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宋中興通俗演義

鎖定
《大宋中興通俗演義》(又名《武穆精忠傳》《大宋演義中興英烈傳》《武穆王演義》等) ,是明代小説家熊大木創作的長篇小説。最早刊行於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小説寫岳飛立志精忠報國,馳騁沙場,身先士卒,驍勇無比,最後被秦檜陷害,死後顯靈,秦檜冥司遭報以告慰岳飛忠魂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善良的願望。此書結構完整,編年記事翔實,對後世有關岳飛題材的小説戲曲創作,影響深遠。 [1] 
作品名稱
大宋中興通俗演義
作品別名
大宋演義中興英烈傳
嶽武穆演義
武穆王演義
大宋中興嶽王傳
作品別名
嶽鄂武穆王精忠傳 展開
作品別名
嶽鄂武穆王精忠傳
武穆精忠傳 收起
作    者
熊大木
創作年代
明代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首版時間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字    數
約18萬

大宋中興通俗演義內容簡介

靖康元年,宋徽宗極侈窮奢,寵用小人,誅戮大臣,天下民怨,盜賊蜂起。北方金國斡離不趁機舉兵南侵,徑取太原。將至汴梁,宋廷差人講和。太常少卿李綱主張徽宗禪位於皇太子,使招徠天下豪傑,共守江山。徽宗禪位於欽宗。金兵至黃河邊,宋將不敵而退,徽、欽二帝欲南下避難,李綱力阻,並措置抵禦金人。宋軍士氣大振,金兵攻城不下,死傷無數,遂遣使至宋都講和。大臣李邦彥主張割地求和,李綱主張乘勝追擊,欽宗屈膝請和,金人獲利而退。李綱欲截金兵退路,欽宗下旨阻止,諸將憤然離去。金兵二次南侵,一舉攻下太原,宋朝君臣束手無措。汴京既破,欽宗被迫到金營議事,屢遭戲辱,徽、欽二帝被擄,北狩沙漠,囚於五國城。金兵追截康王,康王泥馬渡河,夜行七百里,於相州招集人馬。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未滿月,黃河決口,大水暴至,母抱飛坐於甕中,隨水衝擊至岸邊,安然無恙,人皆異之。岳飛幼時好學,沉厚寡言,尤好《左氏春秋》及孫、吳兵法。生有神力,學射於周同,百發百中。見胡馬縱橫,宋兵畏縮,令人於脊背上刺“盡忠報國”四字,聞知康王招募軍士,遂辭家應募。康王見岳飛壯貌魁梧,令其收捕盜賊,岳飛將吉倩招降,康王大悦,封為承信郎;又於李固渡殺金將獲勝,升成中郎;解東京之圍,升秉義郎。康王至金陵應天府,即位於南京,號高宗皇帝,封李綱為右相,宗澤為東京留守,岳飛歸宗澤部下。李綱奏陳開國大計,監察御史張所深得河北民心,高宗以國事付張所。宗澤上表請高宗車駕回東京,高宗為人畏怯,昕信黃潛善、汪伯彥之言,不敢返京。岳飛遣人帶表來朝,請高宗罷幸江南,車駕還京,反遭越職言事,削罷官職,放歸故里。
建炎元年秋八月,金兵分三路攻山東、河南、陝西,張所招募將士,岳飛復出,升為武經郎,分兵付岳飛統領,跟隨河北制置使王彥。宗澤約張所出兵,岳飛、王彥奉命至新鄉截阻金兵,王彥見胡虜人馬勢大,不肯出兵。岳飛大怒,回營點集將佐,與金兵激戰,殺得金兵拋戈棄甲,死傷慘重,自身亦中十餘箭,糧草短缺,王彥不肯接應。岳飛殺入金營奪其糧草,刺死金將黑風大王,殺得金兵如風捲秋林,橫屍十里。岳飛到汴京投宗澤,加升為留守司統制。宗澤設計破金兀朮,捉金將王策,聞知金主荒淫無度,國中虛耗,大臣不睦,上書高宗請聖上早還東京,被汪、黃二臣匿而不奏,宗澤憤懣致疾而死。金兵見宗澤已死,攻克濟南,遭將攻打胙城縣。岳飛統兵至胙城,以三百騎兵,點燃葦柴,半夜殺入金營,大敗金兵,升為武功郎。岳飛又以八百壯士,殺得王善五十萬強徒星飛雨散,各自逃生,升為武略大夫,授英州刺史。金兵大舉南侵,攻取大名府,長驅入揚州,城中生靈盡皆剿殺。高宗惑於汪、黃和議之説,而拒宗、李還京之謀,坐致金賊遷延南渡,中原失守。
建康不保,高宗駕往明州,避難於海上。岳飛引部下出廣德,截殺兀朮哨兵,連連獲勝,擒金將王權,以義釋之,王權感恩回金營,半夜舉火把內應,岳飛殺退金兵,奪得糧草。高宗頒詔岳飛解常州兵圍,安撫宜興一路。岳飛招兵募馬,與韓世忠配,合在金山龍王廟大戰金兀朮。金兵不會水戰,韓世忠斬殺龍虎大王。兀朮來牛頭山,遭岳飛伏擊,損兵折將,只得進黃天蕩。宋軍船上萬箭齊發,與兀朮塵戰中流。岳飛起兵解楚州之圍。金國放秦檜回宋朝,秦檜喑中為金通謀,到越州見高宗,得高宗信任,封為禮部尚書。高宗遷都臨安,以秦檜參知政事。岳飛與韓世忠進討江西、湖廣諸盜,戰克襄陽,岳家軍挺進鄭州,克鄭州,又解廬州之圍。岳家軍紀律嚴明,勢如破竹,所向無敵,驅金平賊戰功顯赫。朝廷敬重岳飛,岳飛終不自矜其功。
高宗手書“精忠岳飛"四字賜之。岳飛上表,以圖中興復國之計。羣臣皆喜,惟秦檜主張議和。適金遣使至宋,願送還先帝梓宮及母后韋氏,並歸還河南、陝西諸地。高宗決意和議,諸將紛紛上疏,極言和議之失,秦檜深怒之,高宗雖數閲諫疏,而意終不回。
宋、金兩國準備交割疆域,金又背盟,舉兵二十萬分趨河南、陝西。宋將劉鑄在順昌大敗兀朮。岳飛收復西京諸郡,殺蓋天大王,直搗汴京。屯兵朱仙鎮,與金兀朮對陣,鼓勇將士渡河以雪國恥。金密送蠟書於秦檜,令其殺害岳飛父子。秦妻王氏獻計,高宗諭令岳飛班師回朝,岳飛言恢復中原機不可失,若聽奸臣之言,十年之功一旦俱廢而拒回。秦檜恐其成功,催高宗日發十二道金牌,逼岳飛班師,岳飛不勝憤激。軍中將士無不切齒,眾人聞説,哭聲震野。
岳飛班師,金人捲土重來,佔據延安,又陷濠州。嶽”飛輕騎至臨安朝見高宗,秦檜恐諸將難以制服,遂解除劉綺、韓世忠、岳飛的兵權。高宗聽信讒言,力主議和。岳飛自知不為秦檜所容,遂辭官歸故里。秦檜假傳聖旨,以岳飛父子圖謀不軌為由,將他們殺害於風波亭。岳飛死後,忠魂顯靈,秦檜、王氏終遭陰報。 [2] 

大宋中興通俗演義作品目錄

第一回 斡離不舉兵南寇
第二回 李綱措置御金人
第三回 師中大戰殺熊嶺
第四回 金粘罕邀求誓書
第五回 宋徽欽北狩沙漠
第六回 宋康王泥馬渡江
第七回 嶽鵬舉辭家應募
第八回 宋高宗金陵即位
第九回 李綱奏陳開國計
第十回 岳飛與宗澤談兵
第十一回 岳飛計劃河北策
第十二回 李綱諫車駕南行
第十三回 宗澤約張所出兵
第十四回 宗澤定計破兀朮
第十五回 黏沒喝京西大戰
第十六回 宗澤大勝兀朮兵
第十七回 高宗車駕走杭州
第十八回 苗傅作亂立新君
第十九回 張浚傳檄討苗傅
第二十回 韓世忠大破苗翊
第二十一回 洪皓持節使金國
第二十二回 胡寅前後陳七策
第二十三回 岳飛破虜釋王權
第二十四回 兀朮大戰龍王廟
第二十五回 韓世忠鎮江鏖兵
第二十六回 嶽統制楚州解圍
第二十七回 劉子羽議守四川
第二十八回 宋高宗議建東宮
第二十九回 兀朮兵寇和尚原
第三十回 韓世忠平定建州
第三十一回 劉豫建都汴梁城
第三十二回 岳飛用計破曹成
第三十三回 劉子羽分兵拒敵
第三十四回 吳磷大戰仙人關
第三十五回 張浚被劾謫嶺南
第三十六回 宋高宗御駕親征
第三十七回 韓世忠鏖戰大儀
第三十八回 岳飛兩戰破李成
第三十九回 議防邊李綱獻策
第四十回 詔岳飛征討湖寇
第四十一回 岳飛定計破楊麼
第四十二回 牛臯大戰洞庭湖
第四十三回 劉豫興兵寇合肥
第四十四回 楊沂中藕塘大捷
第四十五回 鎮汝軍岳雲立功
第四十六回 嶽鵬舉上表陳情
第四十七回 岳飛奏請立皇儲
第四十八回 金熙宗廢謫劉豫
第四十九回 議求和王倫使金
第五十回 世輔計擒撒離喝
第五十一回 胡世將議敵金兵
第五十二回 王烏祿大驅南寇
第五十三回 宋劉錡順昌鏖兵
第五十四回 張琦大戰青溪嶺
第五十五回 小商橋射死再興
第五十六回 岳飛兵近黃龍府
第五十七回 秦檜怒貶張九成
第五十八回 劉太尉迭橋破虜
第五十九回 楊沂中戰敗濠州
第六十回 秦檜定計削兵權
第六十一回 吳璘設立迭陣法
第六十二回 岳飛上表辭官爵
第六十三回 岳飛訪道月長老
第六十四回 週三畏鞫勘岳飛
第六十五回 下岳飛大理寺獄
第六十六回 秦檜矯詔殺岳飛
第六十七回 何鑄復使如金國
第六十八回 和議成洪皓歸朝
第六十九回 陰司中嶽飛顯靈
第七十回 秦檜遇風魔行者
第七十一回 弒熙宗顏亮弄權
第七十二回 東陽市施全死義
第七十三回 棲霞嶺詔立墳祠
第七十四回 效顰集東窗事犯
第七十五回 冥司中報應秦檜 [3] 

大宋中興通俗演義創作背景

岳飛抗金的故事在南宋時期就已廣泛流傳,是説話人的重要題材之一。元明雜劇中就已經有許多描寫岳飛故事的劇目。明中葉以後,由於朝政紊亂,佞臣當道,國運日衰,各種表彰忠臣,譴責奸佞的小説如楊家將抗遼、岳飛抗金等,因此應運而生,藉以表達人們思良將、惡權臣的思想。而建陽由於印刷業發達,熊大木等人的愛國題材的小説因此得以脱穎而出,鋟板印行。 [4]  該書成書於明嘉靖年間。 [2] 
熊大木創作此小説的目的之一就是為《武穆王精忠錄》原有小説中“意寓文墨,綱由大紀,士大夫以下逮爾未明乎理者”的內容釋義。這裏的“義”,指的是儒家“褒獎忠臣義士,懲戒亂臣賊子,裨補世道人心”,宣揚愛國主義精神之義理。 [5] 

大宋中興通俗演義人物介紹

岳飛,一位愛國統帥和民族英雄的形象。他幼時好學,見胡騎縱橫,立誓精忠報國。從軍後,他作戰勇敢,身先士卒,善於出奇制勝,敵軍聞風喪膽,不得不承認“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金兵統帥金兀朮與岳飛交戰屢戰屢敗,鋭氣喪盡。正待岳飛欲率兵直搗黃龍府之際,被秦檜借宋高宗十三道金牌召回,最後遭奸臣迫害,慘死在風波亭上。 [4] 

大宋中興通俗演義作品鑑賞

大宋中興通俗演義主題思想

小説以岳飛為重點描寫對象,謳歌了岳飛盡忠報國、高風亮節的一生,在歷史文化長廊中為其樹起了一座豐碑。小説還不惜筆力描寫了南宋中興諸將:李綱、宗澤、張浚、韓世忠、劉鑄、吳價、李若水、楊邦義、郭永等人物,此外,對宋高宗、秦檜、萬侯高等昏君奸臣,也作了詳細的描繪。寫中興諸將,力在頌揚將士頂天立地、為國浴血奮戰的愛國主義情懷;寫昏君奸臣,則意在鞭撻南宋朝廷腐敗集團的奴顏脾膝、屈辱求和。該小説主旨是高揚武穆之盡忠的旗幟,推衍懲惡揚善、教化為先、致用當世的儒學大義。 [5] 

大宋中興通俗演義藝術特色

《大宋中興通俗演義》在按編年敍事的大框架之下,將紀傳體、本末體有效地融合了進去,即在按史實先後順序描寫史事的過程中,穿插進人物的相關事蹟,並且使故事首尾相接,完整統一。如小説從靖康元年寫至紹興二十五年(1126—1155),具體則目中,嵌入了關於岳飛、宗澤、李綱等人生平事蹟的完整敍述。如此既能取編年體敍事條理清晰之長,又能以紀傳體情節事件描寫集中,補編年體敍事分散之短,結構體例較為完善。
徵引詩詞。全書共徵引了51首詩、詞,以詩居多,冠以“後人有詩讚雲”或“後人有詩嘆雲”。全書徵引的詩詞不少,絕大多數用來褒獎忠臣義士,部分詩詞用於評論時事。所徵引詩中,半數均可找出來歷。這些詩詞的徵引一方面是小説文備眾體的傳統,另一方面是作者有意雅化通俗小説敍事的手段。
收錄文獻資料。《大宋中興通俗演義》收錄了蔚為壯觀的詔旨、奏章、表文、書信等歷史文獻。這些文獻,佔據了全書很大比例。陳大康《明代小説史》認為,熊大木收錄詔旨、奏章、書信等歷史文獻依舊是模仿《三國演義》。此做法,有可能是依從《三國演義》而來,也有可能是承桃之前的宋元平話而來。此外,小説還模仿《水滸傳》運用成段的韻語,模仿宋元話本二句式韻語的運用。
取材史書,按史鋪演。《大宋中興通俗演義》題材來源的途徑較為多樣,全書乃雜揉史料、小説、戲曲、民間傳説而成。以史為綱,綜合整理,生髮鋪敍,使得情節具體化,語言通俗化,敍事簡易化,體現了史傳敍事與民間敍事的雙重特點。 [5] 

大宋中興通俗演義後世影響

後世出現的多種“説岳”的作品,都是在《大宋中興通俗演義》基礎上發展的。 [6]  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錢彩、金豐在熊大木小説的基礎上,作了進一步創作與加工,撰成《説岳全傳》二十卷八十回,在藝術上較熊大木的原作有所提高。 [4] 

大宋中興通俗演義作品評價

現代作家鄭振鐸:“《大宋中興通俗演義》敍岳飛生平者,最為流行,且似也寫得最好,後來託名鄒元標所作的一部《精忠傳》,以及於華玉的節本,都從此本出。” [4] 

大宋中興通俗演義版本信息

該書已知主要版本有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楊氏清白堂刊本,藏日本內閣文庫;明嘉靖內府鈔本,法國鐸爾孟藏;明萬曆雙峯堂萬卷樓刊本,藏日本內閣文庫、日本日光山輪王寺慈眼堂;明萬曆三台館刊本,藏日本內閣文庫;明天德堂藏板本,藏首都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明天啓七年(1627)寶旭齋刊本;明崇禎十五年(1642)友益齋刊本,藏中國國家圖書館;萃錦堂刊本,藏大連圖書館;清映秀堂刊本,藏大連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1985年台灣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説叢刊”影印楊氏清白堂刊本、雙峯堂萬卷樓刊本、三台館刊本及映秀堂刊本;1985年中華書局“古本小説叢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説集成”影印楊氏清白堂刊本;1995年巴蜀書社“明代小説輯刊”排印楊氏清白堂刊本;1997年春風文藝出版社“中國古代珍稀本小説續”排印雙峯堂萬卷樓刊本。 [2] 

大宋中興通俗演義作者簡介

熊大木,明代通俗小説的編著者和刊行者。字鱉峯,號鍾谷,福建建陽縣人,具體生卒年代不詳。他生活在嘉靖、萬曆年間,是書坊主人,重視野史小説,曾編纂有《西漢志傳》《東漢志傳》《唐書志傳》《大宋中興演義》《兩宋南北志傳》等通俗小説。 [7] 
參考資料
  • 1.    王貴水編著,你一定要懂的文學知識,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15.02,第46頁
  • 2.    張兵主編,500種明清小説博覽 上,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07,第68頁
  • 3.    熊大木著;童真編,大宋中興通俗演義,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8.11,目錄頁
  • 4.    方彥壽著.福建古書之最: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01:114-115
  • 5.    楊華慧.熊大木《大宋中興通俗演義》研究[D].福建師範大學.2008
  • 6.    趙傳仁,鮑延毅,葛增福主編.中國書名釋義大辭典:山東友誼出版社,2007.07:59
  • 7.    本社編.中國古典文學名著題解:中國青年出版社,1990.08: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