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城弦

鎖定
武城弦,借指禮樂教化,典源來自《論語註疏·陽貨》和《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
中文名
武城弦
拼    音
wǔ chéng xián
注    音
ㄨˇ ㄔㄥˊ ㄒㄧㄢˊ
解    釋
借指禮樂教化
出    自
《論語註疏·陽貨》

武城弦詳細釋義

武城弦典源

《論語註疏·陽貨》
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
言偃,吳人,字子游。少孔子四十五歲。子游既已受業,為武城宰。孔子過,聞絃歌之聲。孔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曰:「昔者偃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孔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1] 

武城弦譯文

言偃,是吳國人,字子游。比孔子小四十五歲。子游受業以後,出任武城的長官。孔子路過武城,聽到彈琴唱歌的聲音。孔子微微地笑了,説:"殺雞何必用宰牛刀呢?"子游説:"從前我聽先生説過:'有才德的人學了禮樂,就會涵養仁心,愛護人民;普通人學了禮樂,就會謹守法規,容易使喚。'"孔子對隨行的學生們説:"諸位,言偃的話是對的。我剛才説的那句話不過是開玩笑罷了。"孔子認為子游熟習文章博學。 [2] 

武城弦釋義

“子之 武城 ,聞絃歌之聲。” 朱熹 集註:“弦,琴瑟也。時 子游 為 武城 宰,以禮樂為教,故邑人皆絃歌也”。後借指禮樂教化。

武城弦同源典故

割雞 割雞手 小邑割雞 絃歌 絃歌宰 惜牛刀 武城 武城割雞 武城弦 武城絃歌 武城聲 武城雞 牛刀 牛刀割雞 牛刀小邑 牛刀發硎 解牛刀 試牛刀 [1] 

武城弦用典示例

唐 盧照鄰 《寄贈柳九隴》詩:“遙聞 彭澤 宰,高弄 武城 弦。”
唐 高適 《遇盧明府有贈》詩:“誰能奏明主,一試 武城 弦。”
唐 張九齡 《贈澧陽韋明府》詩:“君有百鍊刃,堪斷七重犀。誰開太阿 匣,持割武城雞。”
謝無量 《春日寄懷馬一浮》詩:“料馴 元晏 鶴,倚落武城禽。”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