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正月初四

(中國農曆日期)

鎖定
大年初四,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是中國民間迎神的日子。在老皇曆中佔羊,故常説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 大年初四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清掃室內,把垃圾收集堆到一處,這也是中國民俗中説的“扔窮”。
在有些地區,福建莆田和仙遊地區,由於近代歷史的原因,有初四過太歲的習俗,並列入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中文名
大年初四
別    名
羊日
大年(福建莆仙地區)
節日類型
傳統節日
流行地區
中國
節日活動
迎神接神,接五路,吃折羅,扔窮
節日飲食
折羅(剩飯合在一起的大雜燴)

正月初四來歷

正月初四是女媧創世神話的“羊日”。晉人董勳《問禮俗》載曰:“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正旦畫雞於門,七日貼人於帳。”正月初四日在老皇曆中佔羊,故常説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 [1] 
正月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闆想讓某人“另謀高就”,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了,對方也心知肚明,自個兒捲鋪蓋走人。另外一種傳説,灶王爺這天要入户查户口,因此也不宜遠出。除此之外,逛廟會老北京從初一就開始逛不夠的,別的地方不讓去,“上廟”總沒有人管了吧?老北京人給親戚家拜完年,都到廟會上閒逛逛,但大多數北京春節的習俗,正月初四需要在家迎神、接神。相傳,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回人間之時。 [2] 

正月初四風俗

作為古老的中國年俗之一。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籮。所謂折籮,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室內撣塵,屋內掃地,垃圾堆到院中準備“扔窮”。牛羊肉鋪在這一天要到馬神廟燒香,因為羊王、牛王、馬王均在馬神廟內供奉,以南郊馬神廟的羊王像最有名。一般商店要在初四晚上宴請大小夥計,分發紅包。過去北京有句老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櫃的説官話。”宴會有酒有菜,酒後慣例是吃包子。掌櫃這時舉杯祝賀,向大家道“辛苦”,這就叫“官話”。官話講完後包子端上來,掌櫃的親自夾包子,包子放誰碗中,誰就被暗示已被解僱,被辭退之人飯後自動收拾行李告辭,所以這頓便宴俗名叫“吃滾蛋包子”。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説,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不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從初一到初四,商店閉門歇業,婦女不用針線。 [1] 

正月初四儀式

正月初四迎神接神

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説,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老闆若想將某人“炒魷魚”,此日就不請他來拜神。從初一到初四,商店閉門歇業,婦女不用針線。 [1] 
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餘”諧音,詩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户,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裏,在新的一年裏大發大富。民國時,各商店於年初四午夜至初五凌晨敞開店門,燈燭輝煌,盛設供壇,接“財神”,並蜂擁去財神廟“換元寶”。 [1] 

正月初四接五路

接五路,本指接五路行神,後來演變成接五路財神。舊時商家春節休假後,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請五路財神,初五開市,以圖吉利。
初四日下午三點,接五路儀式的準備工作就開始了,直到晚上九、十點鐘結束。先是擺案桌,一般用兩張八仙桌拼起來即可。頭桌是果品廣橘、甘蔗,寓意財路廣闊,生活甜蜜;二桌是糕點,寓意高升、常青;三桌為正席,供全豬、全雞、全魚,並元寶湯等。半桌是飯、面、菜,一碗路頭飯中插一根大葱,葱管內插一株千年紅,寓意興沖沖、年年紅。第三桌上的酒菜須等接上五路財神後方可奉上。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裏,在新的一年裏大發大富。
接五路須主人帶上香燭分別到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的財神堂去請接,每接來一路財神,就在門前燃放一串百子炮。全部接完後,主人和夥計依次向財神禮拜,拜後將原供桌上的馬幛火化,表示恭送財神。儀式才算是結束了。 [1] 

正月初四歷史上的正月初四

正月初四出生

1710年2月2日——範棫士,清代文學家、書法家。
1749年2月20日——黃景仁,清代詩人。
1786年2月2日——王兆琛,清代官員。
1786年2月2日——郭文匯,清代官員。
1817年2月19日——帥遠燡,清朝官員。
1831年2月16日——馬丕瑤,清代廣東巡撫
1837年2月8日——張蔭桓,清末大臣。
1884年1月31日——阮宗權,國民黨少將。
1885年2月18日——熊十力,當代哲學家。
1897年2月5日——陳翰笙,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的農村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名譽所長。
1911年2月2日——成惕軒,當代學者。

正月初四逝世

840年2月10日——李昂,即唐文宗。
1220年2月20日——黃志南宋道士。
1875年2月9日——朱學勤,清朝官吏、藏書家。
1984年2月5日——粟裕,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領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大將之首。
參考資料