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隆阿

鎖定
武隆阿(?—1831),瓜爾佳氏,滿洲正黃旗人,提督七十五子,清朝將領。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滿族
逝世日期
1831年
主要成就
征討回疆張格爾叛亂,出任喀什葛爾參贊大臣
本    名
武隆阿

武隆阿人物生平

嘉慶初,以健鋭營前鋒從徵湖北教匪,後隨父剿賊四川,功多,累擢副都統。七十五以病去,武隆阿代領所部留川,為勒保所忌,父喪,乃還京。十年,授廣東潮州鎮總兵。時海盜充斥,仁宗以武隆阿勇敢,故使治之。既而總督那彥成招降盜首李崇玉,予四品銜守備札,而以武隆阿捕獲聞。事覺,坐降二等侍衞,赴台灣軍營效力。十一年,偕王得祿等擊蔡牽於鹿耳門,敗之,遷頭等侍衞,授台灣鎮總兵。二十五年,母憂,回旗。尋充喀什噶爾參贊大臣
道光元年,疏陳八旗生計,請以綠營兵半為旗額,由駐防子弟挑補,詔斥紊言亂政,降二等侍衞,調西寧辦事大臣。三年,召還,授內閣學士。出為直隸提督,授江西巡撫,調山東。六年,台灣奸民張丙作亂,詔武隆阿往督師,未行而回疆亂急,授欽差大臣,與楊遇春參贊揚威將軍長齡軍務,率吉林、黑龍江騎兵三千出關。
武隆阿書法 武隆阿書法
七年二月,戰於洋阿爾巴特,武隆阿將右軍,扼其前,賊敗走,追至排子巴特,又敗之,進克沙布都爾回莊,乘勝至渾水河,悍賊數千來援,迎擊破之,斬其酋色提巴爾第等。進次阿瓦巴特,賊伏精鋭以待,遣羸師挑戰,佯敗,武隆阿整隊進,以連環槍聚擊,別遣藤牌軍由山谷間道衝出,賊馬驚卻走,伏賊自林中出,不復成列,縱擊之,殪賊萬餘,斬其酋阿瓦子邁瑪底、那爾巴特阿渾等。捷聞,加太子少保。賊壘踞渾河南岸,列大炮山穴,死守以拒,武隆阿軍至不得進。日暮,偕楊遇春乘風潛渡上游襲賊後,賊數進數退,卒不支,始潰走,遂復喀什噶爾城。張格爾聞敗先遁,詔斥將軍、參贊不能生致首逆,並被譴,奪武隆阿宮銜,責擒張格爾以自贖。武隆阿病留喀城,授喀什噶爾參贊大臣。詔詢善後方略,長齡請以逆裔阿布都哈里管西四城回部事。武隆阿亦疏言:“留兵少則不敷戰守,留兵多則難繼度支。前此大兵進剿,幸克捷迅速,奸謀始息。臣以為西四城環逼外夷,處處受敵,地不足守,人不足臣,非如東四城為中路不可少之保障。與其糜有用兵餉於無用之地,不如歸併東四城,省兵費之半,即可鞏如金甌,似無需更守此漏卮。”詔切責其附和長齡。會諜報張格爾潛居達爾瓦,武隆阿率師往擊之,侍衞色克精阿等歿於陣,上愈怒,議革職,從寬留任。尋以病亟請解職,允之,命在喀城調理,病癒仍署原官。
八年,張格爾就擒,免前後吏議。尋實授喀什噶爾參贊大臣,奏招撫歸順部落額提格訥布魯特,安置依劣克達坂地。詔以“受降易,安撫難”勉之。召回京。
九年,陝、甘兵凱撤,給鹽糧銀依內地防軍舊例,軍士意不滿,譁噪。那彥成疏言:“武隆阿戰陣勇敢,而多疑少斷,未洽人心。陝軍囂爭,實其意存節省、拘泥成例所致,慮不勝參贊任。”及至京召對,語復掩飾,降頭等侍衞。尋充和闐辦事大臣
十年,召還。逾年,卒。

武隆阿家庭成員

  • 父親七十五
  • 兒子
    • 慶安,太常寺六品官。
    • 慶寅,廣東督標中軍副將。
    • 慶容,江南道監察御史。
    • 慶寬,户部堂主事。

武隆阿後世紀念

武隆阿回疆戰功與二楊相埒,以言棄地獲譴,未膺優賞。宣宗念前勞,仍列功臣,繪像紫光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