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

鎖定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Site of Military Government of Wuchang Uprising),即湖北軍政府舊址,又稱紅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蛇山南麓的閲馬廠北端的綠蔭叢中。其舊址北倚蛇山,南接閲馬場,是一組規模壯觀、具有西歐古典建築風格的建築羣,佔地面積18000多平方米。舊址建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共耗白銀10萬餘兩。清宣統三年(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一舉成功,翌日,革命軍在這座大樓成立了湖北軍政府。孫中山的革命主張首先在湖北得到實現。 [11]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坐北朝南,佈局為“山”形,大樓主體建築為紅色樓房,磚木結構,面闊73米,進深42米,主樓兩層。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遺存有都督府會議廳、黎都督起居室、衞官室等。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的武昌首義體現了為創建新的社會制度而敢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和建設新社會的建設精神,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1]  [10] 
1961年3月4日,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
外文名
Site of Military Government of Wuchang Uprising
地理位置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蛇山南麓的閲馬廠北端
佔地面積
18000多平方米
保護級別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09:00—17:0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1-007-001-007
所處年代
1911年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歷史沿革

孫中山與都督府軍政人員合影(1912年4月) 孫中山與都督府軍政人員合影(1912年4月)
清宣統元年(1909年),湖北省諮議局大樓始建。
清宣統二年(1910年),湖北省諮議局大樓建成。
清宣統三年(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成功;10月11日,革命黨人和起義士兵在在湖北省諮議局大樓組建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頒發了第一號佈告,宣佈廢除清朝帝制,建立中華民國,並通電號召各省起義,推舉原湖北新軍第二十一混成協的統領黎元洪出任軍政府都督;11月9日,宋教仁在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主持起草了《鄂州臨時約法》,這份約法成為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頒佈的《臨時約法》的藍本。
民國元年(1912年)4月,孫中山訪問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在會議廳發表演講,並在後花園與都督府軍政人員合影。
民國三年(1924年)1月—民國十六年(1927年)7月,第一次國共合作,北伐軍總政治部和國民黨湖北省黨部設於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 [3] 
民國二十年(1931年),在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院正前方建孫中山銅像。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武漢會戰中,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議員公所毀於日軍炮火,僅存東南角樓、東邊部分殘牆 [3] 
1949年,武漢解放後,第一屆湖北省委曾在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曾在此辦公 [3] 
1979年,宋慶齡為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題寫的“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和“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兩方匾額,分別懸掛於大門和主樓上端 [1]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建築格局

  • 綜述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舊址的內部格局,模仿了近代西方國家議會會堂的建築風格。總佔地面積18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近10000平方米,大樓平面呈“山”字形,坐北朝南,其主體建築諮議局大樓是一座磚木結構的紅色兩層樓房,以花崗岩砌成台基,整個建築古樸、典雅。紅牆紅瓦,磚木結構,面闊73米,進深42米,主樓兩層,上層頂端正中有教堂式望樓,呈歐州古典建築風格,舊址的後面是一座西式兩層樓房,為諮議局的議員公所。兩側各有一排紅色平房,正前方出口處裝有鐵柵大門,大門兩側為門房,由上半部裝有鐵柵的紅色矮牆自門房兩側平伸,與左右平房連接,圍成方形院落,院門外正前方有孫中山銅像。 [11]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遺存有都督府會議廳、黎都督起居室、衞官室、顧問官室、秘書官室、收掌員室、軍事會議室、參謀部、各部稽查長室、總監察長室、民政部、軍令部、軍務部、傳達員室、外交部、都督會客室、都督會議室等。 [12]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大門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大門
  • 黎都督起居室
黎都督起居室,位於於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二樓東端,正對侍衞官室;黎元洪原為清湖北新軍第21混成協統領,武昌起義後被推舉為大都督,黎元洪不願就職,革命黨人即將其安置於該室,由侍衞官照顧其日常生活起居。 [12] 
  • 衞官室
衞官室,正對黎都督起居室,侍衞官的主要職責是負責都督的安全保衞及飲食起居。 [12] 
  • 顧問官室
顧問官室,顧問官由都督聘任,其職責是備都督諮詢並自行建議,贊襄軍政,一批革命黨人和前清諮議局議員曾被聘為都督府顧問官。 [12] 
  • 秘書官室
秘書官室,秘書官是都督的重要辦事人員,由都督自行任用,其職責是分理都督府文書,保管文書關防,都督府的主要文件、公告、照會等均由秘書官起草,革命黨人宋教仁曾在此起草了著名的《鄂州臨時約法》。 [12] 
  • 收掌員室
收掌員室,收掌員掌理都督府文書收發工作。 [12] 
  • 軍事會議室
軍事會議室,是都督府召開軍事會議的專門場所,許多重大軍事決策在此形成;陽夏保衞戰中,黃興曾在此召開過軍事會議。 [12] 
  • 參謀部
參謀部,是鄂軍都督府最初設置的四部之—,其職責為輔佐都督,制定作戰計劃。都督府草創之際,軍民大政,參謀部主持最多。 [12] 
  • 各部稽查長室
各部稽查長室,各部稽查長由起義人員公推,都督委用,其職責是稽查各部及各行政機關,稽查各軍隊,參與重要會議和人事安排,處理特殊事務,革命黨人蔡濟民曾出任此職。 [12] 
  • 總監察長室
總監察長室,總監察長在開始組織起義機關諸人中推選產生,其職責是監察鄂軍都督府各部用人及行政事宜。資深革命黨人劉公出任此職。 [12] 
  • 民政部
民政部,是鄂軍都督府最初設置的四部之一,其主要職責為負責地方行政事務。原湖北諮議局議長湯化龍曾出任民政部改稱政事部時的部長。 [12] 
  • 軍令部
軍令部,是鄂軍都督府最初設置的四部之一,其主要職責為秉承都督命令,發佈軍令,調遣軍隊。舊軍官杜錫鈞曾出任軍令部長。
  • 軍務部
軍務部,是鄂軍都督府最初設置的四部之一,主要負責軍務行政、軍隊後勤工作。革命黨人孫武、蔣翊武、張振武曾分任軍務部正、副部長。 [12] 
  • 傳達員室
傳達員室,傳達員負責都督府來訪者的安排接待事務。 [12] 
  • 外交部
外交部,是鄂軍都督府所設置的九部(依次為軍令、參謀、軍務、內務、外交、理財、交通、司法、編制)之一,主掌外交行政事宜,革命黨人胡瑛曾任部長。鄂軍都督府開始在軍事、外交等方面行使中央軍政府的職權,該部的成立是鄂軍都督府開始代行中央軍政府職權的標誌之一。 [12] 
  • 都督會客室
都督會客室,是黎都督會客的專用場所,1912年4月孫中山訪鄂期間,曾以此為會客室,接見湖北軍政界人士和其他各界代表。 [12] 
  • 都督會議室
都督會議室,有別於一樓的會議廳和二樓的軍事會議室,規模居中,主要用作都督主持召開的各種軍政會議的場所,黎都督有時也在此接見來訪者。 [12] 
  • 閲馬場孫中山銅像
閲馬場孫中山銅像,位於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大門前,孫中山身着中國傳統服裝長袍馬褂,左手持有禮帽,右手手握枴杖,面南莊嚴肅立 [4] 
閲馬場孫中山銅像 閲馬場孫中山銅像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文物遺存

  • 鐵血十八星旗
都督府會議廳主席台正中佈置鐵血十八星旗(中華民國陸軍軍旗),寓意為全體漢族同胞團結起來,以“鐵血精神”推翻滿清王朝的統治。 [12] 
都督府會議廳 都督府會議廳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文物價值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記載了辛亥革命的足跡 [5]  ,體現了為創建新的社會制度而敢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和建設新社會的建設精神,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1]  ,不僅成為旅遊景點,更是成為聯繫海峽兩岸乃至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 [6]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文物保護

文保碑 文保碑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作為辛亥革命遺址,在新中國成立後,一直受到人民政府的重視和保護。
1961年3月4日,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1981年,辛亥革命70週年時,在此設立了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館名為宋慶齡親筆題寫。館內還將孫中山當年講演的軍政府大禮堂和孫中山駐鄂會客室等處進行了復原陳列。 [11] 
1983年、1984年和1986年,人民政府曾三次撥款計100多萬元對舊址進行了維修。 [11] 
1986年,孫中山先生誕辰120週年之際,館內舉辦了“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蹟展覽”,供人們參觀學習。 [11] 
2011年,復原了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的鄂軍都督府舊址,西配樓陳列史蹟,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整體對外開放 [3] 
2014年,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的史蹟陳列從西配樓移至修葺後的議員公所 [3] 
2021年3月,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被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確定為湖北省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 [8] 
2021年7月20日,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進行封閉大修。修繕工程是該館建館以來主樓較大的一次維修,有效消除舊址主樓的安全隱患。歷經70多天修繕的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主樓,於2021年10月1日重新對公眾開放。 [9]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歷史文化

  • 民國之門
1911年10月11日革命黨在鄂軍都督府 1911年10月11日革命黨在鄂軍都督府
清宣統三年(1911年)10月10日,在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幟下集結起來的湖北革命黨人,蓄勢既久,為天下先,勇敢地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並一舉光復武昌。次日在紅樓(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組建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推舉湖北新軍協統黎元洪為都督,宣告廢除清朝宣統年號,建立中華民國。隨即,辛亥革命領袖之一黃興趕赴武昌,出任革命軍戰時總司令,領導了英勇悲壯的抗擊南下清軍的陽夏保衞戰。武昌義聲贏得全國響應,260餘年的清朝統治頓時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隨之終結。武昌因此被譽為“首義之區”,紅樓(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則被尊稱為“民國之門”。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蛇山南麓的閲馬廠北端 [7]  ,西鄰黃鶴樓,北倚蛇山,南面首義廣場。
  • 開放時間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日,每天09:00—17:00,16:00起停止入館。
  • 交通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