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漢學院法學院

鎖定
武漢學院法學院辦學歷史起源於2004年7月成立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法律系。2015年6月1日,原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轉設成為民辦本科高校,並正式更名為“武漢學院”。2019年5月,學校機構優化調整,武漢學院法律系升級調整為武漢學院法學院。學院依託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學科的優勢力量開設,起點高、基礎好。經過20年的發展壯大,形成了理論與實踐、專業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結合的辦學特色,人才培養成果豐碩,在省內同類院校中優勢明顯。
學院現有法學、國際經貿規則2個本科專業和法律事務1個專科專業,每年向全國招收全日制本、專科學生,在校生共計1600餘人。 [1] 
中文名
武漢學院法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LAW
別    名
法學院
招生專業
法學、國際經貿規則、法律事務
學院領導
王廣輝(院長)、周萍(副院長)、田強(黨總支副書記) [2] 
學院本着“全人發展”教育理念,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着眼於學生職業能力和未來的增值能力,通過系統的課程教學、嚴格的實務實訓以及多渠道的社會實踐,培養具有較高的人文科學素養、寬廣的國際視野、良好的法律職業道德,具備紮實的法學知識和較強的法律實務技能,能適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際需要的複合型、應用型、創新型法治人才及後備力量。
法學院基本形成由專業帶頭人、骨幹教師、“雙師型”教師和實務專家構成的專兼職結合的教師團隊。學院現有專任教師45人,外聘教師29人。在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教師16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9人,具有專業(行業)職業資格和任職經歷教師16人。
近年來,學院在教學科研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學院“融合式法學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成果榮獲第九屆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三等獎,“基層法律職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成果榮獲第八屆湖北省高校教學成果獎三等獎,2名學生獲得湖北省大學生科研成果獎。法學專業建設有省級一流本科課程2門,獲得司法部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立項1項,湖北省省級教學研究項目2項;湖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1項;省部級科研課題立項10餘項;校級課題立項30餘項;出版學術專著10餘部;主編教材6部;第一作者發表各級各類論文40餘篇。
學院大力推進產學研協同育人模式,實施“學校——實務部門聯合培養”的培養機制。2020年經武漢市司法局批准,掛牌成立武漢法律援助中心武漢學院工作站,成為武漢市首家由武漢市司法局批准在學校內設立的工作站,兼有實踐教學和社會服務的雙重職能。
校內建設有“法庭科學實驗室”“法律診所”“法學院基礎實驗室”“武漢法律援助中心武漢學院工作站”“智慧仲裁實訓室”等多個實驗教學中心,建設有1個省級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智慧司法視角下的新型權利保障研究團隊,2個省級優秀教學基層組織。
在校外,與武漢市洪山區人民法院、江夏區人民法院、江岸區人民法院、湖北武珞律師事務所等19家單位,開展實習實踐、聯合培養等多方面的校企合作。每年輸送近百名畢業生前往各協同育人單位開展畢業實習,並遴選優秀實習生在各合作單位就業。
學院大力推進產學研協同育人模式,實施“學校——實務部門聯合培養”的培養機制。2020年經武漢市司法局批准,掛牌成立武漢法律援助中心武漢學院工作站,成為武漢市首家由武漢市司法局批准在學校內設立的工作站,兼有實踐教學和社會服務的雙重職能。
校內建設有“法庭科學實驗室”“法律診所”“法學院基礎實驗室”“武漢法律援助中心武漢學院工作站”“智慧仲裁實訓室”等多個實驗教學中心,建設有1個省級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智慧司法視角下的新型權利保障研究團隊,2個省級優秀教學基層組織。
在校外,與武漢市洪山區人民法院、江夏區人民法院、江岸區人民法院、湖北武珞律師事務所等19家單位,開展實習實踐、聯合培養等多方面的校企合作。每年輸送近百名畢業生前往各協同育人單位開展畢業實習,並遴選優秀實習生在各合作單位就業。
學院在人才培養理念上採用重視法律實務操作能力和法律運用能力培養的職業法學教育模式,形成“應用為要的理論課程體系、能力為本的實踐訓練體系、育人為先的素質培養體系” 的“學用創相融”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以“必要的本科底藴”來為“創新性應用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礎,以“必要的技術專長”來體現“良好的職業素養”,實施“學院—實務部門共同培養”的協同育人培養機制,堅持本科層次,突出應用特徵,注重職業發展。彰顯“專業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有機統一”、“應用性為主與學術性的兼容”,貫徹“成果導向型”教學理念,強調行程式評估機制。
學院打造學生特色活動“一院一品”項目,以黨員“先鋒計劃”活動為基礎,一方面加強學生黨員隊伍和學生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員在學生中的先進示範作用,另一方面擴大先進典型羣體,樹立學生幹部、優秀學生等更多優秀楷模,通過開展活動、典型宣傳等方式打造學生中的領頭雁,以點帶面,以面帶全,激發全院學生的學習動能和潛力,營造傳幫帶、“比、學、趕、超”的濃厚學習氛圍,進一步加強黨建和學風建設,強化“三全育人”成效。通過一系列的改革,全面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