初十依次类推,每日天气对应特定月份
部分地域将观测期延伸至正月十五,形成"上元占岁"的衍生习俗 [2]

文化内涵

播报
编辑
作为农耕文明的产物,岁占体现了三个层面的文化特征:
  • 自然认知:建立天气周期与农作物生长的经验关联
  • 时间观念:以农历正月为年度周期的起点
  • 集体记忆:通过代际传承形成地域性农谚系统

相关词汇

播报
编辑
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岁占"与"岁首"(年初)、"岁时"(年度时序)、"年成"(农作物收成)等词语共同构成岁时文化语义场。其繁体写法"歲占"仍见于港澳台地区文献 [2]

现代演变

播报
编辑
随着气象科学的发展,传统岁占习俗在20世纪中期逐渐淡化,但其文化遗存仍可见于部分地区的春节民俗活动与农谚体系中 [1]。2010年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个别地区将此习俗作为传统知识项目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