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鎖定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武漢理工大學的特色與優勢學院,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正逐步成為我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中文名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地    區
武漢
隸    屬
武漢理工大學
批准時間
1981年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建設與發展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1981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材料學首批獲得博士學位授權點
◇1988年被列為國家級重點學科、2001年再次被列為國家級重點學科
◇1987年國家計委批准建設“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1989年設立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
◇2000年獲得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
◇1997年經立項審核被確定為“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
◇1999年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學科先後設立特聘崗位。2004年設立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崗位
◇2004年被評為“湖北省有突出成就的創新學科”。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加工工程是湖北省重點學科
◇2007年材料科學與工程被列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加工工程被列為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院領導

院長:麥立強
黨委書記:盧少平
副院長:趙春霞、劉剛、殷官超、文佐勤
黨委副書記:田仕 [3]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領域

材料複合新技術與新材料
生態建築材料
高分子材料與樹脂基複合材料
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
新能源關鍵新材料及其應用
智能材料與結構系統
成型製造及其關鍵新材料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基地建設

1987年以來,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先後建立了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光纖傳感材料與傳感技術國家重點工業性試驗基地、硅酸鹽材料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材料研究與測試中心部級開放實驗室、湖北省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燃料電池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省部級科研與教學基地。
材料學科實驗室面積31000平方米,擁有萬元以上儀器設備千餘套,建立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可用於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過5000萬元,擁有資料室面積210平方米。
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建築面積18000平方米,擁有一批先進的材料合成與加工裝備以及現代化的材料結構分析、表徵與性能測試設備。主要研究方向:1、發展新一代材料複合與加工新技術,特別是低維複合技術,包括納米複合技術及薄膜複合技術;2、基於材料複合與加工新技術,發展新型結構與功能材料,特別是國防建設配套關鍵新材料、信息功能材料和新能源材料;3、材料基礎研究與材料設計,特別是多組分、多尺度材料的複合原理與設計。實驗室面向國內外開放,有固定研究人員56人,客座研究人員25人。
光纖傳感材料傳感技術國家重點工業性試驗基地是1990年由國家計委批准開始建設 ,1997年國家批准為全國唯一的光纖傳感技術重點工業性試驗基地,總投資2800萬元,以光纖液位、温度、閥位等三種產品建立工業性試驗線,開展工業性試驗,並形成年產10000台套的工試生產能力。主要研究領域: (1) 特種光纖及新型敏感材料研究;(2) 光纖智能材料與結構及應用研究;(3) 新型光纖光柵傳感器及其應用研究;(4)光纖傳感網絡技術研究。
硅酸鹽材料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於2000年8月經教育部批准成立,主要研究方向:硅酸鹽材料工程基礎理論,硅酸鹽材料生產過程與裝備,低品位原燃料與固體廢棄物資源化;硅酸鹽材料新品種、新技術;硅酸鹽新材料評價與標準。擁有一批先進的硅酸鹽材料研究與檢測裝備,固定研究人員54人(其中教授26人),客座研究人員34人(其中中國境外17人)。
材料研究與測試中心部門開放實驗室始建於1987 年,它是以研究材料化學組成、微觀結構與性能為主的現代化的研究與分析測試機構。全中心擁有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工作人員46人,擁有40多種大型精密分析測試儀器,配有各種物性測試儀器,可滿足各種材料的組成、結構及物理性能的分析與檢測。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科研成果

近五年,學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及國家重大需求,承擔國家“973”、國家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武器裝備重點型號項目等國家重點科研項目330餘項,其他各類各級項目300餘項,總經費12.5億元,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4200 餘篇,獲得國家科技獎勵4項。 [2]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獲獎成果(2000-2011)
項目名稱
授獎部門
獲獎時間
獲獎等級
管磨開流選粉節能技術及其水泥綠色製成應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11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環保型功能集料設計與製備及其混凝土應用技術
湖北省科學技術廳
2011
湖北省技術發明二等獎
武漢長江隧道工程建設成套技術
湖北省科學技術廳
2011
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水泥綠色製成關鍵技術研究及其集成與工業化應用
廣西壯族自治區
2010
廣西科技進步一等獎
利用固體廢棄物製備綠色牆體材料的工藝和技術
湖北省科學技術廳
2011
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101JL01
工業和信息化部
2011
國防技術發明三等獎
環保型保温陶瓷磚的研究開發
陝西省科學技術廳
2011
陝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水泥基複合材料多尺度理論及應用技術
中國公路學會
2011
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
鋼管高強混凝土膨脹控制與製備技術及其在大跨度結構的應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10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複雜地形地質條件下山區高速公路建設成套技術
中國公路學會
2010
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特等獎
高抗滲長壽命大管徑隧道管片材料關鍵製備技術與應用
教育部
2010
中國高校科技進步二等獎
幹掛空心陶瓷板的開發
中國建築材料工業聯合會
2010
建材科技進步二等獎
自水化激活型路面基層研究與應用
武漢市科技局
2010
武漢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水泥低環境負荷化關鍵技術及工程示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09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高耐久性鋼橋面鋪裝結構設計、材料製備及施工技術開發
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中國硅酸鹽學會
2009
建材科技進步一等類
超高強自密實自應力鋼管混凝土設計、製備與工程應用開發
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中國硅酸鹽學會
2009
建材技術進步二等類
外牆外保温系統保温、抗裂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中國硅酸鹽學會
2009
建材科技進步三等類
高抗滲耐久盾構隧道混凝土成管材料關鍵技術研究
武漢市人民政府
2009
武漢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全內燃高摻量粉煤灰磚的研究和產業化
梅州市人民政府
2009
梅州市科學技術一等獎
新型聚羧酸減水劑的研究與應用
武漢市人民政府
2009
武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高抗車轍瀝青混凝土路面瀝青改性劑應用研究
武漢市人民政府
2009
武漢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透水型半柔性複合路面結構開發研究
武漢市人民政府
2009
武漢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利用淤污泥生產環保型優質輕集料及其混凝土的應用技術
教育部
2008年
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科學技術)
開流多重分選管磨系統節能技術及其在水泥生產中的應用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8年
湖北省技術發明二等獎
利用含鈣固體廢氣物製備新型建築材料的研究與應用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8年
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廣二等獎
高活性低硫含量氧化鈣、氧化鎂的製備及應用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8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天興洲大橋北汊連續梁橋下部結構力學特性和施工關鍵技術及其計算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8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機制砂混凝土用於橋樑建設的研究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8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外牆外保温隔熱系統抗裂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武漢市人民政府
2008年
武漢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複雜環件精密軋製技術(成型方法、工藝、模具和設備)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7年
湖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
高性能結構輕集料混凝土的研究及其工程應用開發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7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淤泥製備高強結構混凝土用輕集料的研究及其工程應用
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協會·中國硅酸鹽學會
2007年
建材科技三等獎
高摻量硅鋁質固體廢棄物製備承重牆體材料的關鍵技術與成套裝備
---
2007年
高校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巴東長江大橋大體積混凝土防裂與高性能混凝土研究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7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排水降燥防滑瀝青路面材料的研究與應用
排水降燥防滑瀝青路面材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7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大跨度拱橋結構鋼管高強膨脹混凝土製備技術及應用
中國建材協會
2006年
建材科技進步一等獎
環件軋製成型理論、關鍵技術及應用
陝西省人民政府
2006年
陝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新型分解…預分解系統的研究與應用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6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低壓成型纖維增強片狀模塑料的研究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6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公路隧道降噪技術研究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6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高性能輕集料混凝土的研究及其在橋樑工程中的應用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6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瀝青路面防水抗油劑的研究與應用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6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路用複合材料應用研究
貴州省人民政府
2006年
貴州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汽車摩托車齒輪類零件擺輾精密成形關鍵技術及應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05年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鋼管高強膨脹混凝土的研究及其在鋼混組合結構中的應用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5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低環境負荷型水泥生產技術高效燃燒系統研究與開發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5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瀝青加鋪層關鍵技術研究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5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高性能彩色印模飾面混凝土技術的研究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5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汽車變速器結合齒輪冷熱精密成形關鍵技術及應用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5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山區高速公路瀝青路面關鍵技術研究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5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快速固化智能SMC技術體系研發及應用
中國建材協會
2005年
建材科技進步二等獎
低環境負荷型水泥關鍵製備技術及產業化研究
教育部
2005年
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環境友好型內牆塗料用紅外輻射填料的研製與應用
武漢市人民政府
2005年
武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利用工業固體廢棄物製備功能膠凝材料
武漢市知識產權局
2005年
武漢市發明專利二等獎
磷石膏改性二灰穩定基層的研究及在高等級公路中的應用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5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混凝土耐久性關鍵技術研究及工程應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04年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高活性TiO2薄膜光催化自潔淨玻璃
中國建材協會
2004年
建材技術發明二等獎
納米二氧化硅在高温抗沾污建築塗料中的應用
中國建材協會
2004年
建材科技進步二等獎
耐高温乙烯基酯樹脂的研究與應用
中國建材協會
2004年
建材科技進步三等獎
高活性TiO2基光催化劑材料及其在玻璃自清潔中的應用原理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4年
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汽車齒輪冷擺輾精密成型技術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4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混凝土安全性專家系統的研究與應用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4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納米二氧化硅/聚丙稀酸脂核殼型乳液及在塗料中的應用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4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新型耐高温樹脂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4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高活性混凝土摻和料製備及應用技術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4年
湖北省技術發明三等獎
鋼渣瀝青混凝土的研究與應用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4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新型瀝青抗剝離劑的研製及應用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4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加氣混凝土牆體裂縫與防治研究
武漢市人民政府
2004年
武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兩親和單分散納米二氧化硅液及在塗料中的應用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3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光崔化超親水二氧化鈦薄膜自潔淨玻璃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3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超細增韌聚酰亞胺樹脂粉及其推廣應用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3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大理石用膠粘劑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3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複合預激發加氣混凝土牆體材料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3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兩親和單分散納米二氧化硅液及在塗料中的應用
武漢市人民政府
2003年
武漢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透紅外氟化物及硫滷玻璃的基礎研究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2年
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水泥廠化驗室專家系統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2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綠色高性能商品混凝土的研究及其工程應用開發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2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納米晶PVC與製備及在建築塑料中的應用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2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新型高強微膨脹低熱大管徑鋼管混凝土的研究應用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2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高性能水泥基複合材料的研究及其工程應用開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01年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混凝土安全性專家系統
國家科技部、財務部、計劃委、經貿委
2001年
優秀科技成果獎
富康轎車QT740-3曲軸的研製及產業化開發
國家科技部、財務部、計劃委、經貿委
2001年
優秀科技成果獎
重點工程混凝土安全性的研究
國家科技部、財務部、計劃委、經貿委
2001年
優秀科技成果獎
富康轎車QT740-3曲軸的研製及產業化開發
汽車工業科技獎勵基金委
2001年
汽車工業科技進步三等獎
新型大功率PTC元件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1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富康轎車QT740-3曲軸的研製及產業化開發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1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汽車前軸模鍛工藝與模具的優化設計及提高鍛模壽命的研究
中國汽車工業科技獎勵基金委
2000年
汽車工業科技進步三等獎
半導體陶瓷製冷材料與器件的研製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0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纖維增強新型聚合物水泥基複合材料研究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0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大摻量粉煤灰在商品混凝土中的應用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0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汽車前軸模鍛工藝與模具的優化設計及提高鍛模壽命的研究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0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上下層布鋼纖維混凝土路面研究與應用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0年
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1]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師隊伍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現有教職員工440名,教授167人,副教授128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發達國家院士6人,國家教學名師2人,國家級教學團隊2支以及湖北省級教師/教學團隊稱號5個,國家級人才23名和國家級青年人才14名,同時10人當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2]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人才培養

材料學院現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複合材料與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學、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6個本科專業;擁有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建築材料與工程、複合材料學、生物材料學、光電子與信息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八個博士點和八個碩士點,並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材料學為國家級重點學科。2012年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207人,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1377人。
自1996年武漢理工大學作為主持單位,參加了教育部面向21世紀高等教育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中“材料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體系的研究”以來,材料學院材料類專業教學改革取得了豐碩成果,在國內高校中產生了一定影響。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全國高校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教學指導分委會副主任委員單位等。目前,材料學院有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湖北省精品課程2項,承擔並完成省部級以上教學改革項目12項,獲得湖北省教學成果獎3項,通過國家級項目成果鑑定2項,有4門課程被列為合格級以上精品課程,有8門課程被列為合格級以上優質課程,2門教材列入國家精品教材。學院專業必修課總數為167門,使用多媒體授課課程為79門,佔必修課比例為47.3%。採用外語授課的課程有17門,佔所開設的必修課程總門數的比例為10.2%。
學生畢業後,可以到材料、交通、化工、電子、航空航天、信息、生物工程、國防、汽車、船舶、建材、化工防腐、電機、石油等行業的高校、科研院所、公司、企業從事教學、科研、開發、設計和管理方面的工作。2005年學生就業率高達95%以上。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交流合作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已建立了廣泛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日本、德國、澳大利亞、韓國等國的多所大學研究所建立了合作關係。本學科以開展高水平實質性國際科技合作為核心,以擴大與國際上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合作交流為重點,以選派學術帶頭人出國訪問、講學、進修、合作研究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及邀請國際知名學者來校講學為主體,形成了全方位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格局。“十五”期間本學科承辦國際會議8次,承擔國際合作項目13項,邀請國外知名學者講學200餘場,選派教師到國外研究、學習150人次。2006年,經教育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批准,在本學科建立了“材料複合新技術與先進功能材料科學創新引智基地”(國家“111”計劃)。本學科已成為我國材料學科重要國際合作研究與學術交流基地之一。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在“建設國內一流研究型學院”的發展規劃指導下,堅持以特色和優勢為學科建設的重點,以本科人才培養建設為依託,更新教育觀念,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進一步完善學科結構,全面提升學院綜合實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專業介紹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簡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現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與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複合材料與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7個本科專業;擁有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建築材料、複合材料工程、生物材料學、光電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8個博士點和8個碩士點,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兩學科設置有特聘教授崗位,材料學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有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光纖傳感技術國家重點工業試驗基地、硅酸鹽材料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材料研究與測試中心、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作為科研支撐基地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
學院有教職工210人,其中教師155人,雙聘院士1人,教授44人,副教授及高級工程師等81人,在校博士研究生207人,碩士研究生700人,全日制本科生 3285人。學院承擔了國家“973”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子項2項、國家“863”高新技術項目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項、國家攻關項目5項、省部級項目110項,橫向科技開發項目600餘項,獲國家、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39項。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開設專業

材料科學與工程
本專業培養基礎寬厚、適應面廣、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及新材料開發研究人員,要求學生掌握材料學科必要的基礎理論知識、技術基礎理論,必要的專業知識及相關的工程技術知識,掌握材料研究方法和測試技術,具備材料的研究、測試和開發能力,並受到良好的計算機和外語訓練。自2006年起,本專業設一個材料類教學改革試點班,另設金屬材料與工程方向若干班級。
主要課程:物理化學、工程力學、電工與電子技術基礎C、機械設計基礎B、材料概論、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工程基礎、金屬材料學、材料研究與測試方法A、計算機在材料科學與工程中的應用等。
學生畢業後可以到材料、冶金、交通、化工、電子、航空航天、信息、國防等領域從事教學、科研、開發、設計和管理方面的工作。試點班部分學生將在大學三年級前往澳大利亞Monash大學或其他海外大學學習,並獲得相關大學和武漢理工大學學位。
無機非金屬材料與工程
本專業培養具有無機非金屬材料與工程方面的知識,能從事水泥與膠凝材料、玻璃與非晶態材料、結構陶瓷等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研究、開發、工藝過程設計與生產過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物理化學、工程力學、電工與電子技術基礎C、機械設計基礎B、材料概論、材料工程基礎、無機非金屬材料工學、材料研究與測試方法A、計算機在材料科學與工程中的應用等。
學生畢業後可到水泥與膠凝材料、玻璃與非晶態材料、結構陶瓷等科研與生產企業從事的研究、生產、開發及管理工作,也可從事路橋、基礎設施、水利等工程的材料試驗和檢測工作。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本專業培養具有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等方面的知識,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領域從事科研、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有機化學、物理化學、材料化工基礎、聚合物流變學、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加工原理及工藝、聚合物合成工藝學、計算機在材料科學中的應用、材料研究與測試方法等。
學生畢業後可到材料、化工、輕工、電子、信息等行業及生物工程、航空航天、國防科技等高新技術領域從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生產、開發及管理工作。
複合材料與工程
本專業培養具有複合材料與工程基礎理論知識,能從事科學研究、材料設計、技術開發、產品製造及經營管理等方面的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要求學生掌握複合材料的組成、結構、性能、加工和應用之間的關係,掌握複合材料成型加工技術和原理,並具備對複合材料進行結構設計、材料設計、工藝設計、性能測試以及開發新型複合材料的能力。
主要課程:電工與電子技術基礎、機械零件及原理、物理化學、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及物理、材料研究與測試方法、工程力學、材料複合原理、複合材料學、複合材料工藝與設備、材料化工基礎、複合材料聚合物基體、複合材料力學、複合材料結構設計等。
學生畢業後可到航空航天、汽車、船舶、建材、化工防腐、電機、電子、石油、通信、國防等行業的科研院所、高校、公司、企業工作。本專業培養具有複合材料與工程基礎理論知識,能從事科學研究、材料設計、技術開發、產品製造及經營管理等方面的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要求學生掌握複合材料的組成、結構、性能、加工和應用之間的關係,掌握複合材料成型加工技術和原理,並具備對複合材料進行結構設計、材料設計、工藝設計、性能測試以及開發新型複合材料的能力。
主要課程:電工與電子技術基礎、機械零件及原理、物理化學、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及物理、材料研究與測試方法、工程力學、材料複合原理、複合材料學、複合材料工藝與設備、材料化工基礎、複合材料聚合物基體、複合材料力學、複合材料結構設計等。
學生畢業後可到航空航天、汽車、船舶、建材、化工防腐、電機、電子、石油、通信、國防等行業的科研院所、高校、公司、企業工作。
材料物理
本專業培養具有材料的基礎理論、材料製備、加工、結構與性能測試及材料應用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技術,能夠從事材料改性和新材料的研究、開發及管理的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要求學生掌握有關材料物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材料製備方法和現代測試技術。具備運用物理學、材料物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進行材料研究和技術開發的本領。
主要課程:大學物理B、理論力學、材料科學基礎、材料物理(Ⅱ)、結構缺陷、材料合成與加工、固體物理、計算機在材料科學與工程中應用、材料研究與測試方法A、理論物理、近代光學、電磁場理論、材料概論等。
學生畢業後可從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能源、生物、國防、航天等領域的科學研究、教學、技術開發及相關管理工作。
材料化學
本專業培養具有化學及材料化學的基本理論與實驗技能,熟悉材料製備、合成與加工原理和技術,能夠從事材料改性和新材料的研究、開發及相關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要求學生掌握有關材料科學的基本理論及材料製備、改性的最新技術,掌握材料科學研究方法和現代測試技術,具備運用化學、材料化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進行材料研究和技術開發的本領。
主要課程:物理化學、結構化學、計算化學、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化學原理及應用、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材料概論、材料物理(Ⅰ)、材料合成與加工、材料研究與測試方法A、材料腐蝕與防護、表面與界面化學等。
學生畢業後可從事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工、電子、建材、生物、航空航天、能源、信息等領域的科學研究、教學、技術開發及相關管理工作。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本專業是材料科學、機電工程、計算機應用及自動控制技術的綜合與交叉,主要研究材料成型技術、材料連接技術、模具技術、成型機械及成型過程的自動控制計算機應用技術。培養從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方面的設計與開發、教學與科研和企業管理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圖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電工與電子技術基礎、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工程材料、CAD/CAM基礎、測試技術基礎、材料成型控制工程基礎、材料成型原理等。
學生畢業後可在科研、企事業單位、公司或大專院校從事研究、開發、教學、管理工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