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昌佛學院

鎖定
武昌佛學院是經國家宗教事務局批准,由湖北省佛教協會主辦,武漢市佛教協會承辦,以佛學為基本學科的漢語系全日制高等佛教院校 [3]  。武昌佛學院是我國佛教教育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一代宗師太虛大師於1922年用現代教育方式創辦的第一所最為正規、最具影響的佛學高等學府,在佛教界享有“黃埔”之譽,為佛教界培養了大批佛門龍象,對中國近現代佛教的振興具有重要影響,在中國佛教教育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1]  。原址於武昌通湘門外千家街。武漢解放後,學院經濟無着,學院停辦。1953年,院址因建立炮兵學校被徵用,館藏文物及佛經佛像分別移交文物部門和歸元、寶通、三佛等寺院。1994年8月31日,經湖北省人民政府鄂政辦函[1994]85號文批准正式恢復辦學,學制三年。2019年12月,國家宗教事務局正式同意武昌佛學院繼續辦學,作為以佛學為基本學科的漢語系全日制高等佛教院校。 [6] 
在中央、省、市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武昌佛學院已於2021年秋季全面正式復學,進入新的辦學階段。佛學院分男、女眾二部,男眾部設在武昌寶通寺,尼眾部設在武昌蓮溪寺。 [3] 
中文名
武昌佛學院
外文名
Wuchang Buddhist Academy
簡    稱
武院 [3] 
創辦時間
1922年
創辦人
太虛大師 [3] 
學校類別
漢語系全日制高等佛教院校 [3] 
學校特色
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佛學院 [3] 
湖北省唯一經國家宗教事務局批准辦學的高等佛學院校 [3] 
藉助北大、清華、復旦、武大、中山大學、華中科大教育資源 [3] 
教研一體辦學特色 [3] 
主管部門
湖北省佛教協會 [3] 
現任領導
隆醒大和尚 [3] 
高職專業
1(預科班) [3] 
本科專業
1 [3] 
碩士點
1 [3-4] 
地    址
武漢市武昌區武珞路549號寶通寺(男眾部) [3] 
武漢市武昌區雄楚大街125號蓮溪寺(尼眾部) [3] 
主要獎項
“人間佛教”思想的發軔地 [10] 
《海潮音》雜誌最重要的發行地 [10] 
開中國近現代佛教教育之濫觴 [10] 
課程參取日本佛教大學,管理參取叢林制度 [10] 
知名校友
法尊、法舫、芝峯、葦舫、大勇、觀空、淨嚴、滿智、嚴定、漱芳、能守、默庵、會覺、量源 [10] 
知名教師
明海法師、正慈法師 [3] 
樓宇烈教授、王雷泉教授 [3] 
王貴祥教授、吳根友教授、馮煥珍教授 [3] 
類    別
佛學院
所屬地區
武昌
主要院系
男眾班(寶通寺)、尼眾班(蓮溪寺)
地    位
“佛教界黃埔”
特色專題研究
太虛大師研究、武昌佛學院研究、佛教中國化研究、宗教中國化 [3] 
雜    誌
《海潮音》 [10] 

武昌佛學院簡介

武昌佛學院 武昌佛學院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佛教教育、培養僧才逐漸提上議事日程。1992年,中國佛教協會於上海召開了全國漢語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談會,對整個佛教界人才培養進行研究。趙樸初提出“佛教當前最重要最迫切的事情,第一是培養人才,第二是培養人才,第三還是培養人才”的卓識遠見。此時原武昌佛學院最後一批學員:新加坡隆根法師、張儀模、徐浩、劉野農(本樂法師)、張康臨等,也極力呼籲恢復武昌佛學院。
武昌佛學院 武昌佛學院
武漢市佛教協會積極響應中國佛教協會號召,從1992年開始,經過一年多籌備後,1993年,投資40萬恢復武昌佛學院。福建廈門南普陀寺妙湛捐贈人民幣1萬元及教學磁帶若干盒,蘇州西園捐贈圖書百餘冊及教學磁帶一套(160盒),新加坡隆根、台中南普陀寺佛學院廣化等也捐款捐物支持佛學院辦學。在省市各級領導、昌明、道根(已故)、慈學以及海內外諸山長老印順、茗山(已故)等大德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武昌佛學院預備班於1994年4月8日,在武昌洪山寶通寺舉行開學典禮,招收近60人,學生分別來自湖北、江西、浙江、四川、江蘇等十多個省市,分兩個班,男眾班在寶通寺,尼眾班在蓮溪寺。昌明、慈學、明玉、常樂、常願、萬松亭、朱志剛等長老大德參加了開學典禮,湖北省武漢市有關部門的領導趙崇輝、周啓新、周斌盛、熊繼漢等到校表示祝賀。昌明法師以“培育人才,繼佛慧命”為題致詞。經過試辦,於同年8月31日,經湖北省人民政府鄂政辦函[1994]85號文批准正式恢復辦學,學制三年。
在課程設置上,以中國佛教協會的教學大綱為指導,佛學課以教授經、律、論、史及各宗基本理論為立足點,做到戒定慧三學並重,大小兼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經典方面有《心經》、《遺教三經》和《無量壽經》;律學方面有《戒律學綱要》;論藏方面有《八識規矩頌》、《俱舍論》、《百法明門論》和《佛學概論》;佛教史方面有《印度佛教史》和《中國佛教史》;其它方面有《叢林知識》、《二課合解》、《禪門日誦》、和《梵唄》。時事政治、文化基礎課方面有:《宗教工作普法讀本》、《古漢語》、《中國歷史》、《書法》、《財會》、《英語》以及《微機》。武昌佛學院復辦第一屆佛學專業課由張儀模、徐浩、劉野農、張康臨等老師擔任;社會文化課由童勉之、呂有祥、張躍生等老師擔任。
武昌佛學院經湖北省人民政府鄂政辦函[1994]85號文批准恢復辦學,在湖北省和武漢市宗教事務部門的領導下,由湖北省佛教協會和武漢佛教協會聯合主辦的漢語系佛教專業院校。

武昌佛學院教育理念

始終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堅守太虛大師“澹寧明敏”遺訓,傳承“建樹僧綱,行菩薩道”的志行方向,培養造就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關鍵時起作用的愛國愛教、嚴淨毗尼、學修雙美、正信正行的新型佛教僧才。 [3] 

武昌佛學院優勢與特色

武昌佛學院 武昌佛學院
武昌佛學院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第一所佛學院,也是湖北省經國家宗教事務局批准辦學的漢語系高等佛教院校,其辦學受到了國家、省、市各級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武昌佛學院不僅有着百年曆史,更依託於武漢這一國家“中部崛起”戰略中的核心都市,立足於豐厚的文化內涵與軟實力基礎,承擔着肩負使命、助力時代的重要職責。 [3] 
武昌佛學院充分藉助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的教育資源,禮請明海法師、正慈法師、樓宇烈教授、王雷泉教授、王貴祥教授、吳根友教授、馮煥珍教授等教內外大德名師,組成強大師資陣容,展開日常教學,指導佛學研究,培育佛教僧才。 [3] 
武昌佛學院還將推動“教研一體”的辦學特色,在院長隆醒大和尚的引領與指導下,通過佛學研究、專題講座、學術研討等形式,積極推動“太虛大師研究”“武昌佛學院研究”“佛教中國化研究”等富有特色的專題研究,深入發掘武昌佛學院的歷史意義,不斷光大太虛大師僧教育之願力與精神,併為佛教堅持走“宗教中國化方向”道路提供更為深廣的佛教理論支持。 [3] 

武昌佛學院學制與課程

採取三級教學模式,分設預科、正科和研究班。 [3] 
預科班二年,立足通識教育,夯實僧格培養,提升基礎文化和思想政治水平,學期屆滿,成績優秀,錄入正科班深造研修。 [3] 
正科班三年,鍛造僧格,嚴淨毗尼,修學一體,培養僧人宗教團體和叢林事務服務能力,提高佛教宗派解經弘法駕馭能力,學期屆滿,擇優升學,進入研究班深造研修。 [3] 
研究班、研習班三年,學生從國民教育研究生、同等學歷或在教內具有一定聲望的僧才中優錄。力求繼承太虛大師當年創設武昌佛學院的高端佛學研究標準,全面提升佛學研究水平,着力培養專宗研修能力,致力“三支隊伍建設”,為湖北佛教界培養佛教雙通人才,為佛學院和各級佛教團體培養新時代研究與教學的合格僧才。 [3] 
主要課程有:國家規定的思政課,突出四史教育要求;文化通識課,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佛學專業課,突出中觀、唯識、禪宗、天台與華嚴圓教。 [3] 

武昌佛學院培養目標

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和造就一支熱愛祖國、擁護黨和政府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繼承傳統、適應當代、開拓未來,與時俱進,有佛教專業知識,立志從事佛教事業的中高級寺廟管理人才和弘法人才。
三、 學制、課程及招生名額
1、 學制三年;
2、 課程設置分佛學專業課和時政、文化基礎課兩大系。
3、 男眾班和尼眾班各招生40名。

武昌佛學院報考條件

1、 熱愛祖國、擁護黨和政府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遵紀守法,品行端正的青年僧尼;
2、 身體健康,六根俱足,無殘(隱)疾病和傳染病,無婚姻或戀愛關係,具有初中文化以上程度或初級佛學院畢業者;
3、 信仰堅定,嚴持律儀,熟悉五堂功課,並在寺廟出家一年以上;
4、 年齡在十八至二十八週歲之間,在寺中擔任執事者可適應放寬。

武昌佛學院領導班子

職務界別 院 長 副院長 教務長 副教務長
第一屆 昌 明 道根 慈學 萬松亭 魏仁山 張康臨 隆 醒 貞 淨
第二屆 昌 明 道根 慈學 萬松亭 魏仁山 依 正 印 宗
第三屆 昌 明 能利 依正 印宗 能靜 正慈 能 利 印 宗

武昌佛學院研究生招生

武昌佛學院尼眾部2021年第二屆華嚴專業研究生招生尼眾研究生10名 [4] 

武昌佛學院大事記

民國十年(1921年)底,太虛大師因接管杭州淨慈寺迭生故障,便想在武漢設立一個培養佛教基本人才的學校。 [1] 
武昌佛學院 武昌佛學院
1922年春,經李隱塵提倡號召,陳元白奔走聯絡,湖北督軍蕭耀南的間接支持,得到武漢、荊州、宜昌居士的贊同,集30餘人作為創辦人,每人每年認捐經費400元,創辦起武昌佛學院。經呈報湖北省教育廳批准,並報教育部備案,於當年浴佛節在漢口佛教會舉行典禮。太虛任院長,梁啓超(時在中華大學暑假講學)任董事長,李隱塵為院護。學制為專修科,各省學生陸續來院報考,出家、在家兼收。招得學員60人,後增加到80餘人,還有住院旁聽的,最多時達100多人,7月16日正式開學。原定3年畢業,後改為2年。 [1] 
1924年畢業學生80餘人。第一期學僧畢業後,學制有所變動,改專修科為大學部,另成立研究院。原專修科畢業生入研究院深造,留級的同新招學生入大學部。 [1] 
1924年秋,大學部、研究院兩部同時開學。 [1] 
1926年因政局動盪而停辦,院址的大部分房屋為中央軍官學校武漢分校軍醫處佔用,直到1932年才全部收回。 [1] 
1928年改武昌佛學院為世界佛學苑籌備處,王森甫任董事長。次年辦研究部,規模很小,男女生共30餘人。1930年停辦。 [1] 
1929年起,太虛大師着手組織武昌佛學院向“世界佛學苑”演變,從養成住持僧才擴展為培養弘法於世界的佛學研究人員。武昌佛學院既立足於中華佛學,又面向世界佛學,藉由世界佛教運動,推動中國佛教的革新與復興,建設立足於中國本位的新佛教。 [10] 
1932年軍校遷走後,即着手籌備世界佛學苑圖書館,作為建立世界佛學苑之第一步。夏季太虛大師赴川講經途徑武漢之時,圖書館正式宣告成立。方本仁任董事長,董事新增陳繼畲、賀衡夫等商界鉅子,法舫代館長。經費收入比較穩定,研究員增加到20餘人。研究工作分為佛經考校科和佛學編譯科。此外還設有《海潮音》月刊編輯部、《正信》半月刊編輯部。 [1] 
1933—1935年兩次收研究預習生。館藏圖書經多方徵集採購達2.24萬種、2.42萬冊、1.11萬卷,大藏經有6種之多。 [1] 
1938年日本侵略軍侵佔武漢,教職人員均隨政府西遷。圖書館一部分圖書寄存漢口福來洋行,留在館內的大部分經書都被日軍劫走。館址也被日軍獸醫隊佔用,房屋損失大半。抗戰勝利後,又為國民黨十八軍獸醫隊補給站接管,葦舫法師奉太虛大師命籌備復興武昌佛學院,幾經交涉,始發還圖書館館址。 [1] 
1946年9月法舫法師從錫蘭回國主持院務,佛學院又恢復招生,先後招收研究生20餘人,經費主要靠正信會支援。 [1] 
武漢解放後,學院經濟無着,學僧多轉到中南軍政大學學習,部分人員留下辦大雄小學。
1953年院址因建立炮兵學校被徵用,館藏文物及佛經佛像分別移交文物部門和歸元、寶通、三佛閣等寺院。 [1] 
武昌佛學院 武昌佛學院
1992年,中國佛教協會於上海召開了全國漢語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談會,對整個佛教界人才培養進行研究。趙樸初提出“佛教當前最重要最迫切的事情,第一是培養人才,第二是培養人才,第三還是培養人才”的卓識遠見。此時原武昌佛學院最後一批學員:新加坡隆根法師、張儀模、徐浩、劉野農(本樂法師)、張康臨等,也極力呼籲恢復武昌佛學院。 [1]  改革開放初期,各地佛教教育的恢復提上了議事日程。1993年,武漢市佛教協會積極響應中國佛教協會“培養佛教人才”的號召,開始推動武昌佛學院的復學。 [10] 
從1992年開始,經過一年多籌備後,1993年,投資40萬恢復武昌佛學院。 [1] 
1994年4月8日,武昌佛學院預備班在武昌洪山寶通寺舉行開學典禮,招收近60人,學生分別來自湖北、江西、浙江、四川、江蘇等十多個省市,分兩個班,男眾班在寶通寺,尼眾班在蓮溪寺。經過試辦,於同年8月31日,經湖北省人民政府鄂政辦函[1994]85號文批准正式恢復辦學,學制三年。 [1] 
1997年第一屆學員相繼畢業,有些回到本地各寺院擔任管理職務,有些從事佛教教育事業。法雲任寶通寺監院,常傑在武昌佛學院任教,依正任武昌佛學院副院長。 [2] 
1997年招收第二屆學僧50人,分別來自山東、河北、寧夏等地。同時,擴大師資力量,聘請印宗法師、能利法師、正慈法師(中國佛協常務理事、湖北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等任教。畢業學員中福勝法師現任寶通寺知客,見平法師在武昌佛學院任教。 [2] 
2000—2002年停止招生期間,按照中佛協及國家宗教局要求,總結成績,進行評估,對師資力量進行充實。寶通寺比丘班校舍進行改造,課桌更換,為老師配備電腦等現代化教學設施,在此期間寶通寺給予了大力支持。還對佛學院領導和工作班子進行調整,能利、依正等年輕法師擔任領導職務,同時理順寺院和學院的關係,由寺院管理學院,實行管理一體化。 [2] 
2003年2月20日,市佛協召開八屆五次會長辦公擴大會,專題研究武昌佛學院工作。3月9日武昌佛學院第三屆學僧舉行開學典禮,招生27人,市佛協投入15萬元作為辦學經費。 [2] 
2003年於藉助武漢教育優勢,市民宗委與華中科技大學聯合舉辦研究生學習班,市佛教協會推薦9名僧人蔘加學習,圓滿完成學習任務。現武漢市約有60名尼僧曾就讀宗教院校,大專以上文化程度20名,研究生學歷的近10名,提高了中青年僧才的素質。 [2] 
2014年4月1日,臨近清明佳節,湖北省武漢市武昌佛學院尼眾部師生與護法居士30餘人前往潮音茅蓬舊址與太虛大師舍利塔,瞻禮太虛大師故居,祭掃太虛大師舍利塔。 [7] 
2019年11月2日至3日,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和閩南佛學院聯合舉辦的第二屆太虛與近代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召開。會議論文議題廣泛,涵蓋太虛思想、太虛相關文獻、太虛參與的佛教社會事業、太虛與政治外交的關係、太虛的藝術美學思想、太虛與在家修行、太虛與西方現代哲學心理學等研究領域,成果豐碩。沈庭《民國時期武昌佛學院在南洋地區的“佛教外交”活動》、張雪松《中南海里的療養院:<北平佛教療養院致書太虛法師>考》、李鐵華《太虛論佛法與醫藥衞生》引起了與會學者的熱烈討論。 [8] 
2019年12月,國家宗教事務局正式同意武昌佛學院繼續辦學,作為以佛學為基本學科的漢語系全日制高等佛教院校。 [6] 
2020年9月9日,湖北省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主席、武漢市佛教協會名譽會長、武漢蓮溪寺退居尼和尚慈學老法師,於2020年9月9日(農曆庚子年七月廿二)下午4時26分在蓮溪寺安詳示寂。享年100歲,僧臘90春,戒臘79年,夏臘28夏。 [11] 
2021年4月24日,慶祝武昌佛學院建校99週年暨全面恢復辦學揭牌儀式在湖北武漢寶通禪寺舉行。 [9] 
2021年10月13日,武昌佛學院舉行復辦首屆開學典禮。 [6] 
2022年2月19日,武昌佛學院召開2022年第一次教務例會。 [5] 

武昌佛學院史海拾零

武院重光——武昌佛學院建校99週年暨全面恢復辦學 [10] 
2021年4月24日,慶祝武昌佛學院建校99週年暨全面恢復辦學揭牌儀式在湖北武漢寶通禪寺舉行。 [10] 
武昌佛學院 武昌佛學院
2021年4月24日,慶祝武昌佛學院建校99週年暨全面恢復辦學揭牌儀式在武漢舉行。沈抒寒攝
武昌佛學院由太虛大師創辦於1922年,是中國第一所近現代佛教高等學府,培養造就了諸多佛教界人才,時有“近年來佛教中堅之僧才,十九造於此”之説。太虛大師曾這樣憧憬武昌佛學院的藍圖:“今此兆端於武昌之佛學院,廓而為中華之佛學院,廓而為閻浮提之佛學院……廓而為盡虛空遍法界之佛學院。”可以説,武昌佛學院是太虛大師一生中寄予最大厚望、展現最大願景、付出最大努力的高等佛教學府。 [10] 
武昌佛學院誕生於國家、民族以及中國佛教面臨嚴峻危機與挑戰的時代,先後經歷了武昌佛學院、世界佛學苑等辦學階段,歷經風雲變幻的考驗。 [10] 
武昌佛學院是“人間佛教”思想的發軔地。辦學期間,太虛大師認真思考和抉擇中國佛教未來發展道路,在武漢市漢口商會首講“怎樣來建設人間佛教”,正式提出“人間佛教”的概念,並對此進行了系統闡述。以太虛大師為代表的近代高僧大德倡導的“人間佛教”思想是在近代中國社會內憂外患的形勢下踐履佛教中國化的一個實踐。所以,武昌佛學院也是佛教中國化理論和實踐在近代有影響力的一個地方。 [10] 
武昌佛學院是《海潮音》雜誌最重要的發行地。《海潮音》是20世紀以來影響最大的佛教刊物,創辦於上海,圓熟於武昌。武昌佛學院成為當時佛教界的傳媒重鎮。 [10] 
武昌佛學院開中國近現代佛教教育之濫觴。武昌佛學院以整興僧製為標的,培養精通佛教、旁通諸學而又能深契時代精神的佛教人才,故甫一創立,便獨樹一幟,廣開新風,蜚聲海內。此後,全國各地先後興辦起佛學院20多所,如閩南佛學院、鼓山佛學院、柏林佛學院、漢藏教理院等,佛教教育格局為之一新。 [10] 
武昌佛學院的課程參取日本佛教大學,管理參取叢林制度,旨在造就“行解相應”“弘法利世”的佛教人才。其培養目標是,僧眾學員畢業後,能把寺院改造成“現代化僧團”;居士學員畢業後,能組織佛教正信會。武昌佛學院所開創的教學和研究新風,為後起的佛學院乃至當代的佛學研究繼承和發揚。 [9] 
1929年起,太虛大師着手組織武昌佛學院向“世界佛學苑”演變,從養成住持僧才擴展為培養弘法於世界的佛學研究人員。武昌佛學院既立足於中華佛學,又面向世界佛學,藉由世界佛教運動,推動中國佛教的革新與復興,建設立足於中國本位的新佛教。 [10] 
20世紀30年代的《海潮音》雜誌這樣描述武昌佛學院的影響力:“全國僧伽教育的精英,多會粹於此,武昌……是新佛教的發源地。”“近十五年來,各省市僧教育的佛學院,日漸增多,悉以武昌佛學院為其策動力。其所出人才之眾,影響我國佛教之大,功德無量。故時人比武昌佛學院為佛教中的黃埔學校,誠為我國佛教復興史上最有價值的一頁。” [10] 
武昌佛學院在20世紀上半葉培養了大批德才兼優的弘法人才,在推進中國佛教的革新和振興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時及後來全國各地的佛學院大多由武昌佛學院畢業生主持經辦,遍佈大江南北,為中國佛教教育一開新貌。武昌佛學院的優秀畢業生,第一期有法尊、法舫、芝峯、葦舫、大勇、觀空、淨嚴、滿智、嚴定、漱芳、能守、默庵、會覺、量源等法師;第二期學員有大醒、亦幻、墨禪等法師和虞愚等居士;第三期學員有茗山、竺摩、隆根、塵空、本光、本樂、談玄、光宗、慈學等法師及葉均等居士。 [10] 
改革開放初期,各地佛教教育的恢復提上了議事日程。1993年,武漢市佛教協會積極響應中國佛教協會“培養佛教人才”的號召,開始推動武昌佛學院的復學。1994年4月8日,武昌佛學院預備班在武昌寶通禪寺舉行開學典禮。此後,武昌佛學院男眾部的辦學持續到2009年,尼眾部正常教學至今。 [10] 
2019年,國家宗教事務局正式批覆同意武昌佛學院繼續辦學,由湖北省佛教協會主辦,武漢市佛教協會承辦,學制三年。全面恢復辦學的武昌佛學院是全日制高等佛教院校,採取“學院叢林化、學修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男眾部設立於武漢寶通禪寺,尼眾部設立於武漢蓮溪寺,隆醒法師擔任院長。 [10] 
2021年4月6日,武漢市中青年佛教教職人員培訓班在寶通禪寺開班。此次培訓班招生60人,為期4周。培訓班課程設置豐富,教學形式多樣,包含了佛教經典、造像藝術、宗教政策法規、“四史”教育、傳統文化等課程與講座,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宗教文化主題的參訪交流活動,旨在通過加強國民教育、法治教育、政治教育和宗教教育,提高中青年教職人員的綜合素質和管理水平,培養精通佛教經典教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雙通人才”,為佛學院的全面復學奠定堅實基礎。 [10] 
2021年6月,武昌佛學院將正式對外招生,9月將迎來全面復學後的第一批正式學員。 [10] 
中國佛教協會駐會副會長明海法師表示,希望武昌佛學院進一步發揚佛教優良傳統,堅持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堅持宗教人才培養四項標準,不斷提升教育質量。 [10] 
“我們將加倍努力,培養和造就出更多愛國愛教、德才兼備、精通佛教經典教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佛教僧才。”隆醒法師説。 [10] 
《中國民族報》(2021年5月11日 07版)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