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漢新能源研究院

鎖定
2010年3月1日,武漢市人民政府華中科技大學簽署《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1]  ,確定市校共建武漢新能源研究院(以下稱研究院)。2010年10月28日,武漢新能源研究院大樓(以下稱新能源大樓)正式動工興建 [2]  。2016年7月11日,武漢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3]  。研究院以清潔能源的低成本規模化利用和傳統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為主要研究領域,致力於技術研發、人才建設、項目孵化和產業投資,建設成為新能源技術創新中心、產業要素聚集地和行業政策智庫。
中文名
武漢新能源研究院
外文名
Institute of New Energy ,Wuhan
成立時間
2016年7月11日 [3] 
機構地址
湖北省武漢市東湖高新區高新大道999號 [4] 

武漢新能源研究院發展戰略

武漢新能源研究院 武漢新能源研究院
研究院按照“市校共建、開放式運作、企業化管理、與國際接軌”的運行機制,面向武漢新能源產業發展和兩型社會建設的需求,利用華中科技大學的學科優勢、武漢市的政策與市場資源以及武漢新能源大樓的標杆效應,在能源領域開展前沿技術研究,取得一批創新成果、形成一批核心技術與專利、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為華中地區乃至全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平台支撐和技術依託。

武漢新能源研究院發展目標

近期目標(2016-2020),將研究院建設成為國內領先、具有一定全球影響力的研究開發中心和產業創新基地,使之成為武漢新能源產業基地建設的重要標誌。
中長期目標(2020-2030),成為世界知名新能源產業的重要創新中心、成為新能源產業的要素聚集基地、成為促進中外新能源國際合作的平台、成為新能源政策及低碳經濟研究的國家智庫。

武漢新能源研究院發展思路

一個願景:成為有全球影響力的新能源產業創新中心。
兩項職能:科技創新——以自主研發、合作研究、平台資質建設為主,解決新能源產業發展中的重大關鍵技術問題;創業服務——以創業孵化、投資服務、大樓運營為主,建立新能源產業技術轉移轉化平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
三大方向:傳統能源的清潔化高效利用、清潔能源的低成本規模化利用、通過能源的綜合利用提高總體能源利用效率。
四個平台:
技術研發平台: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能源(電力)互聯網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幹專業研究中心及事業部。
項目孵化平台:新能源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智慧能源省級專業化眾創空間、專業化的創業服務運營團隊、若干孵化項目團隊。
創業投資平台:武漢新能源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投資基金、若干合作投資機構。
儀器設備共享平台:能源裝備在線監測平台、鋰離子電池檢測平台。
五支隊伍:自主研發團隊、高校入孵團隊、創業人才團隊、龍頭企業團隊、創業服務團隊。

武漢新能源研究院新能源大樓

新能源大樓由武漢市政府投資建設,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綠色仿生建築。位於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未來科技城內,總建築面積68480平方米,整體高度128米。大樓以“馬蹄蓮”為設計理念,寓意“能源之花”,象徵着希望、卓越和繁榮。
大樓包括1棟主樓和5棟裙樓,採用風、光、水、儲多能互補供能模式,是研究院實施的多能互補綠色建築示範工程,為各類建築節能技術的應用提供實驗平台。大樓由荷蘭荷隆美公司和上海現代規劃建築設計院聯合設計,獲得中國綠色建築最高標準評級——三星設計標識和三星運營標識,並通過了英國建築研究院綠色建築評估體系的BREEAM認證,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綠色建築新標杆。
武漢新能源研究院

武漢新能源研究院研究領域

整合武漢城市圈內和國內外新能源相關領域的科技資源,研究院在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智能電網、新型動力電池及儲能、碳捕捉及存儲、節能與減排、能源政策與低碳經濟研究等領域開展前沿技術研發。

武漢新能源研究院運作

新能源研究院將按國際化、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設立專家諮詢委員會,向海內外公開招聘院長。新能源研究院的建設將完全同國際接軌,創新運行和獎勵機制,吸引國際一流人才,充分體現開放性,實現研發成果社會共享,實現學術性、先進性和產業性、經濟性的完全結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