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漢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

鎖定
武漢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是武漢科技大學的二級學院,位於武漢科技大學青山校區 [9] 
學院由原武漢科技大學材料學院和武漢科技大學冶金學院於1999年合併組建而成,前身可追溯至1953年中南鋼鐵工業學校鍊鐵、鍊鋼和軋鋼專業。 [1] 
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教職工208人,在校學生2696人,其中本科生2162人,碩士生445人,博士生89人;有6個系,開設6個本科專業;有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1-3] 
中文名
武漢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
創辦時間
1999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武漢科技大學 [1] 
現任領導
院長:顧華志
黨委書記:薛正良
本科專業
6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7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7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2個
國家重點學科
材料學 [4] 
院系設置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系、冶金工程系、金屬材料工程系等
地    址
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和平大道947號
知名校友
毛新平 [1] 
陳德榮 [1] 
知名教師
毛新平 [5] 
倪紅衞 [5] 
李亞偉 [5] 
趙雷 [5] 

武漢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辦學歷史

1953年,中南鋼鐵工業學校開設鍊鐵、鍊鋼和軋鋼專業。
1961年,開設耐火材料專業。
1974年,開設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 [1] 
1985年,耐火材料專業調整為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1986年,獲批材料學和鋼鐵冶金碩士點。 [4] 
1999年,武漢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是由原武漢科技大學材料學院和冶金學院合併組建而成。 [1] 
2003年,獲批等離子物理碩士點。
2005年,獲批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碩士點。
2007年,材料學成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獲批冶金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008年,開設能源與動力工程本科專業。
2010年,獲批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
2014年,開設材料化學本科專業。 [4] 

武漢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辦學條件

武漢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院系專業

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6個系,開設6個本科專業。 [1-2] 
系: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系、冶金工程系、金屬材料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能源與動力工程系、材料化學系 [1] 
本科專業: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冶金工程、金屬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材料化學 [1] 

武漢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學科建設

  • 博士後
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1]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1] 
  • 學位點
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1]  [3]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材料物理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冶金物理化學、鋼鐵冶金、有色金屬冶金、冶金熱能工程(自主設置)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材料物理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冶金物理化學、鋼鐵冶金、有色金屬冶金及冶金熱能工程(自主設置) [1]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材料與化工 [3] 
  • 重點學科
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湖北省優勢學科2個,湖北省重點學科4個,湖北省創新學科1個。 [4]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材料學
湖北省優勢學科:材料學、冶金工程
湖北省重點學科:材料學、冶金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湖北省創新學科:冶金工程 [4] 

武漢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師資力量

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教職工208人,其中教授62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師德標兵1人,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享受國務院及省政府津貼專家8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3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8人,寶鋼優秀教師獎5人,省級優秀教師和師德標兵3人,“楚天學者計劃”教授14人。 [1] 
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李光強
國家級教學團隊: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跨學科國家級教學團隊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倪紅衞、李亞偉、趙雷 [5] 
注:內容不全。

武漢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教學建設

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省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本科品牌專業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 [1]  [6] 
國家級特色專業: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冶金工程 [1] 
國家級精品課程:《耐火材料工藝學》
省級精品課程:《冶金傳輸原理》《無機材料物理化學》《耐火材料工藝學》《冶金原理》《鋼鐵冶金學》《材料成型的計算機控制》 [6] 
省級本科品牌專業: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湖北省材料學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1] 

武漢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學術研究

武漢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科研平台

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科研平台5個,市級科研平台2個。 [1] 
國家重點實驗室:耐火材料與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高温材料與爐襯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鋼鐵冶金及資源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省級科研平台:鋼鐵冶金新工藝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省冶金二次資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温材料與爐襯技術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中小企業共性技術冶金材料研發推廣中心、湖北省耐火材料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
市級科研平台:武漢市耐火材料與高温陶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武漢市鋼鐵冶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 

武漢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科研成果

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近五年來,主持和承擔了國家“973”、“863”、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90餘項,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成果獎28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各一項。發表學術論文1000餘篇(SCI論文500餘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00餘項。申請國際專利3項,制定國際標準2項、國家標準6項、行業標準7項。 [1] 

武漢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國際合作

學院先後與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瑞典、奧地利等國家的20多所大學及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海洋工程用鋼及應用性能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入選教育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聯合組織實施的“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先進耐火材料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入選湖北省引智創新示範基地。與德國弗萊貝格工業大學、奧地利萊奧本礦業大學等國外高校簽署雙邊合作協議,聯合申請的國家留學基金委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正式獲批。建有“鋼鐵材料中-澳研究中心”“海洋材料應用技術中-俄聯合研發中心” ,是全球耐火材料教育與研究聯盟(FIRE)組織正式成員(國內唯一高校)、歐亞太平洋大學聯盟成員,與奧地利雷奧本礦業大學成立“耐火材料與冶金虛擬應用研究”聯合實驗室。 [1] 

武漢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文化傳統

  • 學生活動
學生活動
學生活動(5張)
2019年,學院開展了詩歌朗誦比賽、消防疏散演習活動、參觀毛澤東故居紀念館、“新生杯”籃球賽、輕體運動會等學生活動。 [7] 

武漢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名錄
院長
顧華志
黨委書記
薛正良
副院長
趙惠忠、程常桂、蔣靜
黨委副書記
林莉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