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江區

鎖定
武江區,隸屬廣東省韶關市,位於廣東省北部,韶關市境內的武江、北江河以西。轄區總面積677.85平方千米。2022年末,全區户籍總人口30.69萬人。 [2] 
武江區因珠江水系北江上游武江流經境內而得名,另因地域處於武江(河)以西,故又俗稱“西河”。境內於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設曲江縣,隸屬桂陽郡。1975年,成立武江區。1976年3月,撤銷武江區,恢復韶關市郊區。1984年9月28日,撤銷韶關市郊區和武江區,組建市轄縣級武江區。截至2023年6月,武江區轄2個街道、5個鎮。 [1] 
2022年,武江區生產總值306.866億元(初步核算),同比下降0.3%。 [2] 
中文名
武江區
外文名
Wujiang District
別    名
西河
行政區劃代碼
440203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廣東省韶關市
地理位置
粵北中部
面    積
677.85 km² [2] 
下轄地區
新華街道惠民街道西聯鎮西河鎮龍歸鎮江灣鎮重陽鎮
政府駐地
新華街道惠民南路
電話區號
0751
郵政編碼
512026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0.69 萬(2022年户籍人口) [2] 
著名景點
韶關芙蓉山國家礦山公園韶關市博物館芙蓉仙洞
火車站
韶關站
車牌代碼
粵F
地區生產總值
269.49 億元(2020年)

武江區歷史沿革

武江為韶關之軍事重地,是保護韶關的西北部要塞,乃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西河、西聯、龍歸等地歷來是韶關駐軍的重要營區。
武江地區春秋時期,為百越地,稱“揚越”。戰國時期,為楚國屬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統一嶺南,設南海郡,郡治在番禺,武江屬番禺管轄。趙佗立南越國後,又為南越國屬地。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南越後,本境設曲江縣,屬桂陽郡,郡治在郴州,隸於荊州。武帝置十三刺史部(亦稱州、時為監察區),桂陽郡曲江縣受荊州刺史部監察。西漢末年,桂陽郡改稱南平郡。東漢初,複稱桂陽郡。
韶關雲髻山
韶關雲髻山(80張)
三國東吳甘露元年(265年),析桂陽郡南部設始興郡,隸荊州。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三月,武帝平吳,始興郡移屬廣州。曲江縣治從蓮花山遷往(安聶邑)西河。東晉末(419年),曲江縣治遷往官灘(今韶關市南郊)。
南北朝梁承聖(552~555年)中,於始興郡置東衡州,州治在曲江,州縣治所遷西河。
隋開皇九年(589年),改東衡州為韶關州,州縣治所回遷蓮花山。開皇十一年,撤銷韶州,曲江縣併入廣州。
韶關市武江區
韶關市武江區(2張)
唐武德初年(618年),曲江縣治再遷西河。武德四年,析廣州的曲江置番州,不久更名東衡州。貞觀(627~633年)中,改東衡州為韶州。
五代時期,後梁乾化元年(911年),劉巖發兵破韶州,州縣治所遷往中洲(今韶關市區小島),本境仍一直是韶州(今韶關)、曲江縣的城區部分。五代十國,先屬後梁,後屬南漢。以韶州轄曲江縣,轄區屬曲江縣。
宋初,仍以嶺南東道韶州轄曲江縣。未久撤道改稱州,曲江縣隸屬韶州。至道三年(997年),又於州上置路(半行政半監察性質),曲江縣屬廣南東路韶州。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曲江縣屬海北廣東道韶州路(此間又在韶州路置錄事司,以管理城鄉居民;一説至元二十三年置,又稱新民官司)。至順元年(1330),屬江西行省廣東道韶州路轄。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韶州路為韶州府(同年罷新民官司)。曲江縣隸韶州府。
清,曲江縣隸廣東省南韶連道韶州府。
民國元年(1912年),撤銷道、府,曲江縣隸屬廣東省。
民國3年(1914年),復設道,曲江縣隸廣東省南韶連道(未久改稱嶺南道
民國32年(1943年),在曲江縣置韶關市,升格為省直轄市。
民國36年(1947年),曲江縣改隸第三專署行政督察區,區境分屬韶關市和曲江縣。
1949年,本境仍為曲江縣管轄。
1951年6月,恢復韶關市建制後,歸屬韶關市管轄,設置韶關市郊區和武江區,武江區管理西河、芙蓉的城區。
1952年11月9日,撤銷北江專署,設粵北行政公署,轄曲江等19個縣1個市。
1956年3月1日,改置韶關專員公署,轄曲江等17個縣1個市。
1959年1月,韶關市郊區辦事處、曲江縣、仁化縣和乳源縣合併。
1961年1月17日,撤銷韶關市大郊區,恢復韶關市建制。
1971年,韶關市區劃分東河、南郊、中區、南區、北區、西河等6個區,武江境內城區設西河區街道革命委員會。
1975年3月,恢復韶關市郊區建制。11月,韶關市城區6個區合併為西河等3個區。
1976年3月,撤銷武江區,恢復韶關市郊區,轄環市、芙蓉、北郊等公社(區),管理農村農業工作。
1977年1月,韶關市升格為省直轄市。
1983年6月,韶關地區與韶關市合併為地級市,統稱韶關市。
1984年9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原武江區和韶關市郊區(原市政府派出機構)設立武江區,為韶關市轄縣級行政區之一。 [3]  [6] 

武江區行政區劃

武江區區劃沿革

1984年建區初期,總面積146平方千米,轄西河、芙蓉、新華3個街道辦事處、13個村級鄉。 [3] 
2018年度武江區行政區劃簡表 2018年度武江區行政區劃簡表
1986年1月,武江區政府設西聯、西河、下坑3個農村辦事處;是年3月,撤銷西河、芙蓉、新華3個街道辦事處,設立武江區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是年11月,撤銷西聯等3個農村辦事處,設立西河鄉、西聯鎮。
1997年4月,撤銷區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設惠民、新華2個街道辦事處。 [3] 
2004年8月,原曲江縣的龍歸、重陽、江灣3個鎮劃入武江區。是年底,武江區轄2個街道辦事處、5個鎮,轄區總面積為682平方千米 [3] 

武江區區劃詳情

行政區圖 行政區圖
截至2023年6月,武江區轄2個街道、5個鎮:新華街道惠民街道西聯鎮西河鎮龍歸鎮江灣鎮重陽鎮 [1]  區政府駐惠民南路 [1] 

武江區地理環境

武江區位置境域

武江區位於廣東省北部,韶關市境內的武江、北江河以西。座標北緯24°42′00″—24°48′00″,東經113°06′00″—113°34′00″。東與湞江區隔河相望,南與曲江區白土鎮接壤,西與乳源瑤族自治縣大布、東坪、乳城、一六鎮毗鄰,北與乳源桂頭鎮相連。轄區總面積677.85平方千米。 [2] 

武江區地質地貌

武江區域內的地質地層屬於沉積岩地層為主。受粵北“山”字形地質構造的影響,區內褶皺和斷裂極其發育,褶皺主要由古生代地層形成緊密式之背斜核部,以北北東向構造為主,次級構造亦較為發育。褶皺構造有北部的大崗頭向斜,中部的天子嶺背斜和南部的芙蓉山向斜。均為斷褶帶內曲江復向斜的次褶皺帶。地貌以丘陵地帶和沖積小平原及高山奇峯為主。區境地勢北高南低,西高東低,海拔多在55—200米,坡度約30度左右。江灣鎮境內的大東山主峯海拔1390米,是武江區最高山峯;依次有江灣鎮楓嶺頭海拔1100米,龍歸鎮鳳田黃茂堂海拔941米,西河鎮境內的圓子背肩山海拔1125.5米、大崗山海拔406米、天子嶺海拔357米、芙蓉山海拔282米。最低武江河河牀處海拔55米。 [2] 

武江區地形

武江區地處南嶺山脈南麓的盆地之中,其地形猶如一隻卧獅,東西長、南北窄成不規則多邊形。區境東起市區武江河中心,西至江灣鎮武洞、白石村,長56.75千米,南至曲江交界的圓子背肩山,北至重陽鎮大夫前村,寬17.8千米。 [2] 

武江區氣候

武江區地處北迴歸線以北,屬亞熱帶氣候為主的濕潤性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季多幹冷的偏北風,夏季多偏南的暖濕氣候。年平均氣温20.3℃(其中年平均最高氣温25.4℃、最低氣温16.8℃),年平均濕度為52%,年平均日照時數1858小時,年太陽總輻射111.5千卡/平方釐米,年平均雨量為1537.4毫米。
入汛期為每年4月中旬至7月下旬。春季冷暖季風交替繁,多為低温陰雨天氣,日照最少;夏季火熱酷暑,雨量多且集中;秋季秋高氣爽,晝夜温差大,降水量少;冬季雨量減少,天氣寒冷,年無霜凍期305天。 [2] 

武江區河流

韶關市武江區 韶關市武江區 [2]
武江區主要河流有武江北江、南水河、重陽河、鍋溪河、韶西水、沐溪水、芙蓉水、沙山水。其中武江歷史上曾稱虎溪、武溪,發源於湖南省臨武縣三峯嶺,途經坪石、樂昌、桂頭,由湞江區犁市鎮上朗流入該區重陽鎮水口村,至北江橋下與湞江河匯合成北江河。武江河全長260千米,河牀坡降0.906‰,在該區河段約16千米,河面寬150—200米,為Ⅶ級航道,境內河段通航能力為300噸級船舶。含武江在內的韶關市區最高洪水位57.21米,最大洪流量9460立方米/秒,最低水位0.7—1米,枯水流量12.3立方米/秒。
北江河古稱“溱水”“肆水”“始興大江”,發源於江西省信豐縣石碣大茅山和湖南省臨武縣三峯嶺,上游分別稱 “ 湞 江 ”“武 江 ”。北江流至佛山市三水區思賢滘與西江匯合,全長468千米,河牀坡降0.398‰,多年平均流量1080立方米/秒。北江流經武江區西河、西聯境內約12千米。河面寬150—350米,可通航為Ⅶ級航道,通航能力為300噸級船舶。西聯鎮下胡村、赤水村有煤運碼頭常年水運,可直抵珠江三角洲及連接西江水道。 [2] 

武江區自然災害

2005年秋旱嚴重;2006年7月15日,遭百年一遇的洪災;2008年1月,遭遇80年一遇的雨雪冰災;2013年5月16日、8月15日,武江大部地區遭遇重大洪澇災害 [2] 

武江區自然資源

武江區動植物資源

武江區各類動植物種類多、分佈廣;森林面積達79.22萬畝,森林蓄積量382.5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0.24%。 [2] 

武江區礦產資源

武江區有鐵、銻、石灰石、煤炭、瑩石、其它稀有金屬等礦產資源。 [2] 

武江區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武江區常住人口為373686人。 [7] 
截至2022年末,武江區户籍總人口30.6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4.56 萬人,户籍人口城鎮化率80.0%;鄉村人口6.13 萬人;男性15.20萬人,女性15.49萬人。年末全區常住人口 38.44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2.9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69 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85.76%;鄉村常住人口5.47萬人。年末全區常住出生人口2761人,人口出生率8.74‰;死亡人口1996人,人口死亡率 6.32‰;自然增長人口76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2.42‰。 [2] 
武江區居民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31個,超過100人的少數民族有5個,主要有瑤族、壯族、苗族、畲族、土家族,其中,瑤族人口最多,主要集中在江灣鎮瑤族村。 [2] 

武江區經濟

武江區綜述

2020年,武江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69.49億元,年均增長4.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94億元,年均增長8.35%。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43.52億元,年均增長8.1%。 [8] 
2022年,武江區生產總值306.866億元(初步核算),同比下降0.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 86843萬元,增長1.3%;第二產業增加值1227561萬元,下降1.6%;第三產業增加值1754256萬元,增長0.4%。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80403元,下降 1.6%。三次產業結構由2021年的2.9:40.0:57.1調整為2.8:40.0:57.2。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下降 35.3%。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0847萬元,增長3.7%。全年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305元,增長3.4%,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454 元,增長2.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75元,增長3.9%。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65854.5萬元,同比下降15.4%;其中:進口57082.4萬元,下降 18.9%;出口8745.5萬元,增長17.2%。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339萬元,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後同比下降32.07%。 [2] 

武江區第一產業

觀光農業 觀光農業
2022年,武江區農林牧漁業產值15.34億元、增長2.7%。完成撂荒地復耕面積6494畝,土地流轉2764.5畝。試點推廣良種良法種植巨型稻、多年生水稻取得初步成效,糧食生產面積和總產量實現雙增長,糧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武江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成功創建蔬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千畝蔬菜種植基地3個。新增11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 [2] 

武江區第二產業

2022年,面對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武江區全力打好穩增長組合拳,常態化開展暖企助企活動,推動各項助企紓困政策免申即享,為各類市場主體新增減税降費及退税緩税6.8億元。全年新增“四上企業”40家;全區市場主體累計達2.8萬家,全年新增4416家、增長17.35%。工業經濟提質增效。全區規上工業增加值88.85億元、增長1.0%,武江區(不含新區)完成工業投資6.77億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2家。整區分佈式光伏開發工作成效初顯,完成投資1.47億元,備案容量達7.65萬千瓦。武江科創園青創中心建成運營,吸引45家企業入駐辦公;園區全年創造税收2.1億元。武江區城鄉融合產業園主幹道全線通車,廠房片區基礎工程二期基本完成,成功推出工業項目用地450畝,引進年產值超億元項目2個。 [2] 
園區:武江科技工業園、龍歸產業轉移園、東莞(韶關)產業轉移工業園、甘棠工業園

武江區第三產業

2022年,武江區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7%,位居韶關市第一。武江區打造孟洲壩“網紅夜市”。建成粵北首個國際標準飛盤場,組織舉辦“草地音樂會”等多場大型文化文藝活動,“端午龍舟文化旅遊節”活動盛況被中央、省級媒體報道;全年接待遊客69.6萬人次,旅遊收入達12.14億元。 [2] 

武江區社會事業

武江區教育事業

2022年末,武江區有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所,在校學生3944人。普通中學學校14所,其中:初級中學6所,九年一貫制2所,完全中學5所,高級中學1所。中學招生數 9707人(初中 6098人,高中3609人)。年末小學學校26所,小學招生數6012人。年末幼兒園94所,幼兒園入園人數4322人。 [2] 

武江區科學技術

2022年,武江區人民政府實施科技興區戰略,科技投入逐年增加,2022年,專利授權量795件(發明專利88件,實用新型667件,外觀設計39件,PCT授權1件)。 [2] 

武江區文化事業

2022年,武江區擁有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和各鄉鎮、街道文化站。城鄉全面開通閉路電視。羣眾性文化團體健全、活躍,其中武江區非遺區級項目向陽紙馬舞、重陽江逗春牛,江灣市級項目塗氏水車技藝、紅星村採茶劇團、腰鼓隊、醒獅隊等長年活躍於城鄉羣眾文化活動與非遺演出,成為韶關市文化事業一大亮點。 [2] 

武江區體育事業

西河鎮黃塱村舉行熱身賽積極備戰全市龍舟賽 西河鎮黃塱村舉行熱身賽積極備戰全市龍舟賽
截至2022年,武江區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先後建成了各類體育公園,園內體育設施設備完善,區體育館建成後承接了省、市、區的各項賽事比賽,轄區內建有多處全民健身廣場(西郊全民健身廣場,教育路全民健身廣場、向陽小區全民健身廣場等),提供市民開展各項豐富多彩的體育健身活動,營造全民健身的氛圍。 [2] 

武江區醫療衞生

武江區 武江區
2018年,龍歸鎮衞生院及新華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綜合大樓投入使用,完成15間村衞生站建設。出台衞生提質與健康促進及人事薪酬管理制度等多項政策,基層醫療衞生服務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武江區交通運輸

武江區公路

武江區 武江區 [2]
京港澳高速公路西聯鎮互通立交貫通四方。境內的高速公路有北京—港澳高速公路、樂昌—廣州高速公路、韶關北環高速公路;國道有G240線(原省道S253線升級)、G323線;省道有S246線(原縣道X322線升級)、S520線(原縣道X318線升級);縣道有X313線、X314線,形成完善的城鄉交通骨幹網絡。2020年,全區公路總里程729.71千米,其中:高速公路34千米,國道28千米,省道49千米,農村公路升省道46千米,縣道24千米,鄉道333千米,村道80千米,鄉村小道135.71千米。全區公路密度為80千米/百平方千米。農村公路橋樑共計43座1498.3延米。 [2] 

武江區鐵路

武廣高速鐵路設韶關站 [2] 

武江區航運

農村公路橋樑共計43座1498.30延米;可通航為Ⅶ級航道,境內河段通航能力為300噸級船舶,可直達珠江三角洲及連接西江水道 [2] 

武江區歷史文化

武江區地名由來

武江區因珠江水系北江上游武江流經境內而得名,另因地域處於武江(河)以西,故又俗稱西河。 [2] 

武江區方言

武江區方言複雜,有粵語、客家話、蝨婆聲、連灘話、船民話、瑤族勉語等方言。還有潮汕清遠、河源、梅州、湖南、四川、河南等地方言。粵語區域面積、人口均佔全區的絕大部分,城鄉流行。客家方言主要分佈在龍歸等5個鎮的大部分地區。蝨婆聲主要分佈在重陽、西聯鎮大部分農村、龍歸鎮後坪村和西河鎮向陽、村頭、大村等。連灘話主要分佈在西河鎮什石園下壩村、黃望中壩村。江灣鎮瑤族村村民講瑤族勉語。 [2]  [10] 

武江區民俗

武江區有春節、元宵節、端午節等歲時節令、重陽水口賽龍舟、龍歸後坪客家山歌、江灣瑤族習俗等一批傳統文化。羣眾婚姻禮儀形式多樣化。武江區殯葬改革制度自1990年始在全區城鎮和近郊全面推行,至2004年,全區城鄉基本實行火葬。羣眾服飾習俗以漢族服飾、瑤族服飾、宗教服飾為主;飲食上有日常飲食、節日飲食、禮儀飲食、宗教飲食等習俗;在住宅上主要有農村的姓族大屋、圍龍屋、“四點金”住宅、騎樓式住宅、單家獨院式樓房、圍樓、船民居室和城鎮居民框架式樓房等居住習俗。 [11] 

武江區宗教

武江區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其中,佛教主要有座落在西河芙蓉山上的蓉山古剎,及境內的居士林等佛教活動場所,區內有佛教信徒100多人。道教在建國後,道士已遠離區內或還修從事其他職業。但改革開放以後,一些俗家道士(師爺)又重操舊業,為一些農民主持喪葬儀式,一些地方還出現了一些新建的土地廟、伯公廟。至2004年,武江區有基督教徒約100人,區內已無禮拜堂,禮拜活動均在韶關市基督教禮拜堂舉行。
2018年,武江區宗教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依法正式登記宗教活動場所3個,分別為:韶關市芙蓉山寺、韶關市居士林、韶關市武江區基督教龍歸聚會點,批准籌建的宗教場所1個,為:九歸禪寺。全區信仰宗教教徒約470人,約佔全區户籍人口0.15%,其中:佛教教徒約400人、基督教教徒約70人。全區有宗教教職人員19人,其中:佛教僧尼17人。 [4] 

武江區風景名勝

武江區風景名勝主要有芙蓉山國家礦山公園、蓉山古剎、唐丞相張九齡墓、宋代重臣餘靖墓、仙橋古渡、沐溪水庫、獅背窩水庫、江灣温泉、江灣門洞、黃沙坪公園、江灣生態休閒特色旅遊小鎮等旅遊景點。有南昌起義軍朱德部隊舊址、八路軍駐韶辦事處舊址、抗戰時期中共廣東省委遺址、李子園炮樓和重陽炮樓等24處革命遺址。 [2] 

武江區所獲榮譽

時間
榮譽稱號
授予單位
2012年3月
“廣東省教育強區” [2] 

2015年11月
“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 [2] 

2017年7月
“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 [2] 

2021年1月
“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5] 
國家衞生健康委
2021年9月
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 [9] 
國家能源局綜合司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