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漢大學醫學部

鎖定
武漢大學醫學部(WUHA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CINE)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是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之一 [3] 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的創始成員之一 [1] 
1943年5月14日,朱裕璧先生於湖北恩施主持成立湖北省立醫學院,學校於1946年遷至武漢。1949年11月學校更名為“湖北省醫學院”。1953年4月更名為“湖北醫學院”。1993年1月更名為“湖北醫科大學”。2000年8月2日,合併組建為新的武漢大學,併成為新成立的武漢大學醫學部的主體。2005年9月20日將醫學部實體化。
截至2023年5月,醫學部下設7個學院,3家直屬醫院,開設本科專業11個,醫學部共有在校生7549人(含留學生530人)。其中,本科生3415人、碩士研究生3120人、博士研究生1014人。 [2] 
中文名
武漢大學醫學部
外文名
WUHA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CINE
簡    稱
武大醫 (WUSM)
創辦時間
1943年10月12日
創辦人
朱裕璧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武漢大學
現任領導
唐其柱(黨工委書記兼任部長)
專職院士數
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
本科專業
11個
碩士點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點5個
碩士點
專業學位授權點6個
博士點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點4個
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
博士後
5個博士後流動站
國家重點學科
1(二級學科)
院系設置
7個學院
院慶日
10月12日
地    址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東湖路115號(430071)
知名校友
桂希恩
廖康雄
周雲峯

武漢大學醫學部辦學歷史

武漢大學醫學部是武漢大學六大學部之一,在2000年8月由原湖北醫科大學和舊武漢大學的藥學院合併而成
歷史時期
年份
歷史沿革
早期歷史
1906年
張之洞在武昌曇華林左衞城隍廟創辦湖北陸軍軍醫學堂,1909年停辦。又於1913年復建湖北醫學專門學校,後再次因故停辦。
1921年
湖北陸軍軍醫學堂畢業生陳雨蒼從德國學成歸來,奏準南京教育部,獲部分庚子賠款設立湖北醫學專門學校。
1923年
學校更名湖北省立醫科大學(另一説為1924年),並建立實習醫院。
1924年秋
私立中醫專門學校併入。
1926年冬
1928年
國立武漢大學組建後因經費問題停辦醫科,師生分別轉入國立同濟大學及國立中山大學醫科。在原址兩湖書院,以實習醫院為基礎,擴充後成立湖北省立醫院。
1938年7月
抗日戰爭爆發,因日軍轟炸,醫院遷往恩施。
1939年9月
創建附屬護士學校。
恩施創校
1943年5月14日
在醫院院長楊光第協助下,湖北醫學院在湖北恩施土橋壩沙灣正式宣告成立,將醫院設為其教學醫院。籌備處主任朱裕璧出任首任院長。
1945年11月
醫院遷回武漢,更名為省立武昌醫院。
1946年2月
湖北省立醫學院遷至兩湖書院原址辦學。
1949年11月16日
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李先念簽署命令:湖北省立武昌醫院、湖北省醫學院附屬醫院、湖北省立傳染病院、武昌婦孺醫院、省立結核病院五院合併成立湖北省立人民醫院(今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1949年11月
湖北省立醫學院更名湖北省醫學院。
1953年
學校由教育部主管改為衞生部主管。同年9月12日,更名湖北醫學院。湖北公醫專科學校專修科併入。
1954年7月
學校從兩湖書院舊址遷至武昌千家街。
1955年
中南幹部療養院移交湖北醫學院,並經國家高教部定名為湖北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今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5] 
1957年8月
學校又遷至武昌馬王店、高家灣一帶(現址)。
1960年
在衞生部和四川醫學院(今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的幫助下,學校建立口腔醫學系,並於同年進行首次招生。作為學校口腔醫學系的創始人,原四川醫學院口腔系主任夏良才教授任系主任。
1961年
中醫系併入湖北中醫學院(今湖北中醫藥大學)。
1962年
湖北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今武漢大學口腔醫院)在武昌大東門成立並開診。 [6] 
湖北醫科大學時期
1993年1月
學校更名為湖北醫科大學。同年,學校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第二醫院和附屬口腔醫院被衞生部評定為湖北省首批三級甲等醫院。其中附屬口腔醫院是公認的中國五大口腔醫院之一。
武漢大學醫學部時期
2000年8月2日
學校與武漢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合併組建新的武漢大學,併成為新成立的武漢大學醫學部的主體。
附屬第一醫院更名為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並繼續保留湖北省人民醫院名稱;
附屬第二醫院更名為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附屬口腔醫院更名為武漢大學口腔醫院,並繼續保留湖北省口腔醫院名稱。
2001年1月
武漢大學推出學科重組方案,將原有的49個學院和直屬系,調整為28個學院,分屬於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理學、工學部、信息科學和醫學6個學部。採取院系為實體、學部為虛體的管理模式。
2005年9月20日
為了促進學校在醫學領域的各個學院、研究所和附屬醫院之間的協調合作,推動學校在醫學領域的更快發展,武漢大學借鑑海內外部分著名醫學名校經驗,進一步加大對醫學領域的支持力度,將醫學部實體化,下轄8個學院和3個研究所,有3所附屬醫院。
2018年10月24日
武漢大學等9所“雙一流”建設高校聯合組建了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 [1] 
2019年
臨牀醫學專業於2019年獲批為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 [19] 
2020年
新增“生物製藥”“預防醫學”“藥學”三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20] 
武漢大學醫學院

武漢大學醫學部學術研究

武漢大學醫學部科研平台

武漢大學圖書館工學分館毗鄰東湖,背靠獅子山,地處工學部中心區域。前身是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圖書館,創建於1954年,現館舍1959年11月落成,館舍面積9697平方米。根據學校學科和專業的佈局,重點收藏水利水電、電氣工程、機械動力工程、土木建築和城市規劃建設等專業文獻,收藏文獻總量約70萬冊。其中水利工程、動力工程、電力工程等專業的中外文書刊保障率位居全國榜首。 [21] 
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是1958年創刊的,由國家教育部主管、武漢大學主辦,黃從新教授擔任主編。它刊登基礎醫學和臨牀醫學領域的前瞻性科研論文,面向醫學教學、臨牀和科研工作者,介紹醫學科研動態。該期刊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生物醫學核心期刊和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也是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和湖北省優秀期刊以及湖北省醫學精品期刊。同時被多個國內外數據庫收錄,包括國家科技部萬方數據網絡信息源系統、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暨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等國內數據庫和愛思唯爾 Scopus等國際數據庫。 [22] 

武漢大學醫學部科研成果

2000年至2023年,學部已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2000餘項,取得重要科技成果500多項,有360多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省部級獎勵,其中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國家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項。 [2] 
國家級科技成果獎勵(2000年以來)
獎項
項目
第一完成人
2019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11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09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04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01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00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參考文獻: [7-11]  [14-15]  [17] 

武漢大學醫學部學術交流

2001年,與法國洛林大學共同創辦“七年制中法醫學實驗班”,2013年開辦“八年制中法醫學實驗班”;
2009年與美國芝加哥大學聯合開辦了“臨牀醫學教學改革試點班”,聘請芝加哥大學管理團隊及教授參與教學及管理工作,2014年,新課程體系推廣到臨牀醫學專業各層次。
2011年與世界健康基金會合辦護理學專業,開始開設“護理學國際班”。
2019年,與哈佛醫學院簽署協議,在學生實習、教師培訓、研究生培養、臨牀及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正式開啓合作,並共建武漢大學哈佛醫學教育中心、武漢大學哈佛醫學創新中心。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醫學中心、法國蒙彼利埃大學、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開展師生互訪、住院醫培訓、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合作。每年接收來自美國、法國、日本等國著名大學交流學習學生50餘人,同時派出臨牀醫學專業學生40餘人赴美國、法國、日本等國學習。 [2] 

武漢大學醫學部辦學條件

武漢大學醫學部院系設置

湖北醫學院老照片
湖北醫學院老照片(3張)
醫學部含9個院系(所);有3家直屬附屬醫院;開設11個本科專業。 [2] 
學院
依託醫院
本科專業
泰康醫學院(基礎醫學院)
\
基礎醫學5年制
第一臨牀學院
臨牀醫學5年制、臨牀醫學8年制、臨牀醫學“5+3”一體化、
第二臨牀學院
口腔醫學院
口腔醫學5年制、口腔醫學8年制、口腔醫學“5+3”一體化
公共衞生學院
\
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類
護理學院
\
護理學
藥學院
\
藥學、生物製藥
動物實驗中心/A3實驗室
\
\
醫學研究院
\
\
參考資料: [2]  [12]  [16] 

武漢大學醫學部學科建設

武漢大學醫學部有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國家重點學科。
類別
名稱
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1個)
口腔醫學 [2] 
國家重點二級學科(1個)
口腔基礎醫學 [2]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4個)
基礎醫學,口腔醫學,臨牀醫學,生物醫學工程 [12]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5個)
基礎醫學,口腔醫學,臨牀醫學,生物醫學工程,護理學 [12] 
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
口腔醫學,臨牀醫學 [12]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6個)
口腔醫學,臨牀醫學,公共衞生,護理,藥學,中藥學 [12]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
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口腔醫學 [13] 

武漢大學醫學部師資隊伍

截至2023年5月,學部由1744名教職工具有高級職稱,其中博士生導師352人。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126人(次),其中有兩院院士3人,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3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1人。 [2] 
類別
名單
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1人)
鄧子新、舒紅兵、章曉聯李紅良藍柯、卿國良、陳實張玉峯繆小平、劉胡丹、王連榮
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2人)
王連榮、劉天罡袁必鋒鍾波、張好建、王志華、張振濤、陳剛、胡明明、梁凱威、吳瑩、徐丹 [4] 

武漢大學醫學部文化傳統

武漢大學醫學部學校標識

武漢大學醫學部校徽:
武漢大學醫學部校徽 武漢大學醫學部校徽 [23]

武漢大學醫學部精神文化

武大醫學人承繼着以朱裕璧先生為代表的老一輩醫學專家流傳的精神和情懷,奮楫爭先、勇立潮頭,醫學事業取得了顯著成績,實現了快速發展。武大醫學人堅守初心,醫路前行,不斷創造武漢大學醫學新的輝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做出武漢大學醫學貢獻。 [24] 

武漢大學醫學部學校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工委書記
部長
常務副部長
徐華
黨工委副書記
熊瑛
參考資料: [18] 

武漢大學醫學部校園環境

武漢大學醫學部周邊環境

校內環境
校內環境(6張)
武漢大學醫學部與武漢大學工學部隔湖相望,相距約5公里。出醫學部大門向南經過雙湖橋,沿東湖行至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後向東約200米左右即可到達工學部。武漢大學醫學部是綜合性大學醫學部距離本部最近的學部之一。
武漢大學醫學部坐落於武漢武昌東湖、水果湖畔,東望東湖珞珈山,南觀鷹台水生所,西視漢街水果湖,北顧復地東湖國際。東湖水碧波盪漾,珞珈山落櫻繽紛;放鷹台豪情壯志,水生所再造輝煌;大漢街國際商城,水果湖綠柳成林;中南院救死扶傷,秀水樓書鄉畫廊。

武漢大學醫學部校內環境

武漢大學醫學部校內因地勢比較平坦,建築普通、中規中矩,相比地勢高低起伏、擁有老建築羣的文理學部而言顯得較為一般。然而醫學部內綠樹成蔭,清靜淡雅,卻是個學習,尤其適合學醫的好地方。校內較為有特色的建築是醫學部行政樓,因制式與美國總統府相近,被學子們成為“白宮”。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