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昌兩湖書院

鎖定
兩湖書院,位於湖北武昌。清光緒十六年(1890)四月,總督張之洞創建於武昌營坊口左老天符廟都司湖畔,經費主要出自湘、鄂兩省茶商捐資,故名“兩湖書院”。專取兩湖士子入學肄業,每省員額兩百名,另為報答茶商資助,專錄商籍學生四十人。1903年,兩湖書院改為文高等學堂,亦稱兩湖大學堂。不久又稱為兩湖總師範學堂
中文名
武昌兩湖書院
簡    稱
兩湖書院
創辦時間
1890年
知名校友
李四光
所屬地區
湖北武昌
創建者
張之洞

目錄

武昌兩湖書院簡介

兩湖書院,位於湖北武昌。清光緒十六年(1890)四月,總督張之洞創建於武昌營坊口左老天符廟都司湖畔,經費主要出自湘、鄂兩省茶商捐資,故名“兩湖書院”,專取兩湖士子入學肄業,每省員額兩百名,另為報答茶商資助,專錄商籍學生四十人。
張之洞又將火星堂原經心書院併入,規模宏敞,講堂前有兩書庫分貯書籍,中有楚學祠以祀湖南、湖北兩省先賢,此外環置齋舍200間,以供學生住院肄業,另置齋舍間專供商籍生徒用,前稱南齋,後稱北齋,以天干地支編號;每齋10棟,每棟前為書房,後為寢室。書院前後有兩湖,“風廊月榭,荷紅藻綠,雅擅一城之勝”。
兩湖書院 兩湖書院
兩湖書院
光緒十七年,張之洞札令湖北、湖南兩省學使通飭各屬,選調才識出羣、志行不苟的秀才各100名入學,因茶商捐助辦學,另收錄茶商子弟40名。課程分經學、史學、理學、文學四門,還可兼習有關科目,另設算學、經濟兩門為兼習課。每月朔日為官課,望日為分教師課,稱“朔課”、“望課”。住院諸生月給膏火銀4兩,逢初一、十五考課,均有獎賞,“惟草率謬妄者不給”。各課延聘名師分教,著名的地理學家和書法家楊守敬、數學家和翻譯家華蘅芳、音韻學家沈勇植以及易順鼎、楊鋭、汪康年、姚晉圻、周樹模、陳三立、屠寄、鄒代鈎等名流都曾任教該院。  兩湖書院不設山長,而設提調一人主管,監院二人副之。後改提調為院長,以梁鼎芬充任,繼任者有蒯光典、王同愈、黃紹箕等。每月官、師二課,都嚴於考核,學生成績提高很快。光緒十九年鄉試時,該院肄業生中試者達23人之多。二十二年仿學堂辦法進行改革,月課改為日課,分經、史、輿地、算學四門,後又增設格致、兵法、體操等課。諸生按日上堂聽課作筆記,分教按日查齋,嚴格管理。每學期大考一次,張之洞親臨主持。後改選調製為招考錄取制,保證了生源質量。學制5年,合格者擇優諮送請獎錄用,不合格者令其歸家。有一部分優秀學生還由官費送出國深造。自立軍領導人唐才常、辛亥革命領袖黃興等都曾是兩湖書院學生。  光緒二十九年(1903),兩湖書院改為文高等學堂,亦稱兩湖大學堂。三十二年,張之洞又將其改為兩湖總師範學堂,分設仁、義、禮、智、信五齋。三十三年提學使黃紹箕在智、信兩齋添設理化專科。三十四年提學使高凌霨在禮齋內添設博物專科。現在原址內分別擴建成湖北藝術學院武昌實驗小學、武漢四十五中學、湖北醫學院附屬醫院住院部等單位。

武昌兩湖書院對聯

荊衡秀氣; 鄒魯遺風。 清代張之洞題大門
正氣長存,流形一院;
兩湖書院 兩湖書院
兩湖書院
學業精進,馳譽兩湖。 佚名題正學堂
志在春秋,行在孝經,此為鵠臣鵠子; 雖有文事,必有武備,法我先聖先師。 清代張之洞題正學堂
不出門須通天下事; 知朝廷要用讀書人。 清代李彥章題通今軒,廣西西邕書院通今軒亦有此聯
唯楚有材,數千年英雄輩出; 斯祠殿院,七十縣先儒昭茲。 佚名題楚學祠
往事憶觚稜,身別修門二十載; 新陽盡桃李,教成君子六千人。 清代梁鼎芬題主講寓齋
主恩先後三持節; 臣本煙波一釣徒。 清代張之洞題院舍
宋學積分三舍法; 楚村淹貫九丘書。 清代張之洞題院舍
北呼萬歲天下定; 南皮一老古來稀。 清代梁鼎芬題院舍
唯楚慶多才,夾袋宏搜,安得萬間開廣廈; 取人不求備,鎖闈清課,何妨六藝重專門。 清代張之洞題院舍。夾袋:典出《宋史·施師點傳》:參知政事施師點注意訪賢求才,常常記下放在“夾袋”中,以備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