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漢大學早期建築

鎖定
武漢大學早期建築,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武漢大學校內珞珈山、獅子山等10餘座山丘之間,東、北、西三面環水,濱臨東湖西南岸。佔地面積20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萬餘平方米,是武漢大學早期校址。 [2]  於民國十九年(1930年)3月開工建設,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竣工。 [3] 
武漢大學早期建築主要有文、法、理、工四個學院大樓和圖書館、體育館、華中水工實驗所、學生宿舍、飯廳、俱樂部、名人故居以及國立武漢大學牌坊、六一紀念亭等15處26棟建築。 [3]  建築羣特點是將中國傳統建築理念與西方建築技術、古典建築藝術融為一體;在建築單體造型上,更是因山就勢、形式各異、佈局精巧。 [3]  武漢大學早期建築是校園歷史的重要見證,不僅傳承了校園歷史風貌,同時也是表達校園精神的重要角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作為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學府,武漢大學記錄着中國近代教育體制的演變和中西文化交融的發展,是研究近代歷史變遷和城市建築演變的珍貴資料。同時,作為反帝愛國、抗日戰爭及學生運動等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事件和人物的見證者,武漢大學也成為一處弘揚愛國思想的場所。 [15] 
2001年6月25日,武漢大學早期建築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2016年9月29日,武漢大學早期建築入選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聯合公佈的“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4]  [6-7] 
中文名
武漢大學早期建築
外文名
Early Buildings of Wuhan University
地理位置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武漢大學校內珞珈山、獅子山等10餘座山丘之間 [2] 
所處時代
近代 [1] 
佔地面積
2 km² [2]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5-0497-5-24 [1] 

武漢大學早期建築歷史沿革

民國十六年(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取得政權,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加速國家建設,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政府決定建立5所國立大學,國立武漢大學就是其中一所。國家貧弱,教育落後,先進知識分子同樣極力主張教育救國,再加上武漢地處“九省通衢”,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又是中國經濟文化中心之一,在武漢組建一所國立大學的確是明智的選擇。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國立武漢大學成為政治、教育、區位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 [11] 
民國十七年(1928年)七月,南京國民政府最終決定在原有武昌中山大學的基礎上,組建國立武漢大學。 [11]  鑑於東廠口校舍破敗,李四光提議在“洪山附近”修築校舍,並得到了蔡元培的“極端贊成,當即批准”,經籌備委員會討論,決議“在洪山下建築校舍添置設備之用”。 [12] 
民國十七年(1928年)八月,蔡元培任命李四光等人成立國立武漢大學建築設備委員會(以下簡稱建委會),負責選定新校址、建築新校舍的工作,指派李四光為委員長,麥煥章、王世傑、葉雅各劉樹杞四人為委員,後委員會委員發生了局部調整,最終確定為委員長1人,委員10人的團隊構架。李四光為委員長,葉雅各為秘書兼委員,其他委員為王星拱、黃健中等,建築設備委員會成立,標誌着國立武漢大學新校舍建設計劃正式開始。 [12] 
民國十八年(1928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建委會在建設廳召開“武漢大學建築設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當時的出席人有:李四光、張難先、胡宗鐸、葉雅各、石瑛、劉樹杞”。這次會議確定了武漢大學校園建築羣的建造原則是“以宏偉堅牢適用為原則不求華美”,建築一期工程包括:實驗室房屋二座、寄宿舍三座、教職員住宅、發動機廠、小機器廠自來水煤氣廠,建築二期包括:圖書館、演講廳、辦公處、陳列所。 [14] 
民國十八年(1929年)十一月,開爾斯和李錦沛在上海繪製完成國立武漢大學的第一項單項工程的初步設計——男生宿舍的三大棟和兩個門樓的設計。 [12] 
民國十九年(1930年)四月,經中華民國政府教育部批准添建學生宿舍一大棟(今武大櫻園學生宿舍)並與漢協盛簽訂承包合同,添建大樓建設費用7萬元。 [12] 
1935年武漢大學校園全景 1935年武漢大學校園全景
在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中,武漢大學早期建築中的工學院被撤銷,原工學院建築羣改作學校行政辦公樓。 [10] 
2012年,工學院進行了首次大規模的整體修繕保護工作,空內裝飾全面修繕和翻新,新增了中央空調等現代化設備。 [10] 

武漢大學早期建築建築格局

武漢大學早期建築遵循了“軸線對稱、主從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中國傳統建築原則, [2]  整體佈局在3條南北軸線與2條東西軸線相交匯的軸線網絡上,形成以圖書館、理學院、工學院為主體的三個建築團組。3條南北軸線為:中心花園(小操場)圖書館;理學院至工學院和水工試驗所;理學二院至大禮堂(現為人文科學館)和辦公廳(現為電訊學院樓)。2條東西軸線為:學生俱樂部至圖書館和理學院;體育館至中心花園和大操場、大禮堂。 [2] 

武漢大學早期建築主要建築

綜述
武漢大學早期建築包括15處26棟建築:男生寄宿舍(現櫻園學生宿舍)、學生飯廳及俱樂部(現櫻園食堂及大學生活動中心)、文學院(現數學與統計學院)、理學院、周恩來舊居、郭沫若舊居、國立武漢大學牌樓、半山廬、圖書館(老圖書館)、法學院(現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工學院(現行政樓)、體育館(宋卿體育館)、華中水工實驗所(現檔案館),以及後來建設的六一紀念亭和李達故居。 [4] 
男生寄宿舍
男生寄宿舍又名老齋舍,是櫻園學生宿舍,位於武漢大學獅子山。男生寄宿舍前的櫻花大道是重要的賞櫻場所,每年櫻花盛開之時,有百萬以上的遊客慕名而來,男生寄宿舍成為武漢大學的重要標誌。男生寄宿舍民國十九年(1930年)三月開工,民國二十年(1931年)九月建成,總建築面積13773平方米,為框架混合結構,層數為1-4層,層高3米,建築設計師為開爾斯,結構工程是由李錦沛和石格司完成,承造廠商為漢協盛營造廠,總造價55.09萬元,是武漢大學一期建築中造價最高、規模最大的建築。 [9] 
周恩來故居
周恩來故居位於“珞珈山十八棟”27號,即第19棟別墅。 [8]  周恩來、鄧穎超夫婦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5月至9月居住其中。 [8]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國民政府西遷武漢,武漢成為全民族抗戰指揮中心。同年12月,中共中央在武漢設長江局(對外稱中共代表團),周恩來從延安來到武漢,主管軍事和統戰工作,並任改組後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 [8]  周恩來在寓居“十八棟”期間,組織領導“抗日活動宣傳週”“七七抗戰一週年紀念”等系列抗日宣傳活動,先後在武漢大學做了3次演講,給軍官訓練團授課,會見國民黨高級將領、民主人士、文化界和新聞界的知名人士,宣傳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因此,這裏有着“國共合作抗日小客廳”之譽。 [8] 
武漢大學早期建築-周恩來故居鳥瞰圖 武漢大學早期建築-周恩來故居鳥瞰圖
圖書館(老圖書館)
圖書館(老圖書館)坐落在東湖之濱、獅子山頂, [8]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啓用。 [8]  圖書館源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時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創辦的湖北自強學堂圖書室。 [8] 
武漢大學早期建築-圖書館(老圖書館) 武漢大學早期建築-圖書館(老圖書館)
工學院
工學院(又稱“行政樓”)位於校園內早期建築羣的南北主軸線上,其主樓中庭和鋼屋架承載的玻璃屋頁是最具特色的部分,也是武漢大學早期建築的標誌之一。 [10]  工學院為武漢大學早期建築的二期工程,其中主樓面積4981m²,四座附樓總面積2757m²,連廊部分面積400m²,碉樓84m²。建築為框架結構,層數為2一5層,層高3一4.6m。該建築於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十一月開工,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一月竣工,建築總造價40萬銀元。 [10] 
武漢大學行政樓(原工學院) 武漢大學行政樓(原工學院)
國立武漢大學牌樓
國立武漢大學牌樓,坐落於武珞路與珞珈山路交接處的街道口,採用中國古建築中的牌坊造型。最初的木質牌坊建於民國二十年(1931年)初,毀於龍捲風。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在原址重新建造,四根八稜圓柱,表示喜迎來自四面八方的莘莘學子,柱頭上的雲紋寓意濃厚的文化氣息,上覆孔雀藍琉璃瓦。牌坊正面書“國立武漢大學”六字,最初究竟為誰所題已無實據,較權威的一種説法是時任數學系教授蕭君絳所書。“文革”時被換成了毛澤東主席題寫的“武漢大學”,取自1951年5月毛澤東給武大農學院學生陳文新的私信信封上的筆跡。文革後,學校請著名書法家、畫家曹立庵先生重新題寫,即現在所見的“國立武漢大學”六字。牌坊背面小篆體“文法理工農醫”六字,為中文系教授劉賾(劉博平)所書,表達了武漢大學的辦學理想、辦學規模和學科特色。 [13] 
國立武漢大學牌樓舊照 國立武漢大學牌樓舊照

武漢大學早期建築歷史文化

相關人物:開爾斯
開爾斯,全名弗朗西斯·亨利·開爾斯(英語:Frnis Heny kales,1882年1月24日—1957年2月9日),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庫克縣,美國建築設計師,武漢大學早期建築規劃設計者。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建築設計專業,大學時代的積累成就了開爾斯對於西方古典建築元素和先進建築技術的嫺熟運用。民國四年(1915年),開爾斯來到上海。民國十四年(1925年),參與中山陵設計競賽,獲得名譽獎第三名。民國十七年(1928年)11月,承接國立武漢大學校園設計。民國十八年(1929年)11月,完成校園規劃圖及建築詳圖。1957年2月9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去世。 [16] 

武漢大學早期建築保護措施

2001年,武漢大學成立了早期建築保護管理委員會,出台了《武漢大學早期建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管理辦法(暫行)》。 [5] 
2001年6月25日,武漢大學早期建築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2011年,武漢大學成立全國高校首個文物保護管理處。 [5] 
2016年9月29日,武漢大學早期建築入選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聯合公佈的“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4]  [6-7] 

武漢大學早期建築旅遊信息

武漢大學早期建築地理位置

武漢大學早期建築,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武漢大學校內珞珈山、獅子山等10餘座山丘之間。 [2] 

武漢大學早期建築交通信息

公共交通:武漢市區內可搭乘地鐵2號線到廣埠屯站(K口出)下車,步行860米後到信息學部一教站乘坐武漢大學校園巴士1號線遊覽武漢大學早期建築景點。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