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漢當夏科技有限公司

鎖定
武漢當夏科技有限公司(曾用名:武漢當夏時光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16]  於2016年11月09日成立,是一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7]  ,提供“數字黨建、數字內容、數字營銷、數字醫療”等軟件和技術服務。 [1]  [18] 
公司在南京、深圳、鄭州、湖州、黃石等地均設有分/子公司或辦事處,媒體子公司湖北敢當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1]  [15]  。數字醫療子公司是一家深耕數字醫療軟件和技術的健康管理平台公司,以數字技術和生活方式醫學為依託,提供專業化、國際化的慢病及癌症預防和健康管理服務。 [18] 
公司名稱
武漢當夏科技有限公司
外文名
Adam&Eve Sci.&Tech
所屬行業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公司口號
人在當下,美在當夏
創始人
張豪 [3] 
登記機關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
公司簡稱
當夏科技、當夏

武漢當夏科技有限公司發展歷程

2016年11月,張豪註冊“武漢當夏時光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4] 
2017年,精心製作的視頻《鐵血紅安——中國第一將軍縣》上線後,3天時間,播放量300多萬,並被共青團中央微博等官方媒體轉載點贊,“當夏時光”開始被更多人知曉。 [4] 
2018年,當夏創意短視頻團隊成立兩年來,公益旅遊扶貧短視頻獲全國各級團組織及數十家主流媒體轉發支持與深度報道。與騰訊、統一、榮威、OPPO、康佳、華中科技大學、恆豐銀行等百餘家企事業單位展開合作,獲得國家級、省市級榮譽30餘項,項目得到團中央、團省委、各地政府單位和各企事業單位支持,形成了政、校、企、媒體、平台等多方戰略合作關係,持續商業化。 [5] 
2023年,武漢當夏時光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武漢當夏科技有限公司 [16] 
2023年4月7日,2023年世界大健康博覽會開幕式當天,武漢當夏科技和美國希斯健康擬共同投資5000萬元人民幣,於中國光谷(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設立中美合資企業,在數字醫療領域,研發基於可穿戴技術的慢病及癌症患者體徵監測和藥物遞送產品,提供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慢病及癌症預防和管理服務 [17] 

武漢當夏科技有限公司主營業務

1、數字內容:品牌全案、短視頻、宣傳片、動畫、VR、AR、虛擬數字人、軟件開發、工業設計
2、數字營銷:媒介服務(平台)、媒體宣發、新媒體營銷、百度營銷、視頻推廣、活動策劃執行
3、數字醫療:政府採購服務(健康科普宣教等)、企業職工健康管理、醫療器械研發銷售、國際遠程會診與海外就醫、軟件和技術授權。 [18] 

武漢當夏科技有限公司所獲榮譽

部分榮譽證書
部分榮譽證書(6張)
武漢當夏是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項目,團中央“中國青創板”(四板)掛牌,團省委青創板(四板)掛牌,獲2018“創青春”創業大賽湖北省金獎&全國銀獎,被省文旅廳、發改委、教育廳、團省委等7大省直單位聯合授予“最佳微電影創作提名獎”,是教育部“國創計劃十週年”慶典暨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創業推介項目,公司頂目獲得國家級、省市級榮譽獎項30餘項。 [2] 
2019年11月4日,第六屆“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暨2019中國青年創新創業交流會在青島落下帷幕,武漢當夏—以“公益+旅遊”系列原創短視頻打造“一縣一品”助力“鄉村振興” (互聯網組-張豪)獲銅獎。 [6] 
2019年11月,武漢當夏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7] 
2019年12月,武漢當夏《大美湖北》系列作品獲得“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湖北分站賽優秀系列作品獎;武漢當夏獲得優秀組織單位獎。 [8] 
2020年11月,武漢當夏榮獲湖北省楚商聯合會授予的“楚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榮譽。 [9] 
部分公益榮譽證書
部分公益榮譽證書(2張)
2021年3月,在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省網信辦、湖北省廣電局、湖北省扶貧辦等單位聯合主辦的湖北省“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小康路上一個不少”2020年網絡視聽作品徵集活動中,由中國共產黨武漢工程大學委員會、武漢當夏選送的《最美扶貧人》系列作品榮獲網絡非劇情類作品優秀獎。 [13] 

武漢當夏科技有限公司社會貢獻

在2020年疫情期間,為了保障捐贈物資有序存放,武漢當夏被徵用作為臨時倉庫。 [3] 
武漢當夏董事長張豪等3位洪山區企業家,籌備100多萬隻醫用外科口罩,首批近20萬隻口罩,分發給武漢市民。 [10-11] 

武漢當夏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

2019年11月6日,武漢當夏承辦的“創業最重要的是學習能力”大學生創業典範經驗分享會暨“出彩青春”十佳公益項目——“鏡頭裏的故鄉”講座在武昌工學院拉開序幕,並與武昌工學院正式簽訂校企合作協議。 [12]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2張)
2021年,武漢當夏與華中農業大學與正式簽訂《共建教學實踐基地合作協議》,雙方在科技研發、人才培養、服務三農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實現資源共享。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