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衡於1934年進入清華大學地學系學習;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在延安任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秘書、聯絡處長;1941年擔任延安自然科學院地礦系教員;1945年先後任吉江省委研究室副主任、杜爾伯特旗旗長、扶余縣縣長、嫩江省企業局局長、黑龍江省工業廳廳長等職;1949年擔任東北工業研究所所長;1952年擔任中國科學院東北分院秘書長、黨組書記;1954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學部委員、院黨組副書記;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78年擔任國家科委副主任,顧問;198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1999年1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2]
;2004年3月6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提名委員會正式批准將國際編號為56088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武衡星”
[3]
。
- 中文名
- 武衡
- 國 籍
- 中國
- 出生地
- 江蘇徐州
- 出生日期
- 1914年3月18日
- 逝世日期
- 1999年1月15日
- 畢業院校
- 清華大學
-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主要成就
-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 籍 貫
- 江蘇徐州
武衡人物生平
編輯
武衡(5張)
1934年,在清華大學地學系學習。
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9年,在延安任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秘書、聯絡處長。
1941年,擔任延安自然科學院地礦系教員。
1945年,先後任吉江省委研究室副主任、杜爾伯特旗旗長、扶余縣縣長、嫩江省企業局局長、黑龍江省工業廳廳長等職。
1949年,擔任東北工業研究所所長。
1952年,擔任中國科學院東北分院秘書長、黨組書記。
1954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學部委員、院黨組副書記;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副秘書長。
1955年,參加了中國科學院學部的籌建工作,並當選為地學部的學部委員。
1957年,任國務院規劃委員會副秘書長。
1958年,國家科委成立後,出任副主任直至1966年。
1972年,任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
1977年,國家科委恢復後任常務副主任和黨組副書記。
武衡主要成就
編輯武衡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武衡於20世紀40年代參加籌建延安自然科學院,進行陝、甘、寧等地礦產資源考察研究;20世紀450年代主持籌建、領導並開展東北地區的科研工作,為恢復和發展東北經濟建設和科學技術事業作出了貢獻。1955年後,參與領導組建中國科學院學部,參與領導組織了三次全國科學技術長遠規劃的制訂以及1962年全國科學技術工作會議和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主持起草中國第一部《中國專利法》獲得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高榮譽獎“發明與創造金質獎章”
[5]
。
武衡榮譽表彰
武衡社會任職
編輯時間 | 擔任職務 |
---|---|
1956年9月— | |
1978年3月—1983年6月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6]
|
1982年—1992年 | 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十二屆、十三屆委員 |
1983年6月— |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教科文衞委員會委員
[7]
|
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副秘書長 |
武衡人物評價
編輯武衡對建立一個比較完整的東北科研基地(東北科學研究所),恢復東北的工農業生產和建設,做出了貢獻;並逐漸促進該所的科研方向的形成,為中國科學院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成績
[4]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評)
武衡後世紀念
編輯- 武衡星
2004年3月6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提名委員會正式批准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1999年1月14日發現的,國際編號為56088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武衡星”,以此褒獎和紀念中國這位已故科技戰線傑出的領導者與組織者
[3]
。
- 參考資料
-
- 1. 武衡 地質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 . 北京理工大學[引用日期2019-11-23]
- 2. 武衡同志逝世 (附圖片)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0-04-02]
- 3. 又一位中國科學家的名字嵌入太空 "武衡星"命名 .中國新聞網.2004年03月19日[引用日期2020-04-02]
- 4. 概況介紹 > 歷任領導 武衡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2016-08-30[引用日期2019-11-23]
- 5. 院士信息 > 已故院士名單 武衡 .中國科學院[引用日期2019-11-23]
- 6.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名單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0-04-02]
- 7. 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 .中國人大網[引用日期2020-04-02]
- 8. 武衡 中國科學院 地學部 .中國工程院[引用日期20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