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鎖定
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是在1928年成立的原武漢大學物理系的基礎上逐漸發展、演變而來。其歷史可追溯到1893年自強學堂的格致門,1928年成立國立武漢大學物理系。我國老一輩著名物理學家查謙、潘祖武、汪仁壽、桂質廷、吳南燻、馬師亮、李國鼎、周如松等先後在這裏研究執教多年。經過近九十年、幾代人的努力,現已發展成為涵蓋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物理五個學科門類,有多個突出特色的學科研究方向,我國最有影響的物理院系之一。學院現設有物理系、材料物理系、微電子系、物理教學與實驗中心。武漢大學電子顯微鏡中心武漢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掛靠在本院。學院擁有凝聚態物理和無線電物理國家重點學科、物理實驗教學國家級示範中心、物理學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和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人工微結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核固體物理湖北省重點實驗室等。學院現有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設置的本科專業有物理學基地班(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含物理學拔尖人才培養弘毅班,中法理學、工學本碩連讀試驗班,彭桓武班,天文英才班,天眷班,材料科學與技術試驗班)、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類。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已經成為我國物理學及相關學科科研與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 [1] 
中文名
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Physics and Technology, Wuhan University
創辦時間
1928年
所屬地區
湖北省武漢市
現任校長
竇賢康
現任院長
徐紅星

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學院介紹

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機構設置

職 務 姓 名
書 記 付興榮
院 長 何 軍
副書記 仲 華
副書記 周洪元
副院長 王建波
副院長 譚志傑
副院長 嚴高林
副院長 何 蓮
調研員 劉古英
黨政辦公室
主 任 李利華
副主任 龔 榮
黨委辦公室
行政辦公室
教學辦公室
科研辦公室
學生工作辦公室
主 任 李順彥
副主任 何劍超
分團委書記 盧麗珠
本科生工作辦公室
研究生工作辦公室
物理系
主 任 王取泉
副主任 陳志權
副主任 喬豪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系
主 任 方國家
副主任 黃啓俊
副主任 李凱揚
材料物理系
主 任 潘春旭
副主任 方鵬飛
物理教學實驗中心
主 任 於國萍
副主任 李美亞
副主任 徐斌富
工學部物理教學實驗室
信息學部物理教學實驗室
人工微結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核固體物理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電子顯微鏡中心
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

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歷史照片

老照片記錄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的歷史

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學科建設

學院現涵蓋理學、工學兩個學科門類,擁有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物理學屬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凝聚態物理屬國家二級重點學科以及湖北省優勢學科,材料物理與化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屬湖北省二級重點學科,微電子科學與工程於2011年獲批建設湖北省戰略新興學科。學院下設的三個一級學科(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均進入物理學、材料科學和工程類ESI全球排名前1%和1‰。2017年12月,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佈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武漢大學物理學獲評A-(排名第7)。 [2] 

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學院師資

學院有一支以中青年骨幹教師為主體,人員年齡、職稱和知識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在崗教職工134人,其中專任教師103人(包括正高62人、副高36人、中級5人),管理人員17人,教輔人員14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人數佔教師總數的95%以上,大多數有在國外與境外學習、工作的經歷,包括中科院院士徐紅星教授領銜的近50人的國字號及省部級重點人才。 [2] 

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專業設置

物理學基地班(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
物理學基地班是學校按照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標準建設的專業點。本專業培養具有寬口徑、厚基礎、具有良好的科學素質、深厚的專業基礎、能適應物理學、交叉、邊緣和綜合性學科發展需要的高級專門人才。在物理學院師資雄厚,設備先進,學術氣氛濃厚的環境中,物理學基地班的學生可以在數學基本理論、基本實驗技能、 物理學某分支學科, 計算機應用技能、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研究等方面獲得良好的訓練。多年來,畢業生中百分之五十以上在國內、外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
基地班畢業生可通過推免或考試形式在科研院所、教育部重點高校攻讀碩士學位或碩博連讀。也可在國有大、中型企業、三資企業、民營企業以及高校從事研究開發、技術諮詢、管理與教學等工作。
物理學類(物理、應用物理專業)
物理學專業師資雄厚,設備先進,學術氣氛濃厚,具有近一個世紀的教學和科研傳統。本專業匯聚了一大批老一輩物理學家和著名學者。近年來,又引進了一批活躍在科學研究第一線的年富力強的青年學者,為物理系的教師隊伍增添了新的活力。
本專業培養寬口徑、厚基礎的物理學人才:掌握物理學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和基本實驗技能,掌握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光纖通信技術等方面的應用基礎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能在相關高新技術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與應用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專業課程有: 高等數學、普通物理學、數學物理方法、理論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電動力學、量子力學、固體物理學、電子線路、微機原理、計算物理、普通物理實驗、近代物理實驗、電子線路實驗、計算機基礎實驗、微機原理實驗、專業實驗等課程。
物理學類畢業生可在物理學、郵電通信、航空航天、能源開發、計算機技術及應用、光電子技術、自動控制等領域從事科研、教學、技術開發、管理等工作。
物理學類(中法合作理學、工學試驗班)
該班旨在培養法語水平高、適應全球(特別是歐洲)科技發展需要的高級理學、工學領域的高級複合型人才。學生除系統地掌握物理學或材料科學的基礎知識和較強的實驗技能外,還需精通法語、懂英語,特別瞭解國際相關學科的發展動向。
該班學生從武漢大學2006級理工類新生中選拔30名。本碩連讀,學制共6年,其中前四年為本科階段,後二年為碩士階段。本科階段前兩年在國內學習,成績合格且通過法方組織的法語水平考試者,學校選送到法國里昂一大理學院或工程師學院繼續本科後2年和碩士2年的學習。學生在法國學習期間,法方免收學費。生活費、出國旅費及辦理出國手續等費用由學生承擔。武漢大學承認其本科後兩年在法國所學課程及學分。本科階段學習期滿成績合格者,可獲得武漢大學的本科畢業文憑和武漢大學、法國里昂一大的學士學位;碩士階段學習期滿成績合格者可獲得法國里昂一大理學碩士學位或工程師文憑。
主要專業課程有: 高等數學、普通物理學、數學物理方法、理論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電動力學、量子力學、固體物理學、電子線路、微機原理、計算物理、普通物理實驗、近代物理實驗、電子線路實驗、計算機基礎實驗、微機原理實驗、專業實驗等課程。
畢業生可在物理學、郵電通信、航空航天、能源開發、計算機技術及應用、光電子技術、醫療保健、自動控制等領域從事科研、教學、技術開發、管理等工作。
材料科學與技術試驗班(材料物理)
材料科學是一個具有多學科交叉特點的學科,也是二十一世紀的四大前沿學科之一。材料科學與技術(試驗班)是適應這個前沿學科發展設立的新興專業。它以物理學、化學的基礎理論和現代科學技術為背景,通過物理、化學、材料、機械等專業方面的學習和實驗訓練,培養厚基礎、寬口徑的理工交叉複合型人才。與傳統的材料類專業相比,本專業學生除了具有材料科學方面的專業知識以外,更具有紮實和全面的物理學、化學與工程技術方面的基礎知識,以適應國家科技創新和當前高技術新材料的飛速發展。
除了物理學和化學的基礎課程以外,專業課程主要有:固體物理學、材料物理、材料物理製備基礎、工程材料學、固體現代分析技術、材料性能學、專門方向實驗、材料科學進展、新型功能材料、材料腐蝕與防護等。
優秀學生可以直接攻讀材料、物理、化學等相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或碩博連讀;也可以在新材料高技術公司、大型企業的研發機構、國家級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等企事業單位,從事材料科學與工程方面的新材料理論研究、應用開發、管理和教學等工作。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
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IT行業實際需要,具有紮實的數學物理基礎,掌握物理電子、微電子、光電子、納米電子、電路系統領域的寬厚專業基礎知識、熟練實驗技能的創新性專業人才。學生將受到相應的信息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等方面的系統訓練,掌握電子材料、電子器件及電子系統的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和設計技能。
微電子學方向的主要專業課程有:半導體物理、半導體器件物理、集成電路設計基礎、集成電路原理、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技術)、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近代電子材料等。主要實驗及實踐課程有:EDA技術實驗、單片機與ARM實驗、FPGA實驗、微電子技術(工藝)實踐、課程設計、微電子綜合實驗(微電子電路設計與仿真、微電子系統設計、芯片版圖設計與參數提取、微電子器件製造與測試等)。
畢業生可以在微電子設計公司、集成電路加工企業、微電子封裝測試公司、郵電通信的微電子與電子系統的研發部門、與電子工程相關的研究所、高等院校內從事各種半導體材料、半導體器件、集成電路及電子系統的研究和開發工作。
電路與系統方向的主要專業課程有:通信原理、數字信號處理、數據結構、高頻電子線路、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技術)、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Matlab應用等。主要實驗及實踐課程有:EDA技術實驗、單片機與ARM實驗、DSP實驗、課程設計、電路系統綜合實驗(電路系統設計、DSP與圖象處理、網絡與通訊協議實踐、Matlab在電路設計中的應用等)等。
畢業生可在國防、航空航天、郵電通信、電力電氣工程等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及公司從事電路設計、電子系統、工業控制、信號處理等的科研與技術開發、管理工作。也可在醫療、金融、政府機關等部門從事與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傳感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等相關的工作。
物理電子學方向的主要專業課程有:激光原理與技術、光電子技術、紅外技術、傳感器原理及應用、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技術)、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新型功能材料、近代電子材料等。主要實驗及實踐課程有:EDA技術實驗、單片機與ARM實驗、傳感器實驗、課程設計、光電子綜合實驗(光電功能材料製備與測試、光電器件性能分析、納米電子材料的光、電、磁學特性分析、傳感器信號採集與處理等)。
畢業生可以在郵電、光通信、電子材料、納米技術、空間科學等領域的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及公司內從事各種光電功能材料、光通訊元器件、光電子系統的研究和開發工作。也可從事與傳感器技術、光電子技術、納米技術及應用等相關的技術開發、管理工作。

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科研資源

學院下設4個系(物理系、材料系、微電子系、天文學系),2箇中心(物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大學物理教學中心),擁有人工微結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核固體物理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電子顯微鏡中心、武漢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量子物質能量轉換協同創新中心和武漢大學天體物理中心依託學院建設運行,另牽頭成立了新型光電材料與器件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武漢市量子技術研究院,還擁有物理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工科基礎課程電工電子教學基地,物理基礎核心理論課程國家級教學團隊,以及低維材料與智能器件教育部創新團隊。 [2] 
物理基礎實驗中心
物理實驗中心下設基礎物理、近代物理、演示物理、工程物理、信息物理、醫學物理、綜合物理、表面物理、電子線路等實驗室。實驗用房面積2858平方米。儀器設備總枱件為2241台件,儀器資產總值850萬元。實驗中心承擔了全校6260人的普通物理實驗、大學物理實驗、近代物理實驗和演示物理實驗教學,共設有256個實驗項目。
武漢大學納米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
納米科技是前沿、交叉性新興科學領域和科技戰略制高點,納米科技是未來信息科技與生命科技進一步發展的共同基礎,它的迅猛發展將在21世紀促使幾乎所有工業領域產生一場革命性的變化。目前所有發達國家的政府和企業都在對納米科技的研發進行大量的投入,試圖搶佔這一21世紀的科技戰略制高點。為此,我校已投入人民幣三千萬元,組織物理、化學、生物、材料和醫學學院的相關力量,發揮我校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優勢,組建跨學科的納米科學和工程研究中心。納米中心直屬校科技部領導,掛靠物理科學和技術學院,為物理學院和研究工作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武漢大學電子顯微鏡中心
武漢大學電子顯微鏡中心是掛靠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面向全校的科研機構。它以發展電子顯微學及其在材料科學、物理學、生物醫學、化學等領域的應用為宗旨,以提高學術和教學水平為主導,逐步建設成為一個國際知名的電子顯微學實驗室和研究基地。目前,該中心已購置2台具有世界最先進水平的透射電子顯微鏡及其附屬制樣設備,總價值近170萬美元。主要設備有:“Ω型能量過濾場發射槍超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JEM-2010FEF),分辨率為0.19 nm。該電鏡是日本電子公司(JEOL)研製的面向21世紀的最新產品。另一台為大傾轉角的LaB6型透射電子顯微鏡(JEM-2010),分辨率為0.23 nm。同時購買了美國GATAN公司的電鏡制樣設備和相關的輔助設備。
聲光材料與器件實驗室
聲與光是材料的兩個重要物理屬性,是功能材料和器件的基石,聲光材料與器件的研究已經成為一個重要並異常活躍的交叉前沿領域。本實驗室形成了以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為核心的優秀中青年創新羣體,將重點開展聲、光材料與器件領域的新概念、新理論研究,探索製備新型人工結構、微結構聲、光器件,是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核固體物理實驗室
該實驗室成立於2001年,擁有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符合多普勒展寬普儀,正電子壽命譜儀,加速器,離子注入機,穆斯堡爾譜等設備。本實驗室的研究方向是將現代核技術與材料科學研究結合,發展一種新型邊緣交叉學科,包括低能正電子束及反物質研究,氮化碳超硬材料、納米複合材料和功能薄膜材料的製備及微結構和應用研究,是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人才培養

新中國成立以來,學院已培養了本科生5000餘人、碩士、博士研究生700 餘人,博士後20餘人。承擔了包括國家重大、重點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 863,973項目,攀登計劃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184項。獲得了國家發明獎 兩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5項,90年代以來,在SCI源刊等學術期刊發表研究論文近2000篇。目前在讀本科生883人,碩士研究生140餘人,博士研究生 40 人,博士後6人。

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科研成果

在研科研項目51項,在研總經費1777萬元。武漢大學物理科 學與技術學院已經成為我國物理學及相關學科科研與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