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威第十九中學

鎖定
依據涼教基發02號《關於印發的通知》文件精神,為了深入實施素質教育,豐富辦學內涵,提升學校品味,加快特色學校建設步伐,經過全校師生的精心論證,確定“師生養成教育”為我校的創建特色。
中文名
武威第十九中學
辦學性質
九年制義務中學
知名校友
嚴凱 嚴超
所屬地區
甘肅武威涼州區

武威第十九中學基本信息

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豐富辦學內涵,優化學校教師隊伍和學生日常行為養成教育,提升學校品味,加快特色學校建設步伐,依據涼教基發02號《關於印發的通知》文件精神,經過全校師生的精心論證,確定“師生養成教育”為我校的創建特色。

武威第十九中學實施背景

以人為本,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的辦學理念,實質上就是相信人、尊重人、依靠人、發展人,讓人積極愉快地工作,培養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能力,從而取得更好的效益,實現更大地發展。“以人為本”表現在教育上,就是以教師為本和以學生為本。在學校建設過程中,我們關注教師的培養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關注師生的養成教育,使師生和諧成長。我校是在原涼州區東關民族小學的基礎上,於2007年8月經涼州區教肓局批准改制擴建的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近年來,學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被確定為“甘肅省多媒體實驗學校”、“涼州區新課改、新教材實驗學校”、被團中央設立為“全國一百所社區青少年法制學校。學校管理層本着“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奉行“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五育並舉,增強素質”辦學宗旨,確定了“先進的辦學理念,科學的管理模式,優秀的師資隊伍,和諧的育人環境,優質的教學質量”的辦學目標,確立了“合格十特長,成人,成才,成事”的學生培養目標。但是由於學校地處城鄉接合部,學生來源複雜,學習興趣不夠濃厚,文化氛圍淡薄,日常行為不夠規範。教師隊伍構成較為複雜,新老教師比例失衡,學校領導和教師之間、新老教師之間、同年級同學科教師之間溝通不足,磨合不夠。許多新教師來自不同的學校,受到的校園文化薰陶不同,養成教育不同;原來小學部教師對於新的管理辦法、管理模式一時不能適應,覺得無所適從。給學校的日常管理帶來了許多困難和阻礙,因此教師的養成教育也成為擺在學校面前的一個迫切話題。
養成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中最基礎性、最關鍵的環節。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可以轉化為一個人內在的品質和情操,影響學生一生的發展,可以使學生終身受益。我們加強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是素質教育中一個非常基礎性的內容,是真正落實“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教育根本問題。
為了進一步端正教師的工作作風,形成良好的學生行為習慣,增強學校的競爭實力,我們堅持從學校的實際出發,最終確定了“師生養成教育”作為創建特色學校的重點。

武威第十九中學預期目標

根據我校的辦學理念、目標和學生的培養目標,依據教育發展規律,我們將創建特色學校預期目標分為學生養成教育預期目標和教師養成教育預期目標。
(一)學生養成教育預期目標
近期目標:(2008年3月——2009年2月)使學生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遵守紀律、認真學習、講究衞生、尊敬師長、同學之間團結友愛,做文明守紀的中小學生。
中期目標:(2009年3月---2011年2月)通過一年強化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使這種行為習慣逐漸內化為學生的品質,使文明的行為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他們能夠愛校如家,守紀自信、努力學習、團結協作。
遠期目標:(2011年3月—2013年2月)使學校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快樂成長的家園,學校成為學生最嚮往的地方。學生的心智都得到了健康的發展。使他們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存、學會關心、學會創造,懂得理解、寬容、尊重他人,勤學奮進,有社會責任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一)教師養成教育預期目標
近期目標:(2008年3月——2009年2月)使教師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遵守紀律、加強學習、講究衞生、尊敬同事、尊重領導、同事之間團結友愛、相互協作,做遵紀守法、品行高尚的人民教師。
中期目標:(2009年3月---2011年2月)通過一年強化教師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使這種行為習慣逐漸內化為教師的品質,使文明的行為和良好的教學習慣成為教師的自覺行為,他們能夠愛校如家,守紀自信、努力學習、團結協作。
遠期目標:(2011年3月—2013年2月)使學校成為教師工作的樂園,發展的家園,學校成為教師最嚮往的地方。在學校中教師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廣大教師學會工作,學會學習,懂得理解、寬容、尊重他人,勤學奮進,有社會責任感,使每一個教師都成為符合社會教育需要的合格人才。

武威第十九中學措施與保障依據

(一)組織領導
學校建立以校長為組長的特色學校創建領導小組,從組織上保障創建工作的順利開展。
創建特色學校領導小組組成人員:
組長:王登彪
副組長:明朋年張興柱王忠王開利
成員:於財山(負責創建日常工作)
包贇甲張永雷趙爾書葉祥元唐浩達李明君顧興德任國雷
各年級組組長
(二)學生養成教育實施計劃與措施
(1)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是抓好學校養成教育工作的根本。
養成教育應該是一個培養人的道德修養的過程。而道德修養的形成過程實質上就是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良好的道德修養和行為習慣對學生的一生髮展起着決定性作用,對於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們要在“小、細、實、嚴”上下功夫。
(1)文明習慣: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待人禮貌、語言文明等。學校將充分利用好國旗下的講話、校園廣播站、宣傳欄等多種途徑和手段表彰品學兼優的典型,樹楷模、揚正氣,樹立起良好的校園新風,唱響主旋律,從而帶動全體學生養成講文明的好習慣。
(2)行為習慣:用道德規範和規章制度來規範約束學生,規定學生在校期間穿校服、運動裝,杜絕穿奇裝異服,禁止學生染髮、燙髮、佩帶各種首飾等。改變學生課間在走廊裏大聲喧譁、追逐打鬧,走路你推我搡,隨手亂扔廢物等惡習,指導學生合理度過課間休息時間,養成文明的舉止。
(3)衞生習慣:結合愛國衞生運動,開展好各項衞生活動。定期對學生的個人衞生,班級衞生以及衞生區的衞生進行檢查,實行“衞生流動紅旗”制度,每週對各班衞生情況進行彙總,全校班級排名,前三名的班級獲得“衞生流動紅旗”。在學生中廣泛開展爭做“環保小衞士”的活動。學校成立由環保小衞士組成的環保小組,隨時檢查清理衞生區出現的問題。從而對各班的衞生情況進行監督,以此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增強自我管理意識,逐步實現衞生清掃與保潔同步,內化學生良好行為。
2、營造良好的養成教育氛圍,促成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1)環境育人。大力籌措資金,加大校園環境改造的力度,充分發揮環境的隱形教育作用。“讓每一面牆都説話,讓每一寸土都育人”。在前期,學校克服種種困難,改造了校園環境,整潔的牆壁,漂亮的門窗,走廊上、教室裏懸掛的警言名句,愛校愛家、保護環境、語言文明等警示牌,無時無刻不讓學生感受到環境文明,從而奮發向上,自覺守紀。
(2)教學育人。加強語文教學,對學生進行習字訓練,名言警句的積累等,讓他們有一定的文學素養。例如:通過習字訓練,培養學生高度認真的精神和堅韌不拔、不怕困難的優良品質。克服學生浮躁、懶散的作風,起到修心養性的作用。名言警句的積累、優美的詞彙、唐詩宋詞的薰陶等潛移默化中加強了學生的人文素養,淨化了心靈,陶冶了情操。學校通過經常性的組織書法比賽、唐詩宋詞知多少、手抄報比賽等激勵學生的學習。通過文學的薰陶,逐漸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學科教學中滲透養成教育。教師要由教書匠向教育家轉變,教育家陶行知説:教師的任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任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做一名教師首先要當好“人師”即教學生學會做人,再當好“經師”即教學生學會學習。當前的教育形勢向我們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只教書本知識,不教學生做人的教師是不稱職的教師。因此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關心愛護每個學生,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必須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服務。教師的課堂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重要的是滲透了教學生如何做人的過程,不歧視打擊學生,充分保護他們的自信心,從而使他們揚起理想的風帆。鼓勵每一個學生做一個奮發向上,勇於拼搏的人。任何時候都對學生説“你能行”。
(4)、利用信息技術為養成教育服務。信息技術為學生的生活世界打開許多窗户,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使學生對網絡世界有正確的認識,從而使網絡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杜絕學生到營業性的網吧。學校通過開展“遠離網吧,做文明的網絡少年”簽名活動,“網絡,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辯論賽等活動,端正學生對網絡的認識,真正做到文明上網。
3、以“創建特色班級”為實施養成教育工作的突破口。
每一位班主任都有自己獨特的管理特色和領導風格,不同的班主任帶出風格各異的班集體。我們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在全校範圍內開展“特色班級”的評選活動。首先我們要組織特色班風的徵集活動,班主任發動學生羣策羣力找出班級的共同奮鬥目標,自行設計形成每班自己的特色。學校創設條件為學生搭建平台,讓每個班級都有施展自己特色的機會。如:可以組織師生演講“我有這樣的班級體”、“特色大家庭”、“班級你、我、他”等,或者通過校園廣播站對班級的特色進行廣泛的宣傳。這樣做的目的是: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向心力;另一方面可以內化、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使學生能自覺地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積極為班級增光添彩,同時可以起到強化特色班級形成的作用。
4、以活動為載體,實現養成教育的育人功能。
為了強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堅持每週一的升旗儀式,選擇好國旗下的講話內容,做到時效性、文學性、政治性並重。起到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作用。組織開展重大節日的紀念活動,對學生進行傳統教育。利用雷鋒月、植樹節、清明節、五四青年節、七一黨的生日、教師節、國慶節等節日組織紀念活動,以此來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公益勞動,開展青年志願者活動,培養學生關愛他人,回報社會的道德品質。開展法制教育,針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點是呈低齡趨勢,突發性強、暴力犯罪突出的特點,採取形式多樣的教育形式,加大宣傳力度。例如:發揮法制副校長的作用,邀請幹警進行知識講座、觀看法制教育片、開展專題討論等讓學生積極參與,從而使學生了解有關法律的知識,做到知法、守法、護法,做合格的中學生。
5、構建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養成教育網絡。
學校教育在學生的發展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家庭教育、社區環境的影響對孩子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家庭教育的影響。而我校學生家長大多數文化水平不高,對學生的學習根本談不上指導作用,能對孩子思想品德進行針對性教育的更少。為此,我們要進一步健全家長委員會制度,定期組織家長委員會活動。認真開辦好家長學校,切實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