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緯

鎖定
武緯,又名武右文,官道武趙村人。生於1909年2月。1925年黃埔軍官學校畢業,曾任國民軍二十路特務營長、西安警察六分局、三分局局長、西安警備司令部督察處長、副旅長、渭潼警備司令部副司令、十五軍官總隊副員等職。在此期間,武緯曾和共產黨地下工作者吳柏暢、李茂堂相聯繫,利用自己合法身份和各種複雜關係,掩護和營救過朱茂青、武少文、雷五齋等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1949年2月,解放軍進入渭北一帶,胡宗南令劉超寰攻打渭北。武緯知道後,利用與劉的舊交,搪塞胡部,使渭北羣眾免除大禍。5月,受共產黨地下組織指令,寫信派人主動到縣委駐地黃村聯繫,願意率部起義,配合解放渭南。隨即,率國民黨渭潼警備司令部兩個團,擊潰南逃的國民黨八十四師歐陽明團,繳獲各種槍支千餘支。開放渭河渡口,迎接解放軍進城。
解放後,武緯聯繫各方民主人士,集資創辦西安民主劇院、德慶皮影社。又任西安市人委參事室參事、市政協委員。1970年元月逝世。 [1] 
中文名
武緯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9年2月14日 [2] 
逝世日期
1970年1月7日 [2] 

目錄

武緯人物事蹟

1948年末,解放戰爭在全國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固守在關中的胡宗南部隊,妄圖東山再起,一方面大力構築工事,一方面拼湊力量,擴充兵源。並根據國民黨行政院的電令,擬在陝東建立渭潼警備司令部。
這一重要情報被我西安情報處負責人李茂堂得知,為爭取和掌握這支武裝力量,配合人民解放軍解放陝東,李便利用自己國民黨省黨部調統室主任的合法身份,向胡宗南保薦其姑表弟武緯為渭潼警備司令部司令。
武緯,字右文,1909年2月生於渭南縣官道武趙村,1925年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曾聆聽周恩來、惲代英、瞿秋白、肖楚女、邵力子等的教誨,1926年參加北伐,時任第一軍二師六團五連黨代表。大革命失敗以後,先後任國民黨二十路軍參謀、副旅長。西安事變時回西安,先後任西安警察分局局長、西安保警總隊隊長、西安保安司令部參謀、西安警備司令部副司令。
1949年1月,武緯赴渭,積極發展地方武裝。羅織地方軍人中因反對胡宗南而失意多年的李傑三、張景騫、薛如蘭、韓國璋(韓生民)等,於1949年3月1日,在渭南縣城成立渭潼警備司令部。武緯緯任司令,李傑三、張景騫任副司令,薛如蘭任參謀長,轄臨潼、藍田、渭南、華縣、華陰、潼關、大荔、朝邑、富平等九縣國民兵團。直轄警衞和自衞兩個團,約4400餘人,警衞團團長韓國璋,自衞團團長由張景騫兼任。裝備各種槍枝7800餘支,小炮3門。
1949年2月至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在渭北發動春季攻勢,渭北於2月23日宣告解放。渭南縣人民政府在官底上薛村建立,並在渭北建立了12個區委和區人民改府。隨後一野二軍奉命戰略轉移北上合陽,渭南縣委、縣政府及武裝人員亦隨軍撤至合陽整訓。期間,在原有武裝力量基礎上整編組建了渭南支隊,張恆英任支隊司令,權秉華兼政委。為了順利解放渭南,4月中旬,縣委派薛少農、王志忠返渭,聯繫策反武緯起義。5月初,一野二軍主力西進,縣委隨王震部進駐渭南縣交斜黃村,渭北第二次獲得解放。5月中旬,渭華軍分區派姜宏儒渡渭河進入縣城,聯繫武緯,促其起義。
在渭南方面聯繫武緯起義的同時,5月10日,西安黨組織派李俊彥來渭南指導武緯工作,武緯調整了渭潼警備司令部組成,組建了東原、西原和西鄉三個支隊,推薦地下黨員王志誠(時任渭潼警備司令部稽查處副處長)、馮照榮(時任稽查處處長)、楊秀峯、李春山等分別擔任支隊正副隊長。
5月14日,胡宗南急以書信約武緯赴省,一面促其攜眷入川,一面給武緯黃色炸藥和水雷,令其聽候西安警備司令楊德亮指揮,伺機炸燬霸橋以東、潼關以西所有鐵路橋樑及渭南的象峯、瑞聽麪粉廠和棉花機械打包廠。武緯認為起義時機成熟,立即與中共聯繫,請示起義,並要求西安方面與渭北解放軍取得聯絡,在行動上互相配合。
5月18日,武緯自西安返渭,薛少農同時派人送來了親筆信。武緯召集李傑三、張景騫、薛如蘭、韓國璋等緊急商議,決定無條件起義。遂親書白綾綢信,函覆薛少農:“我部無條件起義,堅決擁護解放軍,請即派政工人員渡河,毋須對渭南用兵,即省東各縣只可同樣解放”。由警衞員持信,從白楊渡河,直奔官底與薛少農聯繫。縣委見信後,立即給武緯回信,要求維護好縣城秩序,迎接解放軍進城。由薛少農和武緯的警衞員一同將信帶回渭南。武緯遵照縣委指示,令馮照榮以稽查處名義,先後三次通知城區各單位,要求維護社會秩序,保護檔案、車站、橋樑、郵電通訊等財產和重要設施,準備迎接解放軍進城。因此,渭南縣城社會秩序良好,羣眾情緒穩定,公共財產未受任何損失。期間,武緯分別派屈正平、薛如蘭於5月20日和22日兩次去渭北,與縣委聯繫有關起義事宜。
5月20日,敵八十四師二五〇、二五一團乘南逃之機,在三張鎮沿途搶劫百姓財物。武緯即電令警備二、三營截擊南竄之敵,又令副司令李傑三,警備團長韓國璋,率部追擊敵軍。又急電西安,告訴李茂堂、武少文,本部已經開始行動,請求速派員來渭,指導有關起義事宜。西安方面派李俊彥向武緯轉達黨組織的指示:一是以陝西關中或省東自衞軍名義,以警備司令部為基礎,儘快召集渭潼轄區內的地方武裝,成立自衞軍,由李俊彥或武緯擔任總指揮。二是渭河渡口暫不開放,靜侯西安方面指示。三是即制白布袖章,袖章上印一“衞”字,以資識別。
20日晚,渭華軍分區司令員於佔彪派人與武緯聯絡,要求武緯消滅敵軍,維持渭南秩序。此時武緯的隊伍在南原與南逃匪軍正在激戰,槍聲徹夜不斷。他電告轄區各縣自衞隊,要求堅守工作崗位,維持地方秩序,保障人民安全,聽侯人民解放軍派員接收。
5月21日晨,韓國璋電告武緯,鬍匪八十四師有回頭反捕動向,他部力量不支,要求司令部派兵支援。武緯當即決定讓薛如蘭留守渭南,負責修理船隻,準備迎接渭南縣黨政軍人員進城,並要求保護好交通設施和城區秩序,自己親率特務大隊和自衞團一部,直奔鐵爐支援韓國璋,打死打傷敵軍近百人,繳獲長短槍數百枝,俘敵200餘人。
21日晚,薛少農在渭南電告武緯,準備一兩天內解放渭南,讓其回城。23日早,武緯趕回縣城,立即組織渭南各界民眾及渭潼警備司令部全體官兵,歡迎縣委、縣政府進城。中午,歡迎羣眾手持紅旗,高呼口號,有組織的前往渭河渡口,由渭潼警備司令部參謀長薛如蘭代表渭南各界人士,將縣委、縣政府和渭華軍分區的領導及工作人員迎進渭南縣城。當日,縣委書記張俊賢、副書記權秉華以及薛少農、王志忠,王志敬等在縣城西關交通銀行會議室,會見了武緯、李傑三,張景騫、薛如蘭、韓國璋等人,對武緯率部起義表示歡迎,對其為解放渭南作出的貢獻給予讚揚,並討論了該部的佈防和任務。武緯表示,相信共產黨的政策,擁護人民政府,保證所部全體官兵聽從人民政府指揮,接受改編,履行職守。6月23日渭南全境解放。
武緯起義,受到了各級領導的歡迎和讚揚。6月28日,武緯應中央西北局書記習仲勳電邀回省,另任新職,開始了新生。 [3] 
參考資料
  • 1.    第三章 軍事人物  .陝西省地方誌辦公室[引用日期2023-04-20]
  • 2.    渭南市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渭南文史資料 第2輯,渭南市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9,第102-112頁
  • 3.    程鈞鴻主編,臨渭紅色印記,三秦出版社,2016.06,第168-1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